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的仿烧,汝窑初赏

在“中国”,这个西方人以“陶瓷”命名的国度里,陶瓷,可以皂白紫粉,可以青花豆彩,其丰富,足以表达这个民族的全部审美意趣。

汝窑的仿烧,汝窑初赏

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

国画大家李苦禅曾说:“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

汝窑的仿烧与复烧

由于汝窑的优美和珍贵,在它失传之后的八百多年里,数代帝王和无数陶瓷工匠都力图仿烧乃至恢复汝窑。

在釉料配方上历代陶瓷工作者都为恢复汝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随着中国陶瓷烧造技术尤其是金属着色剂的发展和丰富,到了明、清两代,景德镇御窑厂开始大规模仿烧前代名窑。想出手古玩咨询,+ xiaoyu1851888,详询

从青花瓷的钴蓝釉料中得到启发,以氧化钴着色仿烧汝窑天青釉,但与传世汝窑器的釉色特征不符,其化学本质也不一致,连乾隆皇帝都曾发出“仿汝不似汝”的无奈。

汝窑的仿烧,汝窑初赏

朱文立作品——汝窑 天青胆瓶

1976年参加汝瓷研究工作的朱文立当时在试验组中负责技术烧成。试验组解散后,朱文立在老专家们的鼓励和帮助下,从没间断过对汝瓷天青釉的试验。

历经了四年多,调配328个配方,试烧1000多次,终于在1987年的一次试烧窑中出现了少量的天青釉色,随后又多次调整工艺,终于在1987年4月把汝窑天青釉试验成功,并于1988年7月,汝官瓷天青釉通过了轻工部和河南省科委的鉴定,使断代800年的汝窑天青釉重现于世。

汝窑的仿烧,汝窑初赏

文庙遗址出土宋代汝瓷残片与

朱文立复烧汝瓷片对比

汝瓷烧成停火时呈现出豆青色,需精确控制其在窑中降温速度,在降温过程中逐渐变成天青色,其他青瓷均不会有这样的二次物理窑变,这也是汝瓷最为神妙的地方。

时至今日,国内外许多科研机构对其呈色原理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依然找不出出现天青色的科学原理。

而汝州每年仅4个月的适宜烧制气候和极低的成品率,让汝瓷精品依然成为需要妙手偶得的稀世珍品。

汝官瓷的欣赏

汝瓷以“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香灰胎、芝麻支钉釉满足”的特点名扬于世。

汝窑的仿烧,汝窑初赏

朱文立作品——汝窑 天青玉壶春瓶

“青如天”,是指釉色清新犹如雨过天青。这是皇帝最偏爱的颜色,那种平和淡雅的气韵,也很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意趣。

“面如玉”,是指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被赞为“汁水莹泽,含水欲滴,釉如膏脂溶而不流,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而胜似玉”之美誉。

“蝉翼纹”,是说釉质纹理中有细碎开片,开片一般呈现蝉翼纹般的细小开片,这种开片现象是由于瓷胎和瓷釉的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刚出窑时进行的比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会继续进行,只是比较慢而已。

“晨星稀”,是指釉中的气泡稀疏,犹如晨星寥落无几。汝窑器釉厚,光照下时釉中有少量气泡。

“香灰胎”即胎色为香灰色,类似燃烧后香灰的色泽,质地较纯净细腻。

“芝麻挣钉釉满足”,即满釉裹足,足底用细如芝麻点小的支钉支撑着烧。一般的粗用瓷器烧制时需要叠放,足部便不能上釉,因此底部有一圈比较粗糙。

汝窑的仿烧,汝窑初赏

汝窑天青——朱文立

而汝官窑瓷器,烧制时用细的针钉支撑,因此足部也能上釉,只留几个细小的针眼。汝瓷真品支钉痕小而稍扁,一头有尖,酷似芝麻形状,其数量多见三五个,少见6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