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会“跳舞”的严歌苓,才能写出《芳华》

严歌苓为什么能写出《芳华》? 先来看一段她跳舞的视频,在前几天的活动间隙,现在身材依然保持的很好的严歌苓突然来了兴致,跳起了舞。

很多人知道她是位作家,是位编剧,《金陵十三钗》《陆犯焉识》《小姨多鹤》《天浴》等等,却未必知道她原来就是一位舞蹈演员。

一个会“跳舞”的严歌苓,才能写出《芳华》

早年,严歌苓是成都军区某文工团的文艺兵,舞蹈跳的也很好。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强烈要求去前线做一名特派记者,在得到部队允许后,她踏上硝烟弥漫的战场。尽管没有前线的经历枪林弹雨,但是在两三个月中,严歌苓看到了生死受到很大震撼。后来从舞蹈文艺兵,转为创作。

其实,严歌苓对舞蹈的喜爱是一直的,不但写在小说里,自己收养的女儿现在也在学芭蕾。

一个会“跳舞”的严歌苓,才能写出《芳华》

最近冯小刚的电影《芳华》大火,严歌苓的一篇《这就是我写《芳华》的原因》也因人关注,这篇文章中她坦诚的说这部小说最贴近她生活的一部小说,但这段故事是虚构的,“《芳华》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我在叙述人和我自己之间游离、变换,似乎是真的,又似乎是假的。”

这一点从她另一部中短篇小说集《穗子》会看到同样的关系,“我和书中穗子的关系,很像成年的我和童年、少年的我在梦中的关系。”

一个会“跳舞”的严歌苓,才能写出《芳华》

对于那段青春,严歌苓不止怀念那么简单,这一点上,她和导演冯小刚有同样的感受:对那个时代的人的健康单纯有多么的怀念,就对那个时代存在的恶有多么的痛心。

《芳华》中对“活雷锋”刘峰的落井下石是如此,《穗子·拖鞋大队》中对耿狄的见利忘义也是如此。

就如严歌苓自己说的,“有很长时间,我一直在想,人群里对一个弱者的迫害欲是从哪里来的”。

这是引起多数人共鸣,落泪,回忆的一点。

一个会“跳舞”的严歌苓,才能写出《芳华》

这个《穗子》的自序中,严歌苓说:“所有的人物都有一定的原型;所有的故事,难免掺有比重不同的虚构,但印象是真切的,是否客观我毫不在乎,我忠实于印象。”

写《芳华》,严歌苓应该也是如此,忠实于印象。

真与假、虚与实已经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穿梭在虚实之间的情感和回忆。像冯小刚说的“我现在特别怀念那段生活”。

作为一个电影导演,怀念的方式就将它影像化,对于一个作家,怀念的最佳方式是写作。

一个会“跳舞”的严歌苓,才能写出《芳华》

所以,《芳华》从排练场的第一个镜头开始,就饱含着冯小刚和严歌苓对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印象。也是冯小刚拍给自己和这一代人,对回忆最美丽的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