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大紧”高晓松惹怒C罗?另一个角度看,缘由或许很简单

近日“矮大紧”高晓松惹怒C罗一事沸沸扬扬,网上吵疯了,有人怼高晓松,也有人怼C罗。事情的具体经过想必小伙伴们早就在各种渠道都看过了。其实在我看来,高晓松问到的“退役后打算”的问题并不是关键,换成其他的职业的媒体人或者主持人问这个问题,应该不会引起C罗一方的不耐烦,毕竟这个问题本就在事先双方都同意的问题清单里。那么这好端端的一个访谈,怎么就会闹得不欢而散呢?

“矮大紧”高晓松惹怒C罗?另一个角度看,缘由或许很简单

其实在我看来,这个访谈节目不欢而散并不算有多奇怪,甚至有些理所当然。我们看看矮大紧vsC罗的访谈画面,想必大家觉得这画面没什么毛病,挺正常的,吶,左边那个一看就是高晓松嘛,另一边是C罗嘛!但这画面果真没毛病吗?

我们再来看看几个体坛明星接受媒体人采访的访谈节目画面:

“矮大紧”高晓松惹怒C罗?另一个角度看,缘由或许很简单

托蒂参与的访谈节目画面

“矮大紧”高晓松惹怒C罗?另一个角度看,缘由或许很简单

C罗曾参与的访谈节目画面

以及国内媒体人王志安采访国内UFC名将李景亮的访谈节目《人像》的节目画面:

“矮大紧”高晓松惹怒C罗?另一个角度看,缘由或许很简单

王志安采访李景亮

画风完全不同!这三个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一身正装,干净整洁,微微前倾,保持专注而尊重的倾听被采访人;而被采访人,托蒂,C罗,李景亮则身体姿态自然,甚至是放松和舒适。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再来看高晓松vsC罗的画面,立刻就可以发现画风不一样了。国人都知道高晓松是何许人,知道他是什么背景,什么造型,甚至是什么尿性,因此对画面中的高晓松形象再熟悉不过,甚至还觉得画面中的高晓松还缺了把扇子呢。但这个节目是一个访谈节目,高晓松以音乐人艺术家的形象,干着媒体人主持人的活在采访C罗。

“矮大紧”高晓松惹怒C罗?另一个角度看,缘由或许很简单

C罗的姿态神情很别扭很不舒服,而高晓松像是强势方尽在掌握

C罗既不认识高晓松,他参加过的无数访谈节目也没有遇到这种放浪形骸画风的(这种主持人会被老板KO掉的),而且C罗是个连自己蜡像的头发都要让发型师每个月去打理一遍的人。可以想象这俩一碰面,C罗这个被采访人很可能会感觉到主持人与过去所遇到的媒体人的不同:头发也没理,一脸油腻,穿着随意任性像是个老总或者黑道大佬,还翘个二郎腿,这位是主持人吗?还是媒体公司的大老板?中方为什么安排这样一个主持人?是不是敷衍和不尊重?

事实上从这个访谈画面看,C罗的姿态和表情就已经是明明确确的表现出很不舒适的状态了,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别扭。尤其和前面列举的三个正常访谈节目中的被采访人形态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C罗这次的这种别扭是非常显著了:在矮大紧那个前辈看后辈的慈祥微笑注视(其他专业的媒体人是专注而尊重的倾听,而不是带着对于被采访人来说是奇怪的意味不明的笑容)下,C罗表情像个被问话的小学生一样尴尬,手脚摆哪都不合适,尤其一双腿:

C罗不翘二郎腿吧,在对面已经翘了的情况下,那就扭成了画面这样,C罗也翘二郎腿吧,那就踢到高晓松的二郎腿了!总不能脸朝着高晓松二郎腿却朝着另一边翘吧?当然不是说访谈节目就不能二郎腿,但如果高晓松希望二郎腿是节目中的正常坐姿,那么是不是应该让两把椅子的距离再远个一倍两倍的?有了距离,两把椅子的空间才是相对独立的空间,坐在椅子里的人才可以随意的调整自己的坐姿并且不会影响到其他嘉宾和整体画面。尬聊和“我翘了二郎腿你就翘不了”的局面,无论是有意还是疏忽,都显示出了高晓松作为媒体人主持人在这种节目中的不专业和自我中心。

再加上全程既不是汉语,也不是葡萄牙语,而是第三方语言英语,而且C罗英语也不大好,矮大紧又不太懂足球,在这种局面下能尬聊半个小时也很不容易了,每个人都知道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道理不是?

所以,不欢而散,再正常不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