面對環保新規 各機構這麼看

一、7月2日,發改委發佈《關於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對汙水處理、固廢處置、節能減排等多個領域的價格形成機制做出了指導。

申萬宏源點評:水、固、電綠色價格改進全面推動,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價格機制。完善汙水處理收費政策,健全固體廢物處理收費機制;建立有利於節約用水的價格機制,建立有利於再生水利用的價格政策;健全促進節能環保的電價機制,完善部分環保行業用電支持政,2025年底前,對實行兩部制電價的汙水處理企業用電、電動汽車集中式充換電設施用電、港口岸電運營商用電、海水淡化用電,免收需量(容量)電費。機制完善後,將提升水價及固廢處理價格,激發水處理及固廢市場發展,尤其將以藍天保衛戰、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農業農村汙染治理等標誌性戰役為主。

投資建議:本次發改委發文旨在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並著重強調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價格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將採取有力措施,確保各項政策落地生根。價格提升將直接利好運營企業,包括供水能力最高的首創股份,以及固廢運營龍頭啟迪桑德。

中信建投點評:綠色價格機制的落地會推升環保服務價格,擴大環保市場容量。首先,只有價格上升才能滿足“合理盈利”、“提供激勵”的要求;其次,計量收費、差別化收費等更加精細的定價方式將增加對高汙染企業的收費;最後,綠色價格機制新納入了城鎮居民用戶、農村用戶等以往未覆蓋的對象,擴大了環保企業的收費範圍。

投資建議:當前,環保行業仍保持高速增長,但估值處於歷史底部。綠色價格機制的實施從服務價格和市場容量兩個方面利好行業,有利於運營資產的估值提升,提振市場對於長期投資的信心。推薦項目質量高、運營能力強的標的瀚藍環境、國禎環保、金圓股份和龍馬環衛。

招商證券:從長期來看,環保投資的資金來源最終將落實到受益於環境質量改善的居民身上。目前, 我國居民在環保相關的支出嚴重不足,未來的環保產業 中與民生相關的部分 ,將從 B2G 向 B2C 轉變, 而與工業生產相關的部分,將繼續 B 2B 模式,但收費機制更加順暢嚴格。 未來 環保費用的增加對居民生活 、工業生產 並不會產生顯著影響,但會顯著緩解政府的 財政支出壓力 ,

這也是環保投資能夠最終兌現的長期核心驅動 ,是 讓“綠水青山”變成 “金山銀山”的有效機制保障 。

面對環保新規 各機構這麼看

二、7月3日,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計劃》對於6月20日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所提及的重點進行了充分的闡述。

民生證券點評:本次 《 計劃 》 整體上承接了過去《大氣十條》的指引工作,要求各省份確保全面 實現“十三五”約束性目標 ,主要內容包括, 四個行動重點:重點防控汙染因子是 PM2.5 ,重點區域是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和汾渭平原, 剔除珠三角新增汾渭平原,重點時段是秋冬季,重點行業和領域是鋼鐵、火電、建材等行業以及“散 亂汙”企業、散煤、柴油貨車、揚塵治理等領域 ;優化四大結構 : 產業結構、 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 強化四項支撐:環保執法督察、區域聯防聯控、科技創新和宣傳引導;實現四個明顯: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汙染天數,明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三、2013 年“兩高”司法解釋的出臺,推動了危廢處置行業的快速發展。並且伴隨著近幾年國家對於危廢監管的趨嚴,廣東、湖南、山東等不少於9個地方政府紛紛推出本省的危廢處置“十三五”規劃。

廣發證券點評:“十三五”是地方政府集中部署危廢處置規劃的第一個五年,將開啟危廢處置行業的快速成長期。從各省“十三五”規劃的目標來看,大部分省份規劃2020 年實現危廢處置利用率90%以上,實現處置能力和產生種類數量的匹配。

各省危廢十三五規劃新增的處置利用規模都比較大,廣東新增156%、浙江新增156%、福建新增164%、四川新增5 倍(基數小)、河北新增33%、山東新增5.4 倍,說明當地處置缺口較大。

各地規劃的新增危廢產能中,無害化佔比較高,廣東佔70%以上,浙江新增無害化76 萬噸vs 資源化25 萬噸,福建佔56%以上,山東佔32%(資源化處置需求相對較多)。

當前危廢處置行業供不應求,危廢處置行業在環保各子行業中呈現出突出的盈利能力。

同時,危廢處置的支付方是產廢企業而非地方政府,危廢處置應收賬款較少、經營性現金流較好。清廢行動第一階段清查出3800多萬噸固廢,加之個別地方政府領導因危廢處置監管不善受到處罰,或將“自上而下”推動危廢處置需求加速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