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不易,唯有禅,人人可以参与

有一段话,值得反复体味。

清末如冠九《都转心庵词序》中有一段话:“‘明月几时有’,词而仙者也。‘吹皱一池春水’,词而禅者也。

仙不易学而禅可学。

好一个“仙不易学而禅可学”,把“不易学”和“可学”划分得这么清楚。

“可学”的东西不一定优美、宏壮,却可能雅致、古朴,尤其可以在民众中普及,使大家参与进来,形成一种经久不衰的潮流,成为一种文化特色。

日本,也许就是这么个学禅的范例。

二十年前,第一次参观日本岛根县足立美术馆,我就喜欢上了。

首先是庭院美。借景院外的山,建造并搭配了枯山水、苔庭、池庭、白沙青松庭等各种庭园,有“日本第一庭院”之称。

修仙不易,唯有禅,人人可以参与

其中,许多分解出来的小景致,在我居住的城市内散见各处,在日本各地也常看见,足立美术馆庭院是集大成者。

再就是展出作品,东西方的艺术品都能看到。我印象深的是日本的小玩意,尤其北大路鲁山人的陶艺。因为名字怪怪的,作品又怪怪的,于是,随手买了一本他的书《鲁山人陶说》。

修仙不易,唯有禅,人人可以参与

北大路鲁山人(Kitaoji Rosanjin,1883-1959)

本名房次郎,日本著名全才艺术家、国宝级人物

书的序言介绍说,他是西方最推崇的日本现代陶艺家,也是书法家、篆刻家、画家、漆艺家。他对日本料理的研究,丰富了日本饮食文化的内涵,表现出日本料理之美。

书里有一句有趣的话:食器是食物的衣裳。

他会为美食做什么样的衣裳呢?

先选两张作品图片。

修仙不易,唯有禅,人人可以参与

修仙不易,唯有禅,人人可以参与

北大路鲁山人 鼡志野雪文字平碟

不知道您看了这几样陶器有什么感觉。我第一眼看时,感觉既像上古陶器,却又很现代,说不清楚。我不是专家,只是直感。

我曾经在松江市一个老宅子住过,房东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院子里零零散散地放着一些陶制食器,很有鲁山人风格。一问,才知道都是她自己烧制的,她参加过当地的陶艺兴趣班。

看过在日本的一个中国人写日本,说中国人即使在日本十年,也不一定去过日本人家做客。这大概是东京、大阪一类大都市的情况。我在松江市经常去日本人家做客吃饭,而且,每年年底房东会照惯例请我吃饭。

一般说,吃日本料理餐用日式餐具,房东家是她自己烧的陶器。食物摆放规范,碗碟中有像山水画的那种留白。“留白”是日本料理摆盘的传统,它受南宋传入日本的绘画影响很大,比如马远的“马一角”画风。

鲁山人说陶,其审美源自茶道,其中不止是千利休,更多的是古田织部的审美。

织部是利休的学生,是利休死后影响最大的学生。利休反对学生模仿老师,织部在这一点上,做得最出色。

山本兼一说,利休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然美的天才,只是由于他重视协调感,往往欠缺活泼;织部则致力于大胆有活力的茶风。

修仙不易,唯有禅,人人可以参与

利休喜欢的茶碗 VS 织部喜欢的茶碗

其实,在织部的“活力”中,有一种日本说的“游戏之心”,就是玩耍的心态,这算不算茶禅一味呢?

久松真一1948年出版的《茶的精神》中,把茶道审美概括为:“(1)不均齐、(2)简素、(3)枯高、(4)自然、(5)幽玄、(6)脱俗、(7)静寂”。

之后,这七点被看作是日本禅文化的特点。

这是对利休美学的概括。但是,利休茶道主要是对应战国时代,武士随时准备上战场,于是,活在当下,一期一会。

修仙不易,唯有禅,人人可以参与

北大路鲁山人作品

修仙不易,唯有禅,人人可以参与

北大路鲁山人作品

织部茶道是战争结束后,在和平年代流行起来的。尤其在当时的江户时代,平民社会逐渐兴起,大众不需要武士那种紧张感,大众需要娱乐。于是,代表织部审美的陶器——织部烧,很快在日常生活中流行起来。即使在今天,许多日本料理店都喜欢用织部烧做食物的衣裳。

修仙不易,唯有禅,人人可以参与

来自NHK《美之壶》“织部烧”

我看这类食器的感受一直没变,就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当然是“禅者”,自然“可学”,并且是可以融化于日常生活中的禅趣。

织部烧大致有三个看点,一是自然流淌的绿釉,呈现出的山水风景;二是造型稚拙的童趣,甚至是孩子似的游戏心态,平添的禅意生活;三是玩味千变万化的纹样。

修仙不易,唯有禅,人人可以参与

虽然普通人达不到陶艺家的水平,但织部和鲁山人确立的审美情趣,是可接近的,是大众可以参与的游戏。想想老房东那些如同新手的游戏之作,不正是“禅者的初心”?

至于怎么学,食器既然是食物的衣裳,穿着就要得体。NHK《美之壶》系列的“魯山人の器”一集,做了一个对比。日本料理适合放在鲁山人质朴的盘子里,图案绚丽的盘子对这类食物会喧宾夺主,无法呈现和食之美。

修仙不易,唯有禅,人人可以参与

来自NHK《美之壶》“织部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孕育一方的审美。

但不管在什么地方,禅,就像洗涤大地的春雨,让天地呈现本来面目,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所谓禅意生活,是一种“因地制宜”吧。

作者:孔祥旭,日本农业经济学博士,旅日八年,专注日本历史文化研究,著有《樱花与武士》。

甲和灯禅意生活平台独家特约专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