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俞敏洪:必須在這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爲!

《朗讀者》俞敏洪:必須在這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

抓住知識擺脫命運的束縛,他縱身跳出了農門;

掙脫社會分層固化的捆綁,他彎道實現了超車;

直面職場刺骨寒風的吹打,他艱難獲得了新生;

追趕市場經濟發展的勁風,他過渡完成了轉型。

他是俞敏洪,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

儘管已經不斷突破塵俗的視界,

拓展出屬於自己的生命價值,

但他仍說,

自己始終無法擺脫恐懼帶來的疼痛。

所幸,他在恐懼的疼痛中,

獲得力量並變得強大。

他高唱著:

“黑夜伴著彷徨,前方迷霧漫長;

行裹亂了,身體倦了,頭依然高昂;

別說世界太難,讓我走給你看!”

因為他堅信:

必須要在這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

1

時至今日,俞敏洪辦公室的牆上,

依然掛著一個大幅的“風景照”,

照片上是一片荒地和兩間殘破的瓦房,

那是他位於江蘇農村的老家。

俞敏洪說,每每抬頭,照片都會提醒自己:

今日的一切是多麼來之不易!

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

他深切體會過什麼叫“貧賤夫妻百事哀”。

《朗讀者》俞敏洪:必須在這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

他的父母經常吵架,

有時候自己放學回家,

一推門就正好看到父母在打架,

而爭吵的原由,

不過是諸如柴米油鹽的雞毛蒜皮。

如果說,

吵架拌嘴尚且能看做枯燥生活的調味劑,

那在他2歲那年,哥哥的因病離世,

則給他和他的家庭帶來了更深層的鉅變。

從那之後,俞敏洪成了這個家唯一的希望。

10歲,他成了他們村上割草割得最多的孩子;

14歲,他成了他們公社插秧比賽的第一名;

16歲,他已經能開著手扶拖拉機下地幹活;

不過,正如他自己所說:

“因為農活兒幹得太好了,

才知道幹農活兒沒有任何前途。”

《朗讀者》俞敏洪:必須在這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

年少的俞敏洪,一直在尋找一個契機,

他要擺脫在農村待一輩子的恐懼。

2

很多人都知道,俞敏洪畢業於北京大學;

但也許並不知道,他曾經兩度落榜。

在那個經濟不發達、民智未開的年代,

“三戰”高考確實需要十足的勇氣。

在這場“知識改變命運”的戰役裡,

他需要感謝三個人:

母親、補習班老師以及他自己!

他說他想參加高考,母親說“可以”;

他說他想考第三次,母親說“可以”;

他說他一年什麼農活都不幹了,母親說“可以”;

他說他想去縣裡上補習班,母親依然說“可以”。

《朗讀者》俞敏洪:必須在這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

當母親為了找老師摔成一個“泥人”,

俞敏洪清楚地知道:

高考成了唯一的出路,他沒有別的選擇了。

儘管母親並沒有什麼文化,

但時至今日,俞敏洪依然說:

“從她身上我學到了堅韌不拔的精神,

是我的父母成就了我”。

從那之後,俞敏洪進入了一種拼命的狀態:

每天早上6點起床,晚上12點睡覺;

上床之後,依然打著手電在被窩裡做題;

整整十個月時間,他分分秒秒都在奮鬥。

他說,人生如果不給自己回頭看的時候,

留下一些令自己熱淚盈眶的日子,

那生命就算是白過了!

最終,高考分數公佈,他超過了北大分數線。

填嗎?他的目標只是地區師範大學而已;

那時候,北京幾乎是一個遠到不能再遠的地方;

而北京大學,更是隻在報紙上見過的傳說。

《朗讀者》俞敏洪:必須在這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

感謝老師的堅持,他奪過俞敏洪的筆,

在他的志願欄上端端正正寫下了:北京大學。

從此,北大未名湖畔多了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

3

所有人都會認為,跨進名校之後,

一定是一個幸福的開始。

然而,對於俞敏洪來說,

那似乎是另一個痛苦的開端,

甚至,差一點,

這份痛苦就讓他墮入深淵。

他是班上僅有的兩個農村孩子之一,

與城裡的同學格格不入;

他連普通話都不會說,

張口就是蹩腳的方言;

他曾經引以為傲的英語,

更是一塌糊塗,在C班墊底;

他沒有文體特長,

曾以為自己會游泳,竟只是別人眼中的狗刨。

俞敏洪終於發現:

原來你進北大,是會被別人看不起的。

他只能拼命學習,想要用成績讓人高看一眼;

然而,最終卻讓自己勞累過度,患上肺結核。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朗讀者》俞敏洪:必須在這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

一次危及生命的“吐血”生病,

卻意外讓俞敏洪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

他明白了,跟別人比,沒有任何意義;

他也明白了,進步是自己的事情,跟別人無關。

《朗讀者》的舞臺上,他甚至毫不顧忌形象地說:

“別人的好與壞,關你屁事!”

於是,

他用一年時間讀了200-300本自己喜歡的書;

他用最聰明的方式完成了英語詞彙的積累;

當他不再關注別人,而是沉迷於自己的進步時,

量變到質變,發生了!

四年大學生活的最後,

他拿到了留校任教的名額。

未來的日子,他不僅有足夠的時間讀書和旅遊,

還完成了母親的夢想:成為一個教書先生。

《朗讀者》俞敏洪:必須在這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

但正如俞敏洪自己所說的那樣:

“生活,總是會無緣無故給我很多曲折。”

北大任教的前兩年,

他再度感受到了恐懼和掙扎。

他沒有資歷,更不懂教學法,

所以他成了北大最慘的老師。

究竟有多慘?

一個班40個學生,最後只剩下3個,

但是他不敢用點名“留”住學生,

因為在北大,老師點名是對自己的不自信。

俞敏洪驚訝地發現:

曾經讀大學的時候,被同學們看不起;

如今當了老師,竟然還會被學生們看不起。

骨子裡的堅持和不服輸,

讓他決不能向困難低頭。

他去別的老師課堂上旁聽,學習他們的教案;

他在備課的時候積極跟學生交流,

瞭解他們究竟想聽什麼;

他認真研究教學法,讓學生真正做到循序漸進;

最後,神奇的事情再次發生。

他一個班40個學生,最後有80個同學來聽課。

我們常常說,一個人一輩子不可能有大的改變;

《朗讀者》俞敏洪:必須在這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

俞敏洪卻說,從自卑到自信,

就是絕對的180°的改變,

它是真的,讓你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4

上學,畢業,留校任教,

俞敏洪的後半生彷彿已經安排妥當。

可是,他不甘心,

他想再次追求更有意義的事情。

他參加了托福考試,並取得663分的高分,

卻最終陰差陽錯未能成行。

但這次托福考試的經歷,卻給了他新的啟發。

他從北大辭職,投身到“下海經商”的浪潮中。

所有人都以為他瘋了,

母親甚至以性命相逼。

《朗讀者》俞敏洪:必須在這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

他但凡篤定的事情,絕不會輕言放棄。

從北京中關村二小一間破舊的臨建房起步,

靠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塊斑駁的黑板辦學,

他給別人的培訓班打工取經,

也沿街給自己的培訓班貼過小廣告,

還曾為了員工陪著公安幹掉了幾瓶五糧液,

搶救了5個小時,醒來之後,

俞敏洪第一句話是:

“我不幹了,我要關掉學校!”

不過,那也就是說說而已。

最後,他還是堅持了下來。

1993年,他正式創辦新東方學校;

2001年,他註冊了“北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

2006年,新東方成為中國

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培訓機構;

如今的新東方,

已然是留學培訓行業的“巨無霸”。

而俞敏洪,也一躍成為“中國最富有的教師”,

接受著大家對“留學教父”的頂禮膜拜。

《朗讀者》俞敏洪:必須在這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

松柏之志,經霜猶茂。

對於溫室裡的花朵來說,

痛苦可能是滅頂之災;

但對於松柏來說,

痛苦有可能就是莫大的財富。

正如俞敏洪在《朗讀者》中說的那樣:

如果我們的努力,

凝聚每一日,

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那散亂的日子,

就將聚集成生命的永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