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关于手机的7大谣言,你被“坑”了吗?

虽然我们一直极力追求真相、崇尚真理,但是无论何时何地、各行各业,谣言似乎从来不曾缺席,尤其是在手机方面,因其与我们生活密切联系,所以谣言层出不穷。今天,小Hi就带大家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关于手机的谣言,看看你被“坑”了吗?

「辟谣」关于手机的7大谣言,你被“坑”了吗?

谣言1:手机要先耗完电再充电

这种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此类充电准则,只对能产生记忆效应的镍镉电池、老化的镍氢电池适用。而对于现在采用锂离子电池的新型手机,情况正好相反,锂离子电池周期性充电效果比耗尽电量后再充电效果更好。

谣言2:整夜充电会加剧电池的损耗

这个同样已被证伪,相比把手机电量耗完再充电,手机不过分充电对电池寿命更好。(现在的电池自带防过充功能,充满电就会停止输入电能。)

谣言3:没有信号也可以拨打紧急电话求救

手机如果没有信号,则无法与移动通信网络建立通信链路。此时拨打任何紧急呼叫电话都无效。其实传说的在遇险情况下拨打电话指的是在没有SIM卡,或者欠费停机的情况下可以打通紧急电话。但倘若手机与基站的通讯中断,是不可能打通救援电话的。

谣言4:手机和银行卡放一起,会让卡消磁

一般来说,背面带有磁条的银行卡才有可能被消磁,但是手机发射的电磁波频率在UHF波段的850MHz到微波波段的2.4GHz之间。这个频率范围内,电磁波的主要能量形式是电场,不会产生足以改变银行卡上磁条信息的磁场,也就不会被消磁。而对于卡上镶嵌有一个黄色金属片的接触式IC卡来说就更不用担心会消磁了。因为IC卡是利用卡片内部的微型芯片存储信息的,跟磁完全没有关系。

谣言5:用牙膏能修复手机屏幕细小划伤

宣称用牙膏能够修复手机屏幕细小划痕的人认为,牙膏里的含硅物质能填充划痕;牙膏中丰富的摩擦剂,可以将手机屏幕上的细微划痕磨平修复。但手机屏幕一般都是玻璃材质,其硬度很大,用莫氏硬度衡量大多都超过5。而牙膏中的摩擦剂一般硬度都小于4,因此,牙膏是无法打磨硬度比它高的手机屏幕的。此外,手机屏幕划痕尺寸一般要远大于牙膏摩擦剂颗粒的直径,因此单凭摩擦很难让这些颗粒牢固填充在划痕中。考虑到这两方面原因,用牙膏修复手机屏幕是不可行的。

谣言6:手机像素越高,拍出来的照片质量越好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牛凯指出,手机拍照的质量不仅仅取决于像素值,还需要多个指标综合衡量。它涉及到整个相机模块,包括光学镜头、光学传感器、图像处理器,以及图像处理算法与软件。例如,成像的清晰度取决于感光元件的质量和镜头的分辨率;画面的锐利度由镜头起到决定性作用;图像的细腻与否则与相机本身的图像处理器与软件算法息息相关。如果仅仅是镜头像素高,而其他方面很差的话,拍摄出来的照片也不会太完美,所以,并不是手机镜头像素高,拍出来的照片质量就一定好。

谣言7:苹果手机不会中毒

如今的智能手机系统基本上就是安卓和iOS两大系统之间的较量。稍微对手机有点了解的小伙伴都知道,安卓是以开源性而著称,iOS则是以封闭而著称。而封闭系统就意味着理论上不存在中病毒的可能性,但其实也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罢了。

iPhone也有越狱,会大大增加中毒几率。理论上讲通过第三方渠道来让手机中毒的可能性基本上是不可能,我们都知道iPhone想要下载APP需要单独在App Store中下载正版软件,但对于不法分子来说想让你手机中毒手段可多了。此前央视就报道过使用路边充电桩为手机充电时,黑客可以轻而易举的窃取到手机内部信息;另外,随便加入来路不明的WiFi也会对入侵手机增加可能性。

因此小Hi提醒一下使用苹果手机的小伙伴,虽然iOS系统很封闭,但毕竟不是保险箱。所以大家在使用的时候还是要小心为好。此外,还有一个重点要强调一下,就是大家尽量不要对iPhone进行越狱,一旦越狱就等于释放了iOS的底层权限,也就增加了被入侵的可能性。

「辟谣」关于手机的7大谣言,你被“坑”了吗?

面对泛滥的手机谣言,小伙伴们以后可得多长点心了,一旦发现谣言的内容与自己了解的不一致时,要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多查查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避免掉入谣言“深坑”,或被“谣言”大军所吞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