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從清朝起就和中國人做生意的巨頭,生產銷售10萬種化合物

巴斯夫,從清朝起就和中國人做生意的巨頭,生產銷售10萬種化合物

導語:

早在1885年,巴斯夫便開始和中國人做生意,但大多數中國人對這家公司卻並不熟悉,其實,巴斯夫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早已"無數不在"。巴斯夫在中國的一舉一動,無不對化工產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本文用多張圖表,從公司佈局、組織架構、業務領域、未來發展等八大方面解析巴斯夫這家全球最大的化工巨頭,是產業鏈人士的研究必備資料。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公司和我們聯繫,提供對產業研究有價值的信息和資料。

一、無處不在:巴斯夫是誰?

大多數終端消費者並不十分熟悉巴斯夫,但這家公司幾乎"無處不在",從身邊的維生素、運動鞋墊到大量農藥、汽車保險槓等等。在大宗商品領域,巴斯夫不僅涉及化工產品,更擁有上游的石油、天然氣業務。巴斯夫垂直整合產業鏈上、中、下游,最終可以生產和銷售中游的10萬種化合物。

1865年,德國商人弗雷德里奇·恩格爾霍恩(Friedrich Engelhorn)在路德維希港創立了巴斯夫。當時,其只是一家生產煤焦油與紡織染料的公司。弗雷德里奇有一項見解:如想在化工業務上獲得長期成功,必須掌握高質量的生產原料和前體(化工原料生成的前體,再進一步由前體合成產品),由自身積累推動和資助化學研究工作。

因此,巴斯夫從古至今一直於上游領域大量投資,經營石油及天然氣業務。根據巴斯夫的統計顯示,其化工產品90%的生產原料由內部資源供應。

截至2013年底,巴斯夫共有員工112,206人(2012年:110782人),其中學徒工3060人(2012年:2809人)。在全世界擁有六個一體化(Verbund)基地和其它376個生產基地。路德維希港一體化基地是全球最大的綜合性化工基地。

二、清朝時期,巴斯夫就已經開始和中國人做生意

早在1885年,巴斯夫便開始在中國開展貿易,所銷售的紡織染料是當時最重要的化學產品之一。巴斯夫也因此成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外企之一,歷史淵源可追溯到清朝。

1913年一戰前夕,中國已經佔到巴斯夫全球銷售額的14%。此後,巴斯夫在中國的業務穩步增長,並開始多元化發展。過去20年裡,巴斯夫在大中華區的投資逾40億歐元(與合作伙伴共同投資逾70億歐元),建立了遍佈全國的生產和銷售網絡,同時也不斷增強研發創新實力以滿足客戶要求。

進入中國二戰結束後,巴斯夫在中國的業務開始多元化,主要涉足陰丹士林染料和化肥市場。20世紀50年代,巴斯夫授權總部位於香港的德國公司捷成(中國)貿易總公司作為其在中國的獨家代理商。巴斯夫在大中華區的首次直接投資源於1969年在臺灣收購正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即後來的臺灣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

三、巴斯夫在中國的佈局,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1982年,巴斯夫決定直接管理公司在華業務,因此在香港成立子公司—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在隨後幾年中,中國大陸業務穩步發展,投資前景看好。1986年,巴斯夫在中國建立第一個合資企業:上海高橋巴斯夫分散體有限公司,生產用於塗布紙張和地毯行業的苯乙烯-丁二烯膠乳。之後又相繼有數家巴斯夫合資企業投入運營。

2000年,巴斯夫與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石化)共同在南京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揚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責任公司。

2004年,巴斯夫開始集中管理中國業務,並將大中華區總部遷至上海。2013年,巴斯夫對大中華區組織結構進行了調整,由侯宇哲博士全面管理大中華區業務,同時擔任亞太區(職能管理)總裁和大中華區總裁兼董事長。

圖1 1996-2007年巴斯夫中國的銷售額

巴斯夫,從清朝起就和中國人做生意的巨頭,生產銷售10萬種化合物

四、巴斯夫在中國的幾大重要基地

1、浦東基地

浦東基地是巴斯夫在德國以外最大的綜合基地之一,目前基地擁有員工約2500人。浦東基地成立於2000年,是巴斯夫在大中華區第一家全資生產基地。自2012年起,巴斯夫大中華區總部和亞太創新園也坐落於此。

2014年6月,巴斯夫特性材料業務部三大重點擴建項目在上海浦東基地順利展開,包括工程塑料 Ultramid?(聚酰胺,PA)、 Ultradur?(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產能擴建、 Elastollan?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TPU )產能擴建,以及 Cellasto?(微孔聚氨酯彈性體)技術中心和產能擴建。

同年7月,巴斯夫宣佈位於其浦東基地的亞太創新園二期項目破土動工。擴建項目投資額達到9000萬歐元, 包括 新建一棟研發大樓及附屬設施,預計將於 2015年底竣工。

2、漕涇基地

在位於漕涇的上海化學工業區內,巴斯夫生產裝置的數量不斷增加。在這裡,巴斯夫與亨斯邁、上海華誼(集團)公司、上海氯鹼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上海高橋分公司共同興建了兩家合資企業,生產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和甲苯二異氰酸酯(TDI)。同樣在該基地,巴斯夫還獨立運營一套用於生產彈性纖維的重要原材料聚四氫呋喃(PolyTHF)裝置,和一套用於塗料和傢俱油漆行業的聚異氰酸酯(Basonat)裝置。另外一套裝置主要生產工業用貴金屬精煉、鹽類及溶液。

近兩年,巴斯夫漕涇基地新建了許多生產設施。例如,全新 Ultramid聚合裝置在此奠基,預計將於2015年投產,建成後將成為巴斯夫在亞太區的第一座聚酰胺聚合裝置;一座世界級的高性能樹脂和電泳漆生產裝置正在建設之中,預計將於 2015年投入運營;合資企業巴斯夫上海塗料有限公司的第二座汽車塗料生產裝置於2014年7月投產;第二條基於六亞甲基二異氰酯( HDI )的聚異氰酸酯生產線也於今年9月成功投產。

此外,巴斯夫、亨斯邁、上海華誼(集團)公司、上海氯鹼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石化集團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擬聯合啟動建造年產24萬噸粗M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生產裝置。這套全新裝置計劃於2017年投產,屆時漕涇基地的MDI年產能將翻番,達到48萬噸。

3、南京基地

巴斯夫水處理及造紙化學品工廠於2012年底在南京投產。這些裝置由巴斯夫全資興建並達到世界級規模,每年可生產4萬噸季銨型陽離子單體和2萬噸陽離子型聚丙烯酰胺,它們主要用於生產在市政、工業廢水處理中有著重要作用的有機絮凝劑,也用作造紙行業中的助留劑和助濾劑。裝置使用的主要前體由毗鄰的揚子石化— 巴斯夫供應。

2014年10月,巴斯夫宣佈其世界級叔丁胺生產裝置產能將提高60%,達到1.6萬噸每年,擴建部分預計2015年初完成。此外,巴斯夫還計劃在該基地內新建一個全新世界級的 特種胺 生產裝置 。 該裝置計劃於2015年底投產,主要生產二甲基胺基丙胺(DMAPA)和聚醚胺(PEA)。

4、重慶基地

巴斯夫在中國重慶年產 40 萬噸 M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的項目於2011年獲得國家發改委核准。該項目位於重慶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總額將達到 80 億元人民幣(約 8.6 億 歐元)。巴斯夫重慶MDI裝置將於2015年第二季度開始進入開車階段,這一設施將生產聚氨酯核心原料。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MDI市場之一。選址重慶不僅可以令巴斯夫進入增長迅速的內陸市場,也能憑藉其日益完善的公路、鐵路和現有的水運網絡進入中國其它區域。

預計未來中國MDI市場將快速增長,在重慶建立本地的MDI裝置會促進當地聚氨酯產業的發展,使重慶成為世界級聚氨酯原料生產基地和西部地區聚氨酯產品技術服務中心。

五、從巴斯夫的2020未來戰略,判斷哪些領域大有可為

2050年地球人口將達到約90億。一方面,人口增長給全球帶來了巨大挑戰,另一方面也提供了諸多機遇,對化工行業尤其如此。我們預期化工行業能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尤其在新興市場。預計到2020年,新興市場將佔據全球化工產能的60%左右。

巴斯夫的目標是繼續加強作為全球領先化工公司的地位。戰略目標:"創造化學新作用",化學上的創新尤其將在三個重要領域發揮關鍵作用:資源、環境和氣候,食品和營養,生活質量。

2013年,巴斯夫56%的銷售額來源於歐洲地區的客戶,其中35%來自石油與天然氣部門。北美地區的銷售額佔集團銷售總額的19%,亞太地區佔17%,南美、非洲與中東地區佔8%。

一體化體系是巴斯夫最大的優勢之一。以生產一體化為例,各生產裝置及能源需求實現智能連接,一個生產裝置的廢熱可被另一個生產裝置用作能源。此外,一個生產裝置的副產品也可用作另一個生產裝置的原料。在這個系統中,化學工藝的能耗更低、產量更高,這不僅有助於節約原料和能源,還能降低排放和物流成本,充分發揮協同效應。

圖2 2013年巴斯夫經營業績(單位:百萬歐元)

巴斯夫,從清朝起就和中國人做生意的巨頭,生產銷售10萬種化合物

注:括號中為上一年數據

六、巴斯夫未來的創新與增長領域,這個要注意

據巴斯夫官網介紹,到2020年,該公司將有300億歐元的銷售額和70億歐元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收益(EBITDA)來自於上市不足10年的創新產品。

為了開發未來業務領域,巴斯夫確定了2020年銷售潛力較高的若干增長和技術領域。研究重點來自於三個主要領域:"資源、環境與氣候","食品和營養"以及"生活質量"。

三大技術領域:材料、系統與納米技術,原材料變化和白色生物技術。

在材料、系統與納米技術領域,巴斯夫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聚氨酯的高性能保溫隔熱板,只需常規材料一半的大小即可達到相同的效果。

在原材料變化這一技術領域,巴斯夫正在為化工行業的原料——原油——尋求替代品和補充品。長遠來看,其計劃通過天然氣、二氧化碳和可再生資源擴大價值鏈的基礎原料組合。例如,2013年,在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的資助下,巴斯夫與林德集團和蒂森克虜伯公司開展了一項聯合研究,旨在開發利用二氧化碳和氫氣生產合成氣的創新環保技術。首先,採用一種新型高溫技術,以極具成本效益並且環保的方式從天然氣中獲得氫氣和碳。第二步則使用二氧化碳(也包括來自其它工業過程的二氧化碳)和氫氣生產合成氣。合成氣是化工行業的一種重要基礎產品。

在白色生物技術這一技術領域,巴斯夫正在研究用於化學和生化產品的高效、資源節約型方法和工藝。相對於化學工藝,發酵和生物催化技術正逐漸成為極具競爭力的替代選擇。例如,其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如何利用自然滋生的土壤細菌從丙烯腈大規模合成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聚丙烯酰胺的前體,聚丙烯酰胺可用於水處理絮凝劑等多種應用。

七、巴斯夫的組織架構

巴斯夫集團在五大業務領域設有14個業務分部,負責66個全球和地區業務部門的運營和管理。

出於財務報告的需要,其業務部劃分為以下四大區域:歐洲,北美,亞太,南美、非洲和中東地區

作為公開上市交易的母公司,巴斯夫歐洲公司在整個巴斯夫集團企業結構中佔據核心位置:它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持有巴斯夫集團下屬公司的股份,同時也是集團內最大的運營公司。

八、大宗商品巨頭,巴斯夫在全球佈局了哪幾大領域?

1、化學品

化學品業務領域涵蓋了基礎化學品和中間體業務。產品包括溶劑、增塑劑、高分子單體、粘合劑、電子化學品和基礎化學品,以及用於洗滌劑、塑料、紡織纖維、油漆、塗料和藥品的起始原料。除服務化工等行業的客戶外,同時也為巴斯夫的其它業務領域提供用於生產下游產品的化學品。

化學品業務領域由石油化學品、單體和中間體業務部組成。

2、特性產品

除提高各種日常用品的穩定性和增添顏色外,特性產品能改善其應用特性。產品組合包括維生素、食品添加劑以及面向醫療、衛生、家庭及個人護理等行業的成分配料。其他特性產品可用於改進造紙、石油與天然氣生產、採礦和水處理等的工藝流程,提升燃油和潤滑劑效率,增強粘合劑和塗料性能以及提高塑料穩定性。

特性產品業務領域由分散體和顏料、護理化學品、營養與健康、造紙化學品和特性化學品業務部組成。

3、功能性材料與解決方案

功能性材料與解決方案業務領域面向特定客戶及行業,特別是汽車、電氣、化工、建築、家電、體育和休閒產品行業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及創新產品。產品組合包括催化劑、電池材料、工程塑料、聚氨酯組合料、汽車漆及工業塗料、混凝土外加劑及瓷磚粘合劑和建築塗料等建材系統產品。

功能性材料與解決方案業務領域由催化劑、化學建材、塗料和特性材料四個業務部組成。

4、農業解決方案

巴斯夫在農業方面的佈局產品包括殺菌劑、除草劑、殺蟲劑、功能性作物護理、有害生物控制等。

5、石油與天然氣

巴斯夫集中在石油與天然氣儲量豐富的歐洲、北非、南美、俄羅斯及中東等地區進行勘探和生產。此外,還與俄羅斯Gazprom公司攜手,在歐洲積極從事天然氣運輸、存儲及貿易業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