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十全大净”金少山先生逸事

民国京剧大师金少山是一位花脸全才,他“铜锤”与“架子”兼工,唱、念、做工俱佳,长期雄踞净行首席,人称“十全大净”。他身材魁硕修伟,扮相宽额丰颐,唱念声若洪钟,出场犹若铁塔,1922年冬,首次与梅兰芳合演《霸王别姬》,他叱咤风云的气势,将西楚霸王的风采再现于舞台,轰动上海滩,人送美誉“金霸王”。1943年他再次到上海演出,皇后大戏院门口的“客满”牌竟六个月之久不能摘下。然而,就是这位京剧奇才,登场误卯却是家常便饭。

京剧大师“十全大净”金少山先生逸事

从前梨园行有一个规矩:演员定好的几点几分上场演出,多一分钟也不能耽误,必须按时按点到位,行里话称之为“拿的严”。所以一般戏曲演员如果当天有演出,常常会尽早到场,或默一默台词,或提前踩一踩场子,为的是稳定一下心情,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有那心理素质一般的演员,原本下午八点钟的演出,四点半就来了,五点时就连脸都画完了,早早的扮好相等着,这些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京剧大师“十全大净”金少山先生逸事

然而这位金少山先生却从来不这样,就算戏园子这边都快上场了,人家那边且不着急呢。倘若下午有演出,而金少山正睡午觉,戏园子催戏的人沉不住气,为了及时掌握金少山行程动态,戏园子无奈只好安排专人负责传递消息,有时甚至从后台到他家能达到“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的程度:

“金三爷翻身啦”、“金三爷翻身啦”……

“三爷起来啦”、“三爷起来啦”……

“三爷喝茶呢”、“三爷喝茶呢”……

就这样将金少山的动态信息马不停蹄的传到戏园去,一直到他最后进后台。这还不算,倘若当天演出的是《打严嵩》一类的剧目,像这样的戏曲,弦一响,演员需要在后台先唱倒板,唱完这一句倒板之后,演员就要出场了。金少山往往在倒板弦响起的时候,才进后台。

众人望去,他身着皮大衣,头戴帽子,左肩膀上立着一猴,右手领着一只狗,跟前儿围着七八个跟班,还是从家出来时的那副打扮。就在这时,只见他掏出一块现大洋来,随便找一人道:“哎,给,替我唱这一句(倒板)。”

这一句倒板没有多大功夫,他摘帽子、脱大衣、套彩裤、穿靴子,此时脸上还什么都没有,于是顺手抓一把颜料一揉,然后穿上蟒袍,拿过髯口在手,这时候,旁边还会有人递过烟来,他还得抽两口烟,然后站在上场门,这倒板也完了。金少山把这口烟吐了,这才带上髯口往外走……

京剧大师“十全大净”金少山先生逸事

妆没化不打紧,先将前面几句流水唱完,等到别人唱戏的间隙,跟班的会上台来,这边有举着镜子的,那边有举着色的,这时候金少山转身朝里,接过笔来勾几笔,等他再一转脸,跟刚才不一样了,台下顿时又是一满堂好。一直到这出戏唱完了,这脸谱才画完。


京剧大师“十全大净”金少山先生逸事

有曾亲眼得见过金少山演出的老观众讲,华北戏院金先生一嗓子唱完了,剧场上方两边的玻璃都跟着抖!金少山先生的嗓音天赋无与伦比:音若洪钟,声震屋瓦,音域宽阔,高亢豪放,唱、念的字句,俨如珠玑跳入听众耳中,又恰似游鱼细石,历历可数。

但也正是因为金少山惊人的天赋以及出类拔萃的技艺,后来金派竟没有人能够继承下去。自此,这种角儿再也没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