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之美,化残缺为神奇

哥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造型庄重、古朴典雅,釉色淡雅自然,尤以独特神奇的纹片装饰而著称。哥窑恰如一颗色彩绚丽光芒四射的夜明珠,人们只能远望它耀眼的光环,而无法目睹它真实的风采。

在古代陶瓷雅制的收藏名目当中,哥窑是自明清以来一直为人们广为传唱,也是最值得玩味的一种。哥窑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元代的《至正直记》,书中记载:“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其色莹润如旧造”。相传宋代龙泉有章氏兄弟各主窑事,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龙泉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也称“哥哥窑”。

哥窑之美,化残缺为神奇

元 哥窑水丞

本品隽巧可爱,造型别具一格,属于传世所见哥窑当中的罕见之器,所敷施釉色厚润犹如凝脂,宝光内蕴,静穆古雅,周身纹片纵横,飘逸流畅,深者呈紫褐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二色交织,遂成典雅美观的“金丝铁线”。口沿色呈紫褐,与足端所露之铁黑胎骨上下呼应,印证历代文献所言哥窑“紫口铁足”之特征,予人益见古拙之气。

哥窑之美,化残缺为神奇

元 哥窑海棠式洗

本品为宋代哥窑海棠式四足洗,隽巧可爱,造型别具一格,属于传世所见哥窑当中的罕见佳器,口呈四瓣海棠花形,器身随口沿起伏凹凸变化,整体造型精巧优雅,秀气中彰显豪迈,釉质呈粉青色,釉面莹润腴厚,犹如凝脂,宝光内蕴,静穆古雅,周身纹片纵横,飘逸流畅,深者呈黑褐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二色交织,遂成典雅美观的“金丝铁线”。底部有支烧的痕迹,胎骨灰黑既薄又轻,器体下有四如意足承载,器内壁和底部散布少许缩釉孔,予人益见古拙之气。这些都反映了宋元时期哥窑的工艺制作特征。

哥窑之美,化残缺为神奇

清早期 仿哥窑花口小尊

此尊敞口、长颈、鼓腹、圈足。造型奇拙古朴,规整精到。花口,束颈,溜肩,鼓腹,颈腹均六辨,对应花口。圈足呈花式外撇,与器身相得益彰。此器胎体厚重,釉色滋润,肥厚光亮,酥光盈盈。釉上遍开黑色和黄色纹片,大小相间,如金丝铁线,具有特殊的美感,制作精致,是清早期仿哥窑的精品。

哥窑之美,化残缺为神奇

元-明 哥窑贯耳八方小壶

此件即为一件哥窑佳作,其造型仿青铜器式样,为八方形,口微外撇,腹下部丰满,高圈足,造型凝重端庄,颈部凸起两道弦纹,两侧各有一筒状圆形直耳,中空,俗称“贯耳”。通体施米黄色釉,釉色厚润犹如凝脂,贯耳附近缩釉现象明显,底足一周无釉,呈深褐色。釉面开细碎冰裂纹,深者呈紫褐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两色交织,遂成典雅美观的“金丝铁线”。哥窑是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备受人们喜爱,明清御窑制作了不少仿哥瓷器。《格古要论》对哥窑产品描述为:“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