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疫苗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上市毁了这一切?

房小评 中国房评报道 昨天

假疫苗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上市毁了这一切?

假疫苗事件发生以后,举国震怒,群情激愤,因为疫苗安全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关乎每个孩子的健康。每个人都在反思,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

假疫苗问题为什么会产生?

难道就因为出了几个坏蛋吗?

根据媒体报道,疫苗生产企业毛利率基本在80%以上。按说,疫苗生产者根本没必要造假,他们不缺钱,利润堪比茅台,何必要造假呢?

显然,把疫苗造假问题归咎到个别人良心坏了,并未找到问题的根本。

在仔细了解了我国疫苗生产的发展历史之后,房小评发现,资本运作和上市或许才是假疫苗问题层出不穷的根源,我们有必要从这些年生物医药企业争先上市的背景上思考问题。

假疫苗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上市毁了这一切?

一位卫生专家告诉房小评,从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默克公司转让乙肝疫苗给中国政府,交给深圳康泰生物制品公司开始,中国已经开始了全程疫苗的研发。截至2010年的时候,中国已经自主研发了覆盖生命周期的主要传染病疫苗。这就是你今天看到的,儿童上小学和幼儿园之前,必须打的一些强制免疫疫苗和一些非强制的传染病疫苗。

应该说,这些年,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们不仅彻底防治住了乙肝、气管炎等建国时期对民族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传染病,还将100多种常见传染病纳入国民免疫计划,对公共卫生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均寿命和公共卫生医疗条件在世界上已经处于中上等水平。在H7N9禽流感病毒爆发后的48小时,中国就研究出了这个病毒的抗病毒疫苗,而且能够战胜“非典”等不明病原的大型传染病疫情,已经充分显示了中国公共卫生健康事业的进步和成绩。

但是,医疗无小事;公共卫生事件,更是人命关天。

正如总理所批示,这次疫苗造假事件关乎社会道德良心,必须给人民一个明明白白白的交待。

根子出在疫苗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上。

在上个世纪,中国疫苗生产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按部就班地生产,研发和生产水平有限。那个时候可能不存在疫苗造假的问题,也可能出现过疫苗注射事故但因为当时媒体不发达,大多数人不知道,而被时间淡忘。

不管如何,那个时候疫苗生产企业过得很平静,直到这个行业掀起股份化改造和上市潮以后。

在2010-2015年期间,国内药品企业掀起了上市潮,力图做大做强。其实,从逻辑上去理解,这件事也是没有错的。

但是,盈利好的企业,其实对上市这件事情并没有动力,只有三类企业热衷于上市:本来就是骗子的公司;国有企业;希望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改善治理结构的家族企业。

国有企业本来就是国家的,不是某个人的,不怕失去控制权,不怕股权融资的代价昂贵,要的是利用上市公开透明的机制,反作用于国企的僵化管理机制,以求冲破国有企业发展中的瓶颈。

企业上市之前需要先改制,将一股独大改为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国有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就被某些了解政策的人钻了空子,以低价或者杠杆资金入股国有企业,取得控制权之后再把企业卖掉还债,或者找银行贷款再把之前借的钱还上。

疫苗事件当中的几个疫苗生产企业的老板,显然都是依靠这个路径发家的。

假疫苗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上市毁了这一切?

国有生物药品制药企业一旦从国有企业变为股份制上市公司,尤其是大股东还变成了个人,必然要变味。个人在改制和上市的过程中赚了一把,但是公司上市以后,要面临盈利连续增长的考核要求。

公司盈利连续增加,公司股价才会上涨,大股东身价才会上涨。

但是疫苗市场却很特殊,它并不是一个有钱、有生产能力就能够多赚钱的行业。

疫苗下游的消费环节是刚性的,也就是每年注射的人群数量是稳定的,如果要做大公司盈利,无非是做大市场和降低成本。

在做大市场上,长春长生生物医药公司准确地抓住了疫苗集中采购的漏洞,以行贿的手段搞定地方卫生部门招标人员,同时以低价中标的办法,将竞争对手挤出市场。这就是长春长生能够劣币驱逐良币,逐渐在疫苗生产行业越做越大的原因。

本来中国有五大疫苗生产企业,各有地盘,相安无事,长春长生采取低价挤压手段,将行业龙头都打得遍地找牙。

市场抢到了,但是代价也很昂贵,长春长生每个业务员的年公关费高达2000多万元。而且,上市公司盈利是要求逐年增长的。

怎么办?

有不法的疫苗药品生产企业就开始铤而走险,开始在生产中造假,最典型的造假就是掺水,不配比足够的抗原蛋白,一般就会出现打了疫苗没效果的结果,并不会出现死亡事故。但是疫苗毕竟大部分是用于孩子身上,加上生产环节过程中疏于控制,依然出现了很多死亡事故。

每一起死亡事故都会导致亡者家属对于疫苗事件的追责和拷问,即便如此,这些假疫苗生产企业和某些监管部门官员依然可以控制局面,大事化小,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经常把疫苗事故和群体性事件混在一起,威胁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害怕维稳,而变得和他们一起掩盖事实。

回到上文所述,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作为特殊的药品生产企业,疫苗生产企业的市场是固定的,技术专利是稳定的,价格是垄断的,这类企业本不该上市进行资本化运作。而且这些企业上市以后也并没有将获得的资金投入科技研发,研究出更多治病救人的药物,而是靠疫苗准许生产资质吃饭。

上市是个双刃剑,勾起了某些人的贪婪,这些并没有多高素质的土豪们,本来就是靠偶然的机会发家,心里没多少敬畏,在为了钱的路上,就会越走越远。

假疫苗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上市毁了这一切?

我们不能否认,生物医药公司上市这件事情本身并非坏事,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这个企业才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在基础研发领域,也才能够和国际上的医药公司进行竞争。

但是问题出在监管上,出在“有钱能摆平一切”的管理问题上。在过去,我们国家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一切向钱看的思维左右了这个民族的价值观。几个搞假疫苗的只要有了钱,就能当慈善家甚至是政协委员、人大代表?

如今,一切都在拨乱反正,国家正在重塑精神,我们对未来有信心,也更要认清事情的本质。不因噎废食,而是应该在建设者的角度,从制度上思考问题,促使国家机构一起,改革和重设公共卫生医疗体制管理机制,增加公共医疗投入,杜绝“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再酿人间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