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将至,而“985”高校学生在古代竟不如一个秀才?

语文课上学到《范进中举》,大家都看到了趋炎附势的炎凉世风,但却并没有感受到范进喜极而疯的心理历程。因为没有一个人意识到,与现代的高考、公务员考试相比,科举考试究竟有多难!

科举,科举制、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高考将至,而“985”高校学生在古代竟不如一个秀才?

五十岁的范进是大龄考生吗?

先不说范进,二十九岁的白居易高中进士,大雁塔下,白居易如此写到“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二十九岁还“最少年”?你的确没有听错。

唐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两类:一类叫常科,一类叫制科。

“常科”就是每年都会分期举行的考试,主要有“明经”和“进士”两种。

“明经”主要考记忆力,类似于现在的填空、简答,但考的内容,却不仅仅现能比得了的:大经、中经、小经。

大经是《礼记》、《左传》,中经是《诗经》、《周礼》、《仪礼》,小经是《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从这九本近70万字里面随机抽查任意语句考查。

除此之外,还有两本必考的经书是《孝经》和《论语》。然而这些,只是小试牛刀,大头还在后面:“进士”的考试内容有五十多种,范围涵盖经书、时事政治、经济、制度、军事、法律、盐政、漕运、历史、数学、文字学,甚至还有一些道家的文化。

这也直接簇生了当时坊间的名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所以屡战屡败的范进,在当时也只是高出平均年龄数岁!

高考将至,而“985”高校学生在古代竟不如一个秀才?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即使科举之路一路顺利,考取到进士也至少需要四十岁,因此“十年之间,三登科第”便是白居易除诗篇外最引以为傲的事情了。

然而,即使像白居易一样天赋秉承,连过“县试”、“州试”和“进士”三道大关,也并不能直接做官,还要经过吏部的一次选拔考试,这个考试非常严格,想当年“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考了四次才通过。

另外不要忘了,这仅仅是常科,还有通过率最低的制科:“制科”是唐朝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考试。制科考试最重要的项目是“试策”,就是针对皇帝的提问,做出自己的对策。其通过率之低,若从乡试算起,低至十万分之十二!

若从时间上来看,这个数据将更加直观:自隋朝创立科举制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的的1300多年间,仅仅五百余人高中状元,而这五百多人,均是从白丁——童生——生员——举人——贡士一步一步晋升的。

其间,他们需要经历进学、童试、院试、府试、县试、乡试、会试、殿试共计八次大大小小的晋升考试,最终在进士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才能获得八品以上的官……

所以,现在的“985”高校学生,若以古代的科举流程和录取比例为参照,甚至连个秀才都算不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