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址猜想!巴斯夫最大海外投資100億美元一體化項目落戶何處

巴斯夫將在廣東省建立其全球第三大一體化(Verbund)化學品生產基地,項目投資總額預計將達到100億美元。整個項目將於2030年左右完工,第一批裝置最晚將於2026年竣工。那麼大家都在問,

這個投資100億美元一體化項目到底落在廣東哪裡了呢?

選址猜想!巴斯夫最大海外投資100億美元一體化項目落戶何處

本文首發平臺:興園研究一化工園區研究專業平臺,感謝作者(田羽、路達)的付出!

項目一期一體化項目包括一套100萬噸/年的乙烯蒸汽裂解裝置,並建立多套下游裝置,最終產品包括工程塑料、功能塑料、高性能塑料、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以及為廣東省轉型升級服務的產品。可以說是國內目前“含金量”最高的煉化一體化項目。

▲“流程工業”相關報道:巴斯夫最大海外投資落子廣東:100億美元建化學品生產基地!

雖然沒有官方披露的正式消息,但大家的猜想已經滿天飛了。

2017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提出:“依託港口資源優勢,加快建設惠州、湛江、茂名、揭陽四大煉化一體化基地。”可見未來廣東省煉化一體化項目將重點佈局在該四個區域。

那麼巴斯夫一體化基地到底花落誰家?小編今天就通過專業的分析,為大家小心推測,大膽猜想!看看誰是最合適承接這一項目的園區!

廣東省重點園區大比拼

選址猜想!巴斯夫最大海外投資100億美元一體化項目落戶何處

小編為您逐一分析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湛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茂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揭陽大南海石化產業區四大煉化基地優劣勢。

四大煉化基地優劣勢比較表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

選址猜想!巴斯夫最大海外投資100億美元一體化項目落戶何處

綜合分析以上,讓我們開始四大煉化一體化基地的大PK!

第一輪PK

良好的產業基礎——四大基地各有特色

惠州大亞灣開發區、茂名高新區分別依託中海殼牌、茂名石化兩大行業龍頭企業,企業整體效益好,區域帶動效應顯著,且兩園區發展時間較長,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及行業影響力的大型石化基地。

大南海石化基地主要為廣州石化2000萬噸/年煉油異地搬遷設立,項目正在建設階段,湛江高新區為圍繞中科1000萬噸(二期1500萬噸)/年項目設立的石化基地,項目也在穩步推進中。揭陽和湛江發展空間較大,後勁很足。

第二輪PK

足夠的工業用地——揭陽、湛江勝出

大亞灣開區目前土地資源較為緊張,且殼牌二期項目與美孚均有意投資大亞灣,興園分析承接巴斯夫項目可能性較低。茂名發展時間較長,雖剩餘工業用地不少,但較難拿出較大片區土地用於巴斯夫一體化基地建設及後期配套項目拓展。而揭陽、湛江均有10平方公里以上土地可用於項目建設,

均具備承接巴斯夫項目條件。

第三輪PK

碼頭優勢——大亞灣、茂名、湛江更勝一籌

大亞灣、茂名、湛江的港口條件都很好,可大大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惠州港大亞灣港區現已建成碼頭15座、泊位42個,設計年吞吐量為8137萬噸和90萬個標準箱。在建(含擴建)碼頭5座14個泊位,擬建(含擴建)碼頭4座9個泊位。預計到“十三五”期末,將有碼頭20座65個泊位,設計年吞吐量達1.395億噸和90萬標準箱。

湛江擁有16.5平方公里岸線且水深條件好,可建30萬噸級原油、化工碼頭,具備前港口後廠條件。

茂名高新區依託茂名港與廣州、湛江、港澳及世界各大港口通航。水東港區是茂名港的主體,現有各類生產性泊位10個,建有3萬噸級以下液體化工及油氣碼頭6個,2萬噸級以下通用散貨及綜合碼頭4個,港區泊位年設計通過能力490萬噸。

第四輪PK

配套條件——茂名、湛江勝出

茂名與湛江地理位置接近,且茂湛一體化基地是中石化未來重點佈局地區,且茂石化擁有成熟的技術工人和優秀的管理團隊皆可為茂湛一體化基地所用,且巴斯夫本身在茂名與中石化合作建設有年產18萬噸的異壬醇反應裝置,工廠效益很好,在該地區有一定投資經驗。

第五輪PK

投資戰略——湛江勝出

跟隨中石化的腳步也許是選址最安全的選擇。

巴斯夫與中石化合作都可以稱得上中外合作的典範了。除了南京園區揚巴項目的合作,雙方在廣東茂名擁有很好的合作基礎。

中石化的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位於湛江東海島石化產業園內,計劃投資90億美元,將形成1000萬噸煉油、80萬噸乙烯的年生產能力。如果再加上巴斯夫的全球第三大一體化生產基地,那麼誰說湛江不會成為中國的“裕廊島”呢?

而在這樣一個清晰定位的地區投資,有中石化這樣的夥伴為該地區以項目背書,從當地政府的合作效率到未來區域定位改變而導致的搬遷之類的問題,似乎都迎刃而解,不得不說,湛江將會巴斯夫一個事半功倍的選擇!

巴斯夫全球一體化生產基地

項目建成後將成為繼德國路德維希港、比利時安特衛普後巴斯夫全球第三大一體化生產基地。

巴斯夫第一大一體化生產基地

德國路德維希BASF化工園區

路德維希化工區是BASF化工公司獨資建設的一體化特大型生產基地,已有130多年悠久歷史。園區位於萊茵河畔,全長6公里,佔地7.11平方公里。

路德維希化工園區集中了BASF公司250餘套裝置,共生產5大業務12大類產品,共有員工3.2萬多人,其中研發人員有5000多人。路德維希化工區內每年可生產8500多種產品,年產量超過1600萬噸。

選址猜想!巴斯夫最大海外投資100億美元一體化項目落戶何處

路德維希化工區是BASF企業管理和研發中心總部的所在地,並被視為BASF的技術平臺和競爭力中心,集團幾乎所有的基礎研發工作都在這裡進行。現在該中心已經擁有5000多名科學家,每年還面向全球招募180名科學家。

圍繞這一核心,BASF在各個運營部門和子公司之間構建起一個統一的研發網絡,在化學品研究與工程技術、聚合物研究、植物生物技術研究和特種化學品研究這四個方面進行集中式研發。

路德維希化工區是一個基礎設施完善的高效聯合體,其以聯運碼頭(30萬噸/年)為基礎,構成了具有1000萬噸吞吐量的現代物流中心,通過港口設施和貨運列車可與安特衛普、鹿特丹、德國東部和地中海相連接。

園區內共有1750棟建築、100公里的道路、200公里的鐵路和2000公里的管道系統,建有3座發電站以及3套光氣反應器裝置。

園區內的200多個生產裝置通過錯綜複雜的管道網絡彼此相連,各種管道通過不同的顏色加以區分,例如綠色代表水、黃色代表氣體,眾多裝置通過管道相連不僅縮短了產品和燃料氣等能源的輸送距離,而且更加安全可靠。

巴斯夫第二大一體化生產基地

比利時安特衛普

安特衛普位於歐洲中心,毗鄰歐共體總部布魯塞爾,地處公路、鐵路、水路網絡相交處,貨物儲存與分配條件優越,其中原油、石油產品、化工產品等液體散貨佔港口吞吐總量的26%。

由於安特衛普港深處歐洲內陸80公里,是距離各歐洲主要消費和生產中心最近的港口,因此他已發展成為歐洲最大的化工產業集聚地,區內現有2家煉油廠和4家蒸汽裂解工廠,為港區整個石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原料基礎。

選址猜想!巴斯夫最大海外投資100億美元一體化項目落戶何處

安特衛普港港區總面積140 平方公里,其中石化工業區面積37為平方公里,世界最大的20家化工企業有一半以上在此落戶。目前最大的化工公司是德國巴斯夫(BASF)比利時位於安特衛普港的子公司

,比利時公司索爾維(Solvay)次之,第三大則為德國拜耳(Bayer,2015年更名為科思創)的子公司。研發方面,以法國道達爾(Total)設於弗勒裡(Fleuy)的研發中心為代表。

化工區內的企業雖歸屬於不同的投資者,但他們均按照市場化的規律互相分工形成"一體化"運營——即生產裝置互聯、上下游產品互供、管道互通、投資相互滲透,從而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安特衛普港之所以發展成為當今歐洲最主要的石化產業集聚地,除了與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港口條件高度關聯外,還與其多年建立起來的高效的倉儲服務、便捷的管道系統密不可分。

在全球範圍內,巴斯夫目前運營著六個一體化基地:兩個在歐洲(德國路德維希港,比利時安特衛普),兩個在北美(美國德克薩斯州自由港,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蓋斯瑪),兩個在亞洲。位於中國南京的一體化基地成立於2000年,是巴斯夫和中國石化按50:50 股比建立的合資企業;位於馬來西亞關丹的一體化基地成立於1997年,是巴斯夫與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按60:40股比建立的合資企業。

巴斯夫在中國的投資

選址猜想!巴斯夫最大海外投資100億美元一體化項目落戶何處

巴斯夫浦東基地

2000年

成立,是巴斯夫在德國以外最大的綜合基地之一

2012年

巴斯夫大中華區總部和亞太創新園也坐落於此

2014年6月

巴斯夫特性材料業務部三大重點擴建項目在上海浦東基地順利展開,包括工程塑料 Ultramid®(聚酰胺,PA)、 Ultradur®(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產能擴建、 Elastollan®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TPU )產能擴建,以及 Cellasto®(微孔聚氨酯彈性體)技術中心和產能擴建

2015年11月

巴斯夫的亞太創新園二期項目竣工

巴斯夫漕涇基地

(上海化學工業區)

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

2005年

開始運行聚四氫呋喃(PolyTHF)綜合裝置

2007年

開始運行面向塗料和傢俱油漆行業的聚異氰酸酯(Basonat)裝置

2015年

開始運行年產10萬噸的Ultramid® (聚酰胺6 和 6/6.6)聚合裝置、運行高性能樹脂和電泳漆生產工廠

2017年12月

開始運行催化劑生產裝置

巴斯夫上海塗料有限公司

2014年7月

投產,主要生產汽車塗料,由巴斯夫集團和上海華誼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合資建設

2017年12月

二期項目投產

兩家合資公司

上海聯恆異氰酸酯有限公司(SLIC)—年產24萬噸粗MDI的製造工廠,包括起始原料苯胺和硝基苯的生產設施。工廠將由巴斯夫、亨斯邁、上海華誼(集團)公司、上海氯鹼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石化上海高橋石油化工公司建造,2006年投產。

上海巴斯夫聚氨酯有限公司(SBPC)—MDI精加工工廠和一家年產16萬噸TDI的工廠,生產起始原料硝酸和二硝基甲苯。將由巴斯夫及其合作伙伴上海華誼(集團)公司和中國石化上海高橋石油化工公司建造。

巴斯夫南京一體化基地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

2000年

中國石化和巴斯夫以50比50的股比合資成立揚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責任公司

2012年

揚子石化—巴斯夫一體化石化基地二期項目投產、年可生產4萬噸季銨型陽離子單體和2萬噸陽離子型聚丙烯酰胺的巴斯夫水處理及造紙化學品工廠投產

2014年

揚子石化—巴斯夫增建一套丙烯酸裝置,一套丙烯酸丁酯裝置,一套超吸水性樹脂裝置

2015 年9月

巴斯夫叔丁胺 (tBA) 裝置主產能擴建到 1.6 萬噸/年

2015年12月

年產4萬噸的世界級新戊二醇裝置投產,擴建的4萬噸產能,預計2020年開車

2016年4月

巴斯夫特種胺生產裝置投產,主要生產二甲基胺基丙胺(DMAPA)和聚醚胺(PEA)、產能2.1 萬噸/年的特種胺生產裝置擬於2019 年投產。

巴斯夫重慶基地

(重慶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5年8月

年產40萬噸MDI生產裝置開始運行

巴斯夫濟寧基地

(濟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11年

由巴斯夫和濟甯浩珂礦業合資成立了巴斯夫浩珂礦業化學(中國)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