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后,还记得曾经和你一起踢过球的兄弟吗?

很多年后,我依然能记得那个明媚的下午……

多年之后,还记得曾经和你一起踢过球的兄弟吗?

10.

那一天,我独自站在球场中央,周围有阳光的味道和微微的尘土香。我闭上眼睛,四周掌声响起灯光闪烁,千万人呼喊着我的名字;我睁开眼睛,眸子里透出目空一切的不可一世,这是我理应享受的荣光。

我轻舒腿脚,拨动皮球,带球如亨利,加速像欧文,大罗式钟摆过人,挑球博格坎普,小禁区凌空射门仿佛英扎吉附体,球在空中画出一道优美的一次函数图形之后应声入网。哼哼,面前所有敌人都是可笑的尘埃。

我抱起皮球欢呼着跑向中圈,然后撞上了一个人高马大的对手。虽然他从身材到长相都像极了野猪戴维斯,但一副眼镜已经出卖了他青光眼的弱点,于是我毫无畏惧的向他吼道:

“同学,这场子我已经占了!”

那一年,我12岁。

多年之后,还记得曾经和你一起踢过球的兄弟吗?

9.

占场子是一门艺术,速度、力量、把握机会能力缺一不可。

周中的比赛,讲究牺牲午饭提前站在场地中央;周末的比赛,讲究黎明出门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如果有对手同时进场就到了比拼个人能力的时候,你必须强行点亮“叉腰”、“不怂”、“对吼”、“上手”等各项技能,常用战术主要包括“我先来的!”“你进场的时候我都站在中间了!”“虽然你先站在中间但其实我早就来了刚把书包放球门边!”当然,最终的比赛结果主要取决于三点。

A.嗓门大小和肌肉力量。

B.对手是比你大三个月还是大三岁。

C.队友的支援速度。

13岁那年,我记忆中最热血的画面只有一个:当我即将含泪交出自己镇守的渣土地时,看见那帮终于吃完饭的傻逼向我飞奔而来……

多年之后,还记得曾经和你一起踢过球的兄弟吗?

8.

凑齐阵容踢个球,其实并不容易。

没有手表,意味着我们必须比约定时间提前半小时就出门,因为晚到的可能就只能当门将。

没有手机,意味着我们绝对不能失约,因为那个年代除了找人捎话“内德他来不了了,他妈让他在家写作业”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手段能向队友传递放鸽子的信号。

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是我这辈子诚信指数的巅峰。

先到了没关系,自己拿球颠起来,凑齐两个人就可以练1对1,人到了五六个就可以开踢,我们就这样在和爸妈的不断周旋中努力的站上球场。

多年之后,还记得曾经和你一起踢过球的兄弟吗?

7.

草台班子刚刚搭建的时候,前锋永远是最抢手的位置,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同时拥有罗纳尔多的速度、罗马里奥的意识、贝贝托的脚法,于是大家的首发位置多半要靠石头剪子布决定。后来团队逐渐成型,大家的最佳阵容也逐渐约定俗成。

——速度快的打前锋,技术好的踢中场,身体壮的中后卫,胖子万年守门员。

当权力蛋糕的分配达到纳什均衡时,局面就会逐渐趋向稳定。

这条经济学原理,我14岁的时候就已经领会。

多年之后,还记得曾经和你一起踢过球的兄弟吗?

6.

二黄是前锋,作为我们中间最早学会后脚跟挑球过人的队友,他被公认为球队的技术巅峰。只可惜,他的这一招一到门前就会紧张的用不出来,所以只能在每次开球的时候抢先秀一次。如今每次踢FIFA遇到喜欢在中圈做马赛回旋的家伙,我都会想起二黄那些在方圆五米没人时磕出的后脚跟。

明哥是中场核心,他混上这个位置靠的是如宇宙般深邃的脑洞。他的传球,一半能够骗过对手,一半能够骗过队友,这在xjbt战术的指引下经常能够发挥出其不意的效果。明哥是唯一一个不会去抢前锋位置的人,因为他觉得自己天生具有大将风度和担当精神。其实,我们非常认可这一点,因为他在场上最常说的话是:“卧槽!我的,我的!”

大伟是边后卫,有无限的体力槽和随时迸发的荷尔蒙。他最大的问题是思维总是呈直线型,一拿球就会从本方底线一路带到对方底线,每场的跑动距离=拿球次数×球场长度。他说自己在享受风中冲刺的感觉,只是他不知道,他在每次冲刺时风都会把他的三七开刘海撩得只剩一个大脑门。

超超是门将,他是我至今见过的最灵活的胖子,超大的身躯扩大了他的防守面积,柔软的肚皮缓冲了皮球的速度,而且他还有吸皮球体质,对方前锋起脚就爱往他身上踢。踢大场时,他守门主要依靠浑身的运气游龙惊凤;踢小场时,小球门前站个0.1吨,简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多年之后,还记得曾经和你一起踢过球的兄弟吗?

5.

至于我?

当然是在教练席上运筹帷幄指点江山,保卫全体队友的书包、棉衣、秋裤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只有当场上队员不争气的时候我才会亲自披挂上场并且大多数时候并不能扭转战局……

不然呢?你以为我为什么会被派去占场子?

不过,无论我如何踢得如何,我还是和大家穿上了同样的队服。主场皇马,客场佛罗伦萨,每套40块钱,团购可以免费印号。统一了服装之后大家立刻感觉自己的战斗力暴涨了无数个百分点,身披7号的二黄觉得自己距离劳尔又进了一步,为了尽可能的多做几次亲吻戒指的庆祝动作,他踢得更加浪迹天涯。

所以,我这个教练当的一直很艰难。我一次又一次利用课间时间在作业本上画出我们队的最佳阵容,但无论在场下给他们讲的多么清晰明了,一上场他们就全忘了。战术变成薛定谔的,每个人的位置变化如云了无痕,尤其是球场边上站着女生的时候,说好的三角进攻分分钟就会变成全攻全守。

16岁的年纪,你我都懂。

多年之后,还记得曾经和你一起踢过球的兄弟吗?

4.

有个问题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班女生都喜欢去篮球场围观。直到我们班有一校草级篮球队员到足球队临时救场,足球场外才第一次有了强大的后援团。我恍然大明白:在女生眼里,球技永远和颜值成正比。

在那场比赛中,我听到了如下对话:

女生甲:几比几了?

女生乙:4比0,咱班领先。

内德:那啥,咱班2比0,足球进一个球只能算一分……

气氛顿时变得无比尴尬,为了缓解尴尬,身边的女同学问了我一个惊世骇俗的问题:

“这个赛季,中国的NBA踢完了没有?”

多年之后,还记得曾经和你一起踢过球的兄弟吗?

3.

比赛之中的磕磕碰碰,没有一顿拉面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就加瓶一元装的可乐再多放两勺辣椒。

因为,我们没有时间斤斤计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让球队像降级的利兹联一样分崩离析。我们转会的那个夏窗,一起喝了酒一起吃了饭一起踢了告别赛,然后插上蒙灰的红白机重温了一遍热血足球。最后实在没得玩了,二黄提议再看一次《足球小将》。只可惜,大空翼已经不是儿时的模样,他在世青赛之后长出了比例严重失调的大长腿,让人无法直视。

是到了说再见的时候,我们挥手转身依依惜别……足球对我们来说,只剩下南柯一梦,或是南葛一梦。

二黄去了美利坚,用后脚跟技术给老美技术扶贫;大伟向南超超向北明哥留守老家,我去了泉城济南,然后惊奇的发现:山师东路是个金矿,diadora的全套装备只卖两百块,球鞋买一送一,颜色还涵盖了赤橙黄绿青蓝紫。

多年之后,还记得曾经和你一起踢过球的兄弟吗?

2.

到了大学之后,发现一个真理。

一身骚装备一般都是花瓶,敢穿中国队队服的一般都是扫地神僧,洪楼旁边住着个趿拉着回力鞋的大爷,虽然不会踩单车、甩牛尾、油炸丸子,但是一个假动作就能晃到所有的撸尼、咔咔和埃拖奥。

象牙塔空虚而美丽,我们踢球的时间成倍增加。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再也没能找到儿时的最佳阵容。

大伟肥了,体力已经无法支撑他在两个地线之间来回往返;超超瘦了,130斤的标准身材让他失去了对球门的震撼统治力;明哥说自己的传球太像伊涅斯塔,所以全学院都没有人能理解得了;二黄因为半月板受损遗憾退出了足坛,他的伤病名称也成为了我们这帮人和足球巨星唯一的相似点。

除此之外,我们和伊涅斯塔的最短距离,只剩下我们都曾经深爱着大空翼。

多年之后,还记得曾经和你一起踢过球的兄弟吗?

1.

毕业那年,夏莲蓬,秋木槿,风吹动摇曳的花影,我们用一张尚显幼稚的脸配上了西装皮鞋,走入了一个为生存打拼的世界。

日渐发福的身材让我们远离赛场,繁忙的工作让我们无从相聚,唯一能相会的地点只有实况足球。在那里,经营球队招募球星排兵布阵指点江山。更重要的是,好友列表里的克里斯蒂亚诺-二黄、安德雷斯-明哥、大伟-贝克汉姆和卡西利亚超,仿佛带我回到了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想起了那些年一起并肩作战的岁月和共同撸过的串。

《甲方乙方》中有一句话:“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而我想说:1997年过去了,我很感谢它。

多年之后,还记得曾经和你一起踢过球的兄弟吗?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年一起踢球的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