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場壯觀的龍舟賽,1200多年了,我還想去看看丨糉情端午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這是唐代詩人張建峰(735年-800年)描寫的龍舟競賽的《競渡歌》,在詩人的描寫中可以看出,在1200多年前,賽龍舟是讓大眾歡呼的節目,場面相當宏大,“只將輸贏分罰賞,兩岸十舟五來往。須臾戲罷各東西,競脫文身請書上。”10艘龍舟一起比賽,真是激烈又壯觀。

那場壯觀的龍舟賽,1200多年了,我還想去看看丨粽情端午

賽龍舟在什麼日子呢?“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農曆五月初五,正是中國的端午節。龍舟比賽由當地政府組織發起,地方領導人要去現場觀賽,全城百姓則集體圍觀,“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老百姓男男女女有空閒的幾乎全家出動,美女們都打扮得美美地出行,“兩岸羅衣破暈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這是看龍舟比賽呢還是趁機展示一下美好形象?兼而有之!

那場壯觀的龍舟賽,1200多年了,我還想去看看丨粽情端午

戰況如何?那是相當激烈!“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橈。瘡眉血首爭不定,輸岸一朋心似燒。”競爭到了白熱化甚至“輕傷不下火線”的地步,觀眾則報以同樣的熱情,“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蜺暈。”

那場壯觀的龍舟賽,1200多年了,我還想去看看丨粽情端午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在南方地區普遍存在。10000年是北方人,在10000年的記憶裡是北方是沒有龍舟比賽的,因為沒有水也沒有船,當然,古代應該是有的。但是在10000年的北方老家,端午節有一些劃旱船和舞龍舞獅表演,可能是因為沒有水,就發揮想象力,化實質的比賽為動作上的表演吧。

那場壯觀的龍舟賽,1200多年了,我還想去看看丨粽情端午

賽龍舟算是一種中國特色的活動,起源可追溯到戰國時代甚至更早。為了紀念屈原也好,祭祀曹娥、水神或龍神也好,這種活動可以加強民族凝聚力,政府和老百姓全員參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們有責任繼承和發揚下去。賽龍舟代表了中國人的精神,也是中國的一個象徵。龍啊,我們是龍的傳人!

那場壯觀的龍舟賽,1200多年了,我還想去看看丨粽情端午


現在的龍舟運動,是以划槳為動力,通過鼓手、鑼手、劃手、舵手同心協力的方式進行的體育運動,參賽的龍舟隊要在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距離或拉動對方至相應標記。場面激烈又充滿現代體育精神,集競賽、健身、娛樂、祭祀於一身。

那場壯觀的龍舟賽,1200多年了,我還想去看看丨粽情端午

儘管現代人在龍舟競賽時裝備已經和傳統大大不同,但是為了保持中國民俗傳統,所有參賽隊的龍舟必須配備龍頭、龍尾、鼓、鑼、舵等配飾或裝備。當然,根據各地不同的地方特點,龍舟在頭尾造型設計上有所區別,各種形狀的龍舟體現了地域特色和當地的審美觀。

那場壯觀的龍舟賽,1200多年了,我還想去看看丨粽情端午

儘管龍舟的形狀不同,但大家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傳承著同樣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這就是中國龍舟競賽的最大意義吧!

那場壯觀的龍舟賽,1200多年了,我還想去看看丨粽情端午

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龍,九似之身,生而祥瑞。“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

加油,龍舟競賽的健兒們;加油,龍的傳人!

那場壯觀的龍舟賽,1200多年了,我還想去看看丨粽情端午

(圖片來自網絡;轉載請標註“愛寵一萬年”和10000年。本文由“愛寵10000年”整編,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