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拟收购PillPack,4步全面解读布局医药行业

据英国《每日邮报》6月28日报道,亚马逊将收购在线药房PillPack。

PillPack 是一家智能药房,为用户提供私人定制式的用药服务,据高盛的报告显示,该公司核心客户年龄在40岁右至50岁。与PillPack达成的协议可能会帮助亚马逊扩大其目标市场,并覆盖老年人群分析人士指出,这只是亚马逊布局医药业的开始。亚马逊已经在内部建立了一支团队,探索进军药品供应链的商机,该市场的规模高达3万亿美元。

亚马逊在去年三季末曾表示,医疗健康是感兴趣的领域之一。

去年11月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长达70页的研报中预言:亚马逊杀入医药领域已成定局。

亚马逊拟收购PillPack,4步全面解读布局医药行业

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前段时间股市大跌的情况下,医药行业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医药行业是否可以进行投资呢?如何投资?又有没有未来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医药健康行业也是赵老师提到的十年需求行业之一,医药板块属于大消费,涉及民生的一系列领域,而且医药是一种必需消费品。同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的细分领域更多一些,涵盖也更为丰富,所以其中的投资机会也会稍多一些。

一、医药是朝阳行业

首先从需求上,医药是频次较高的大范围刚需,每个人都会生病,而且疾病可能发生于人的每一个生命阶段,尤其是步入60岁之后一个人对医疗的需求将会猛增。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很多疾病都被攻克,人类的存活率相比以前大大提高,生存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剩下的都是一些难以攻克的慢性病,比如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这些病不会很快致人于死地,但是治疗的难度大,时间长,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维持性治疗。

与一般的消费品不同,消费者对于医疗消费并没有议价权,因为信息不对称,所以他们能做的就是生病,然后听从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为了生命健康,病人的支付意愿是非常强烈的。

正是因为医药行业巨大的需求和高度的确定性,所以常年享受1.5~2倍于市场平均的估值,行业增速一般2倍于GDP增速,千倍增长的医药公司更是层出不穷。

亚马逊拟收购PillPack,4步全面解读布局医药行业

二、医药是一个高度监管和调控的行业

因为涉及到人的生命健康,所以医药行业高度监管,政府既是行业终端的支付者之一,也是行业的规范者和监督者,表现为复杂的新药上市审批流程,众多的监管部门以及众多的行业政策。

同时,医药还要受卫生部、食药监局、中药局、医改办、发改委、医保部门等众多部门监管。

不仅如此,医药还受到国家的各种政策影响,从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招标等各个环节出台法案限制规范企业的经营,医药价格也受到严格的指导,虽然生病的是消费者,国家也承担了一部分医药费用,但是最终还有很大一部分转移支付并由医药企业承担了,一度导致医药板块估值低迷。

亚马逊拟收购PillPack,4步全面解读布局医药行业

三、真正满足治疗性需求的医药公司最具投资价值

医药产业链复杂,上游有中药种植、原料药,中间有中药、化药和生物制药等制药公司,其次有经销商和医院、零售终端,最后是消费者。产业链涉及的利益群体也非常多,有政府部门、有制药公司、有医院医生,有患者,这些群体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

除了产业链复杂,医药细分行业也非常众多,行业大致可以分为原料药(维生素、抗生素、中间体)、中药(中成药、中药饮片)、生物制药(疫苗、血制品)、化学制药(创新、仿制)、医药流通、医药服务、医疗器材、药用消费品(保健、日用)等细分行业。

这些细分行业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有的最大的护城河就是强大的品牌+绝密的产品,品牌和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具有现成的配方和产品,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用于研发。但这些企业通常都在需求、原材料、临床数据支撑等某一方面存在缺陷,而且往往估值过高。

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中药都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临床实验数据支持,并不能真正满足治疗性需求,所以不可避免有边缘化的风险,很多中药企业都转行做药用消费品,也有一些中医药依靠前期积累的资本开始布局西药,研发能够满足治疗性需求的新药。

我们知道,商业本质上是一个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以换取报酬的活动,消费者的付费意愿与价值创造的程度成正比。

亚马逊拟收购PillPack,4步全面解读布局医药行业

四、医药行业研究思路

原料药、中药和医药流通与一般商品、消费品和批发零售比较类似,所以研究难度最小。因此一个相对合理的研究步骤是:先看原料药、中药、医药流通,然后研究医药流通和医疗器材,最后是专业壁垒最高的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投资中药企业,因为它们的品牌和产品都不具有可替代性,管理层的替换也不会对企业造成过大的影响,这就是那种傻子都能经营的公司。

但最终应该会聚焦满足治疗性需求的公司,首先消费者层面了解有巨大需求的大病种慢性病,比如糖尿病、心脏病、乙肝,跟踪这些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动态,从需求端找到最有爆发力的品种;其次根据上一步的需求,找到治疗该疾病的对应的创新药、仿制药公司,最好是市场大、竞品少,然后长期跟踪;最后,参考国外的资料,同时研究国家医药政策,把握国家意志的动向。

最后,考虑到医药行业的研究难度比较大,如果小伙伴们对医药行业感兴趣的话,可以对基金或者公司进行一个组合,再慢慢进行定投,从长期来看,中国医药指数也是可以长期跑赢市场的。

更多投资理财资料,关注公众号:nalanli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