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警惕,要是常對孩子說過這3句話,天才都毀成庸才!

本·瓊森說過: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只要你說話,我就能瞭解你。父母就是使用語言工具的人,孩子就是容器,你的每句話都會在孩子身上留下烙印,投射出影子。父母懂得說話之道,那麼語言就是一門藝術。

父母要警惕,要是常對孩子說過這3句話,天才都毀成庸才!

如果父母只把語言當做一個情緒的出口,那麼語言有時候就會變成一把鋒利的刀子。而刀子刺向的就是我們幼小的、嬌嫩的孩子。

很多父母不知道,有時候你隨口的一句話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會比打他罵他更嚴重,語言傷害也是一種暴力,並且帶來的傷害是日積月累的,在教育的過程中總是重複一些不恰當的話,那麼時間長了,就算是天才也會被打壓成庸才!


都來對照一下,這些話,你是不是在不經意間經常對著孩子脫口而出:

一、你還小,說了你也不懂

“媽媽,這是什麼啊?” “你還小,說了你也不懂!”

“爸爸,你在看什麼啊?” “你還小,說了你也不懂。”

父母聚在一起討論一些事,有時候孩子在旁邊玩耍,偶爾會插上一句嘴:“媽媽,你剛說的是什麼意思啊?”媽媽說的正興起突然被孩子打斷,很不耐的說了句:“說了你也聽不懂。”說完繼續自己沒完成的談話,而孩子被呆呆的晾在一邊。

帶孩子聚會,有的孩子鬧騰會自娛自樂,而有的孩子比較文靜,安靜的待著聽長輩談話,聽長輩聊家長裡短,孩子聽得似懂非懂,有時候會突然表達:“媽媽,我覺得........”

這時很多大人會打斷孩子:“大人說話,小孩插什麼嘴?” 被打斷的孩子在眾人面前瞬間被自己的家長剝奪走話語權,低著頭暗自委屈。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每個家庭都經歷過?大人站在自己的角度會覺得,大人之間的談話是大人的事,與小孩沒有關係,聽不懂也沒必要解答,因為說了還是聽不懂。而孩子會認為這是一種感情輸出,自己也是一份子,想參與進去,被家長直接打斷,孩子會覺得這裡沒有他的位置,第一次被打斷,就會覺得家長的世界和自己是割裂開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失去表達的慾望。與家長間也會有隔閡,不要小看這句話。

這句話看似平常,對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傷害卻可能是一輩子的。

父母要警惕,要是常對孩子說過這3句話,天才都毀成庸才!


二、你要聽我的,我是為你好,我是你媽,不會害你。

小學的時候,自己做作業,你告訴他。

“這道題不能這麼做,我是你媽,我會讓你做錯嗎?”

初中的時候,他有了自己的穿衣風格,你告訴他。

“這個季節不能這麼穿,不聽我的你絕對會感冒!你媽我會害你嗎?”

高中的時候,他交了自己的朋友,你告訴他。

“不要和xxx玩,他不是什麼好孩子,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我不想你被他帶壞,你要聽我的,我是為你好。”

工作的時候,他找到了喜歡的工作,你告訴他。

“你的工作一看就沒前途,還不穩定,聽媽的,考個穩定的鐵飯碗,一輩子不愁,我是你媽,我不會害你。”

我是為你好。

我們總是以一副過來人的姿態告訴孩子,你就應該聽我的,因為我吃的鹽比你走得路還多,我會為你規劃最簡便的人生,為你省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以愛之名,行使父母的控制慾,這不是為孩子好,而是一種變味的命令:你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

父母要警惕,要是常對孩子說過這3句話,天才都毀成庸才!

而蒙臺梭利說:“我聽到了,我忘記了,我看到了,我記住了,我參與了,我理解了。”

父母想方設法為孩子找捷徑,可是孩子沒能親自參與,就永遠也記不住,就像你告訴孩子,家門的路有水坑,你要繞過他。孩子聽到了點點頭,剛出門就摔倒。因為他沒有被絆倒過,這個水坑根本就不在他的腦子裡,被絆倒過一次,第二次才會記住繞過它。

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人生,即使你吃再多鹽,也灌不到他的腦海裡,只有讓孩子每件事都參與,每個坑都跌倒再爬起來,孩子的每次受傷,每次受挫,都是一種自我反省,自我改正的過程,自我激勵,自我監督,這是一個完整的成長過程不是嗎?

父母要警惕,要是常對孩子說過這3句話,天才都毀成庸才!

而你所謂的“聽我的,我是為你好。”為他規避風險的方式,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打擾。

請讓孩子自己成長。


三、你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其他的不用管!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

媽媽們說這樣的話:“飯我給你做,衣服我給你洗,你啥都不用管,只管好好學習就行了。”

爸爸說:“孩子,爸爸每天忙碌工作都是為了你,所以你一定要心無旁騖的好好學習。”

你什麼都不用管,好好學習就行。

父母要警惕,要是常對孩子說過這3句話,天才都毀成庸才!

我相信,多數人都聽過這句話。其他的一切都被父母大包大攬,孩子只需做到一心只讀聖賢書。

但孩子的人生不是隻有學習。這個世界是多元化和複雜的,父母關注學習沒有錯,但是隻關注學習就是片面的了,會嚴重阻礙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發展,會阻礙他看到更寬廣的世界。

孩子的生活本應是豐富多彩的,學習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果對其他一切都不管和視而不見,那麼當你為了家務累到腰痠背痛時,孩子也會視而不見,你起早貪黑辛苦賺錢,孩子也會覺得理所當然。

父母要警惕,要是常對孩子說過這3句話,天才都毀成庸才!

隨著孩子的長大,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冷漠和沒有責任感,從不會體恤父母,殊不知,這就是你讓他只關注學習,而不認真對待生活的後果。孩子每個階段都有他要做的義務和生活體驗,家長不能一味阻斷,培養生活和社會能力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孩子雖然還小,但是他有自己的人生,從咿呀學步,到自立自強,每一步都要自己去體驗,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啟蒙者,卻不是掌舵者,請讓孩子自己成長。

蒙臺梭利說過,激發生命,讓生命自然發展。作為父母,我們最應該做好的是觀察者的角色,而不是發出指令者的人,更不是恩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