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被低估的街电爆发之后,聚美的股价会是多少?

当被低估的街电爆发之后,聚美的股价会是多少?

去年年底,聚美优品发布2017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这家公司已连续7年实现盈利,且现金流十分充足。可是,聚美优品美股估值仍仅为5亿美元左右。

这是一个意料之中的结果。在中国互联网,一直是惯性思维当道,人们很难更新自己的印象标签。一提张朝阳,就是垂垂老矣,风衣开衩;一提周鸿祎,就是保持狼性,三句火大;雷军开再多的高端发布会,也改变不了“are you ok?”的低端印象。而到了陈欧,人们的印象多还停留在陈欧体,对聚美优品近年来的发展一片陌生。

所以说,估值低的根源在于不了解,而不了解同样是有惯性的。人们不了解近年来的聚美,同样也不了解聚美投资的街电。最有名的例子,当属王思聪,因为对共享充电宝行业不了解,国民老公直接扬言“能成我吃翔”。而今第三方数据很多,稍微一查就知道街电发展得有多快,王思聪也果然绝口再不提此事。

事实上,街电对于聚美而言,并非一笔简单的投资,而是接向未来的接口。聚美正在通过街电,布局线下场景,抓住年轻流量,在人们跟着王思聪一同哄笑时,精明的陈欧,正在进行一场突围。

是的,这是一场突围。如同此前微博带新浪突围,搜狗带搜狐突围。街电就是聚美的先锋,而这场多元化突围,正在进行之中。

被低估的街电

外界对街电,有着三重低估。

第一重低估,是流量低估。

聚美投资街电时,外界一片唱衰之声。其中主流观点是,充电宝几乎人手一个,共享充电宝没有市场空间,很难获得客户。

然而此后的发展,很快让评论家们噤声。截至2017年年底,街电用户已超过2800万,覆盖超过200个城市。去年平安夜时,各大商圈的街电机柜前,用户排成长龙。街电数据显示,那一夜,街电的订单峰值超过68万单。

在这个流量极度昂贵的时代,2800万高活跃度用户,意味着什么,无需多言。

第二重低估,是场景低估。

街电不光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个场景。街电机柜的投放处,多为人流密集的繁华所在。街电关联着餐饮和购物,接通着商城和学校,是稳定且高价值的线下入口。围绕这个新的线下入口,聚美有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未来也有更多模式可以灵活切入。

比如,共享充电宝具备超越共享单车的场景价值。充电宝在用户手中,停留时间长,这让街电可以为用户提供精准的本地生活信息,提供与wifi技术结合的网络服务,或者在高铁等场景下提供视频娱乐服务。

第三重低估,是战略低估。

无论是马云,还是刘强东,2018主题词都是新零售,这也是业内大势所趋。如何布局线下,成为各家逐鹿未来的关键所在。而街电拿下“新零售”的关键门票,也让人们对聚美的未来,有了新的想象空间。

通过街电的服务,聚美得以获得流量入口与大数据。而以年轻白领和学生群体为代表的街电用户,恰恰是最具活力的互联网用户。

错判了流量,忽略了场景,未思及战略意义,这就是外界对街电和共享充电宝行业的三重低估,而对街电的低估,直接导致了对聚美的低估。

被低估的聚美

近年来,人们低估聚美,讨论最多的就是聚美一系列投资行为。有评论认为,聚美一系列投资,离本行越来越远,而质疑最多的,就是街电。

当人们意识到街电是被低估后,回头再看,聚美那一系列投资,其实都别有深意。

投资电影是为了吸引青春用户,投资宝宝树是为了黏合年轻父母,投资街电是为了介入线下,布局新零售。聚美的每一步举动,其实都是为了拼完一幅巨大的生态拼图。

接受媒体采访时,陈欧表示,街电这样发展良好的新业务,会让人们看到聚美优品是一家没有边界的科技互联网公司。

没有边界,这或多或少,透露出聚美的野望。

有分析者称,从这些超越边界的投资项目中,可以一窥聚美的雄心,聚美正构建多元护城河,并将引起裂变式的价值爆发。

当年,人们低估了微博,结果老迈的新浪靠着微博迎来了春天。后来,人们又低估了猎豹,结果傅盛正是靠猎豹纵横四海。

这一次,人们又低估了街电,那么当街电爆发之日,聚美的股价又会是多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