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给我家孩子的语言训练课

我家孩子语言发展的问题,是曾经困扰我的很大一个问题。也有在“孩子说话比较晚”的事情上纠结和茫然过。为了确定我家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否存在问题,我找了好多的资料和咨询了不少的朋友,甚至一度和我家先生说,是不是需要带孩子去儿童医院检查看看。当然,后面是没去,因孩子有一直在不断的增加表达的词汇量,我那个颗悬着的心才算安定下来。今天整理下我的想法和为提高孩子的表达性语言所采取的一些做法。

孩子21个月左右的时候,我身边的一个比我家儿子大一天的小女孩都开始讲句子了。那时我发现孩子的差距,于是我开始了解孩子语言发展的知识。因为,我得确定孩子的语言发展是不是真的有落后。

我们看孩子语言发展早和晚,不仅仅是以她/他说出来的清楚的单词来衡量的。语言的发展,要综合地看理解性语言(receptive language)和表达性语言(expressive language)这两个过程的发展。

理解性语言包括:孩子能够理解的单词的数量;孩子能否听懂父母的指令(比如,把鞋子拿过来,或者,走到门口来);孩子能否听懂问题(比如,你想喝水吗?)孩子能够理解的介词的数量(比如,把积木放到桌子上面;或者,你的火车掉到沙发下面了);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数字等等)。

表达性语言包括:孩子能够表达出来的词汇量(比如:事物名称等等);能否将单词组合到一起,组成词组或者句子;孩子能否提问;能否运用代名词、介词等等。

如果他对语言的理解与同龄人相当或超前于同龄人,那么可以多等一段时间,从理解到表达有一段积累的时间,有可能再积累一段时间宝宝就开口了。所以,如果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没有问题,父母多半就不用瞎担心了。(注:来自陈忻儿童心理)

我家孩子的理解性语言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在表达性语言方面确实是有落后于同龄孩子的现象。如果按照美国儿科学会的标准,孩子2岁的词汇量需要达到大概50个以上,我家孩子是达不到的。和同龄的那些语言发展比较快的小女孩比较起来,那差距就更大了。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我也说不清楚。但是,我反思了下我在育儿上的问题,也许是有一定的相关性吧。

1) 孩子1岁前,我们对其语言输入的量是不够的。 孩子半岁前,我并没有给孩子念书的习惯。买了一些书籍,什么读给孩子的诗,故事书等等,我自己看过后,并不喜欢,所以也很难有耐心读给孩子听。半岁后,陆陆续续买了一些绘本,可是那时候,孩子对绘本的兴趣不大, 他有了很多的自己喜欢的活动,大多是动作探索类的。我那时候,也特别鼓励孩子在家四处倒腾。而孩子做各类探索活动的时候,很多时候,我并没有给到他及时的语言的描述性说明,即便有描述,后面的重复性也不高。这样让孩子失去了很好的一次将语言和活动链接起来的训练的机会。

2)没有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坚持和孩子沟通。在我觉得孩子的表达性语言不够之前,我和孩子的的日常交流就如平常和大人一样,没有特别地采用缓慢,简洁,夸张的表达方式。虽然我知道这个方式,但是我并没有执行太多,我以前的这种交流方式,提供的只是语境,并没有提供语义给孩子,也就是说这么小的孩子他有可能吸收不了句子中的关键词。现在回头看过来,结合我家孩子后面开口发音的情况,再仔细地思考后,我真心认可缓慢,夸张,简洁,重复的性的表达方式是极其可行和重要的。根据约翰.梅迪纳的说法:宝宝的声带只有成人的1/4长,能够发出的声音不多,而高音是他们的拿手好戏。采用夸张而缓慢的方式有助于孩子辨识不同的单词,帮助他们对不同的发音进行归类,而较高的音调能够方便孩子模仿话语的特征。我闺蜜的儿子说话特别的早,词汇也是非常的丰富。她跟我分享的是,自她儿子出生开始,每天教孩子说话,怎么教,举个例子,她的原话是:宝宝,看妈妈口型,这-是-书,书---- 她说她家孩子的说话,是被她训练出来的。大部分时候,她和孩子交流的语言是缓慢而简洁的。

在我心里,我接纳每个孩子生长的不同步调,也相信我家孩子是有自己的发展步伐,他准备好了,说不定语言大爆发期就来了, 我也不需要太过着急。但是,我依然是特别希望孩子能早点实现和我的无障碍沟通, 在我看来,孩子及早能有较好的语言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1)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认识自我的情绪。 在孩子2岁左右,自我独立意识越发明显,会跟大人沟通很多的事情,可是, 如果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或者语言表达不够清晰, 大人有时候就比较难快速地回应孩子的需求,这个时候,孩子就有了自己的情绪, 可是他也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唯有哭,闹等。像我家儿子,很多时候都用动作来表达他的需求,虽然他的动作真的很到位,可是我依然有不明白的时候,对我,对孩子都是有或大或小的挫败感。如果语言发展得很好, 孩子能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果需求没法满足,也能告诉大人自己的内心的感受,那孩子和大人的沟通就容易的多。另外,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也是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语言基础。

2)语言发展能力的好坏不仅仅影响到孩子阅读和表达的能力,对于孩子认知事物,掌握秩序,学习数理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孩子到了2岁,如果语言能力比较强的话,其实是可以进行简单的数理启蒙,比如认识形状,高矮,大小等。这些都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语言基础上,这样孩子才能理解。孩子发展思考能力也是建立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上的。我和孩子做过一些练习, 可是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就感觉在数理方面真的跑不动。

另外,孩子只有拥有的语言的能力,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了解自己。意识到自己过往的问题,同时真的想孩子早点实现自由沟通的愿望,我对自己和孩子的交流方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以下,是我修正后的加强孩子语言表达能力采用的除读绘本,童诗之外的部分方法。

1)描述孩子的行为和活动。孩子已经过了那个乖乖躺在那里听我灌输这个那个的时间,2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太多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如果是跟孩子说她不感兴趣的东西,他基本是不会理我的,即便理彩我,时间也不会太长。所以,我会特别留意孩子的兴趣点和注意力,会适度的对孩子的行为和活动进行描述。比如我家孩子很爱玩车,看到他的我会说:宝宝开车,吉普车开往墙上,车摆成了人字行,宝宝开跑车。这种方法,也是让孩子把语言和他所看到的东西在大脑里有个连接。

为了不干扰孩子的专注力, 我一般在孩子自己玩得特别专注的时候,或者在尝试解决什么问题的时候,我都不会再出声。比如,他玩车的时候,特别喜欢将车轮子刚好压合在某一条线上,要对齐某样物品,车要摆成什么形状。我都会选择默默地看着他。待他完成,我才会用语言给孩子描述下他刚刚做了什么事情。

2)玩情景想象类游戏。这个是孩子接近2岁的时候,特别爱玩的游戏之一。迄今为止,我们玩超市购物, 小车销售, 医生病人,烹饪, 城市建设,球类竞赛, 照顾娃娃,游乐场等。这类情景故事类的游戏,可以引入比较丰富的词汇分享给孩子,并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习练习运用这类词汇。在这些游戏中,乐高和《Shopping list 》桌游发挥特别大的作用。我们每次都只玩一个主题,比如玩超市购物,我会将相关的词汇引入给孩子,其中搭建超市,货物摆放,消费者购物,结算等等。每一个流程都会引入其中最关键的词,不断重复念给孩子听。在这些游戏前,我一般会像乐高课程那样做份简单的教案。为了让自己思路更清晰地指导孩子。在执行的过程中,自由发挥的时候还是特别多的,因为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配合到孩子的兴趣。

3)玩贴纸类游戏。孩子对于贴纸的喜爱是超过我想象的。曾经的我在想,这个小小的贴纸有什么好玩的啊。没想到,孩子用那贴纸贴脸,贴衣服,各种贴,很是兴奋。最开始也是由着他贴,并没有指导太多。后来,我给他买了关于车和身体部位的贴纸,这才让我真正意识到贴纸在孩子语言训练上的神奇功效。真的是不要太好用,于是乎走上了欢乐丰富的贴纸之路。比如我提到的身体部位贴纸, 孩子每撕一个贴纸,都会告诉他,这是什么?贴哪里?这里是?场景类的贴纸也是特别适合给孩子做语言的练习。比如,我们最近玩的多湖辉的早教贴纸游戏,里面有非常多的场景类的游戏,围绕同一主题开展的贴纸类的游戏好处是方便温习,在多次同一场景的体验中,孩子能更好的吸收语言。

4)自言自语,讲讲妈妈的故事。自言自语,这个曾经在我看来有点傻的事情,并且对于我这种内敛,话不多的人其实是有点困难的事,后来我还真的尝试了。缘由是,某段时间,孩子对读绘本真是没什么兴趣。我就自己拿起绘本自个在那大声的读起来,有点夸张的读法,因为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真没想到,孩子还真是能吸引过来。原来,他在那玩自己的,也是能听到我说的。所以,有时候,在家里做点家务啥的,我会一边做,一边描述自己做的事情。还有就是,每天回到家,都是问儿子,你怎么样啊,你今天玩什么啦,好像都是同样的对话。感觉自己好无聊。某天,我在想,能不能跟儿子说点别的,想了想,给孩子讲讲自己工作的事情吧,这类故事讲起来比较容易。后来,回到家, 我就会跟孩子说说妈妈今天遇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 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事情特别开心,或者难过等等。每天下班都会抱抱小家伙,然后就开始巴拉巴拉。孩子也会觉得有意思,听妈妈说啊,说啊,直到妈妈的晚饭时间。

5)玩转动作类童谣。在孩子几个月的时候,会抱着孩子随着音乐跳一跳,让孩子感受下律动。可是,孩子大一点后,就渐渐少了。抱着累啊。 某天,他奶奶教他跳,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小朋友.......”孩子特别有兴趣,缠着奶奶跳了好多遍。那一刻,我才发现孩子原来喜欢玩这个。于是,我找来好些比较容易学的手指童谣和律动儿歌。比如:手指童谣《小乌龟》《花儿开》《土豆》等。 律动儿歌玩得最多的是爱奇艺儿童动画屋的舞蹈课堂。里面的律动舞蹈很简单,容易学习。比如《123木头人》,《水果歌》,《我给家人锤锤背》等。动作类童谣不仅丰富了孩子的词汇,也能增强孩子音乐的节奏感。

在孩子说话这个事情上,我想很多的男孩妈妈都和我一样,有过困惑吧。如果孩子仅仅是表达性语言有点落后,就没必要忧虑了。但是,我依然觉得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词汇句子是不可懈怠的育儿工作。在我看来,孩子没说出来,并不代表他对这些表达没记忆,他仅仅是还没准备好,如何发音。虽说每个孩子的“语言爆发期”不同, 但是,我想持续有效的输入,才有爆发的那一天。

这里是昊妈的生活笔记。专注于分享蒙台梭利育儿,数学,英语,阅读等孩子的早期启蒙与成长。您若喜欢,欢迎常来逛逛。

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给我家孩子的语言训练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