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儒学来治国,平天下,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是福是害?

是我非我


用儒学来治国平天下,对中华民族来说,肯定是一大幸事呀,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从未断绝,这里面很大一部分都是儒学的功劳,可以说是儒学塑造了我们民族的性格,儒学让我们成为中国人,让我们拥有如此灿烂光辉的文明。

有人反感儒家可能是基于一些片面的事实,比如说儒家的不平等,但那是在古代社会呀,古代社会又有哪种文明形态是完全平等的,儒家这一套可以说已经是非常先进的制度了,尊尊亲亲的制度可以说非常符合人性。

至于说伪君子之类,这是任何一个文明形态都避免不了的,当我们提倡善的时候,肯定有伪善充斥其中,这两害相权取其轻,难道还让我们大力提倡恶不成么。

至于说儒家重文轻武,让汉族失去了血腥,这个锅儒家不被,在工业革命之前,野蛮征服文明是世界历史的常态,文明必定孕育出灿烂的文化和复杂的制度,而野蛮只发展军事,被野蛮打败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而且儒家也只是让历史的某些阶段让汉族军事不行,大部分时间还是能做到保家卫国国泰民安的。


昭烈名臣


对中华民族而言,儒家即功不可没,又是一个千年背锅侠。

儒家对于统治者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儒家即可以巩固统治,稳定天下,也是祸乱天下,朝代更迭的幕后英雄。

因为,儒家即讲“道德”也讲因果,它从不对某一方提出“道德”要求,而是对矛盾的双方同时提出“道德”要求。比如君明臣忠,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终弟及等等。儒家首先注重的是自己要立足于“道德”,然后才能要求别人。同时,还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很矛盾,但很儒家。只是比起讲“仁义道德”的儒家,统治者们更喜欢立竿见影的“法家”。但是,“法家”的手段过于残忍,不利于统治。于是,他们就给法家披上了儒家的外衣,从而,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核心一直是法家,从没变过。儒家一直都是空壳,也从没变过。因为为君者,无论“明”与“不明”,为臣者都必须要“忠”,为臣而不忠的话,怎么办?一个字:“杀”!为父者,无论“慈”与“不慈”,为子者都要“孝”,为子者“不孝”怎么办?一个字:“罚”!这些都是法家的手段。跟儒家通过教化是他们成为“谦谦君子”的方式,差了十万八千里。

统治者们用这种套着儒家外壳的法家手段治国,在王朝开始的时候,是可以稳定天下的,因为那时候,“道德”对帝王有一定的约束力,百姓们也希望新王朝可以重“德”。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约束力越来越弱,而当儒家这个外壳被彻底抛弃的时候,一个王朝也就走到了尽头。因为继任者可以高举着“仁义道德”的大旗,名正言顺的取代前朝。而“失德”是历代王朝对前朝的统一评价,是后朝取代前朝最冠冕堂皇的借口。

而在“德”的主框架下,谁当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有“德”,因此,儒家并不排斥异族当皇帝,只要他有“德”。无“德”之人,即使是汉人,也一样无法立足。华夏文明可以延续至今的,儒家的宽容,顽强而坚韧功不可没。

至于,说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姑妄听之吧。因为,这样的情况只停留在幻想中。想实现,要先过“法家”那一关。而过了“法家”那一关的,早把儒家的核心丢了。从而成了一个外儒内法的“伪君子”。

而,锅,当然要儒家去背。因为“法”一直藏的很深。


游子天涯君莫问


“独尊儒术”就确定了对其它学术的打压和限制,确定了儒家学说成为单一治国理论的地位。而治理国家和谋求国家的发展是一综合而繁复之极的系统工程。它必然需要各方面的理论和科技文化做根基。可是儒家为了把持政坛话语权和为了保证儒家学说的永远昌盛,愚昧无耻的提出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反动主张。它割断了整体中国文化正常的发展进程,遏杀了科技进步的可能,失去了完整的社会管理机制,没有了各方面的治国及建设人才,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元灭宋,一个加入最基础的数学标准的投石车就成了攻城神器,宋却制造不出与之对抗的武器,充份说明当时宋朝的数学研究已远落后于阿拉伯,工业制造能力也已经落后于人。宋亡于元是输在了科技文化上,所以说中国的科技文化的整体弱后始于汉,而显于宋。

明亡于清是亡在了没有综合社会管理理论上了,所以才会有荒唐的明财政政策,所以才会出现荒唐的大臣,搞笑的皇帝朱元章,所以才会出现无知无畏的袁祟焕,所以才会出现绝大多数国家财富不是国家能够使用的怪事,所以才会败亡于满族这样落后的境内野蛮少数民族之手。

而1840年之后的百余年的屈辱史,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造成中华文明发展中断的恶果的总爆发。

而儒家所说的“修身、齐家、平天下”、“半部论语安天下”,这些全是谎言,只是为了弥补“独尊儒术”(只要有儒家学说就足以治国了)这个弥天大谎。先说“修身、齐家、平天下”这意思是说一个人个人修为到了,就能管好自己的家,而治国和管理家是同样的道德理,好吧,修为也只有儒学可学,儒学能包罗万象?那后面的不就全是画了大饼?再来说“半部论语安天下”,《论语》不过是孔子的学生记录下的孔子教学的课堂笔记再加上夫子平时的一些感悟而已。夫子本人根本不可能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老人家只是儒学的创始人而已,儒学也仅涵盖了社会管理学的一小部分。学了半部这样的书上的东西就能安天下?这不是谎言又是什么?

用谎言来治国,你说是福还是害?


史可见证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这种有为而治的思想主导下,朝廷内外乃致民间都一片尚武精神。正是在这种不屈服的精神下,汉朝才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匈奴。从汉朝开始中国的历朝历代都独尊儒术,儒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成了被强权主义者用来统治民众和禁锢老百姓思想的一把利剑,也正于如此,儒家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以至于现在的人们对儒家思想存在很大的误解。

虽然经历了无数的改朝换代,两次异族入侵统治中华,但取江山易治天下难,元朝和清朝不得不延用中华政治策略和中华文化来有效管理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否则他们根本玩不转。儒家文化的强大也在于不断同化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统治者虽然实行残酷的剃发易服政策,直到清朝灭亡,满族还有几个会说满语会写满文的?这种文化直接带来了民族大融合。这也就是西方人无法理解的为什么中国五千年历经无数战乱都能保持大一统,而西方国家却在走分裂之路。不得不让我们看到儒家思想的伟大。


白云之语v折纸大全


用儒学来治国,平天下,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一开始是有其好处的,后来就是满满的坏处。

在汉朝的时候,为了国家的统一和统治,独尊儒术是有其进步意义的。正是这样的举措才使我们国家能够在汉朝、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一直处于上升期,直到唐朝初期,达到中华民族发展的顶峰。其中儒学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统一思想,更成为中华民族处理各类问题的纲领。

但是,在唐玄宗遭遇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开始走下坡路,直到五代十国以后,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后,为了避免再重蹈他兵变的覆辙。竟然让文官节制武将,使得文官地位变得至高无上,儒学也正式成为无所不能的全能学说。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得国防实力大幅度下降,北宋不仅向辽纳贡称臣,甚至向西夏等小国也俯首投降。最后,即使北宋灭亡,南宋复国以后,作为儒家文人代表的秦桧仍然在用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算计、谋害主战派岳飞等将领。而朱熹的出现,全面曲解了儒学,使得儒学变得更保守,从而造成南宋持续孱弱。最终只能被元朝所灭。此后虽然明朝光复中华,但是儒学文人已经逐步进化成空谈道德,甚至认为道德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偏执狂。直到最后,满口仁义道德的儒学文人,弃崇祯皇帝于不顾,先是投降李自成,继而又拜多尔衮为爹!到了清朝末年,现代化已经遍布全世界的情况下,儒学名仕翁同龢等人还是宣称儒家道德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就不是不合时宜,而是傻到没边了!而满清最终的灭亡就是儒学的全面失败的特征。

总之,儒学在唐朝初期以前是促进中华民族进步的,但是此后就是阻碍中华民族进步的!


地震博士


夲人不做“国学”生意,是工科出身的,知道钉子、榫和铆各有其用的道理。所以大家放心往下读,最起码我不忽悠人。


儒学能治国、平天下吗?我严重怀疑。儒学再好,也不能包打天下
,就像说铆好用,但木结构连接上有时它并不好使。何况治国、平天下跟儒学有什么关系呢?国家、社会治理,事涉国计民生的众多领域,需要方方面面的专业人才,军事、政治、外交、民族、法律、财税、教育科研、工业制造、农田水利、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等环节,缺一不可。

儒学是学问之总,能总揽如上各专业知识,或者说能培养各个专业人才吗?显然不可能!因此,儒学能“治国、平天下”,就是伪命题。那题主之问“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是福是害”,不就答案自明了嘛。

事实上,自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后,西学东渐,洋务运动兴起,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连风雨漂摇的大清政府,也废除科举制度,兴办中小学堂,公派留学生赴欧美接受西学。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学,寿终正寝,已被扫入了历史的尘埃里!

有人或许会反驳了,儒学的历史功绩被你否定了,它在中华文化传承、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我就不敢苛同了。是你把治理工具,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混为一谈了

俗话说,“死了张屠夫,哪能吃带毛猪”。中华民族的主体是汉民族,其前身华夏族原夲就是个尚武,掌握了铜器制造、养殖牛羊等先进生产技术的群体,创造了天下一统的政治格局(炎黄部落联盟、夏商周拥有“中国”)。

对炎黄血缘高度认同(事实如此),掌握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占领着地理优越的土地,依靠强大的人口实力和宗法传统的汉民族,在数千年的民族争斗中,最终也必然会成为胜利者。


那么,儒学到底是什么东东呢?《说文解字》:

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儒,即巫师、术士,早期主要从事丧葬工作,因收入较低、仰人鼻息,故称之“柔”,通“懦”、“糯”。

到了孔子之时,搞出了“恢复先王礼乐”的复古主义逆流,因而一生是不得志的,“累累如丧家之犬”,只能靠开办乡村私立学校为生。春秋时期,“王霸”之道是显学,儒学在诸侯中是不受待见的,但孔孟编撰教材,儒家私学控制着广大的基础教育资源,影响日见扩大。即使在最高学府稷下学宫,主流思想仍是黄老之学。到战国中期,兼并加剧,法家、兵家、纵横家成为时代的宠儿。有这样一个笑话:商鞅三见秦孝公,一言帝道,“孝公时时睡,弗听”;二言王道,“益愈,然而未中旨”;三言霸道,后“不自知厀之前于席”,“数日不厌”。


儒学并非济世之术,至始皇帝“焚书坑儒”可见一斑。至汉武帝时,儒家死耗子撞上了瞎猫子,咸鱼开始翻身了。董仲舒发明了一套说辞,整出“君权神授”的理论。彼时历经春秋战国、秦末动荡,社会思潮极为复杂;内有诸侯国坐大,外有匈奴扰边;汉朝历数代黄老无为之治、与民休息,国力已经积蓄。欲有所作为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加强中央集权,就是应有之意了。至宋朝程朱理学泛滥,明朝将科举制度《四书五经》挂钩,限于《四书章句集注》,儒学自此成为祸国殃民的怪胎。康乾之时,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而满清依然把儒家经典奉为治国之要。

很多人在意淫,儒家思想是中国数千年的统治思想。错,统治者向来阳儒阴法,法、兵方为治国之术,儒学不过帝王愚弄天下的表面文章。当儒学与人才选拔机制联姻后,其罪过因科举制度而放大。男儿不当兵,皓首穷经,一心科考功名,实则是投机取巧,和对中华武风的阉割;视科技为“奇巧淫技”,严重阻碍科学技术进步;重农抑工、商,僵化锁国、妄自尊大,先进生产方式受抑制;士绅阶层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国弱民穷。

中国足球不行,也可以从科举中找到根源:你舍得儿子不考大学,支持他去踢球吗?

儒学,原夲战国时一家思想,最后成为一种“宗教”,与“治国、平天下”学问,自然是风牛马不相及的,说是“愚民之术”也不为过!但它也非一无是处,数千年中,起码中国人识文断字还有教材;在朝野攻击中,官、民起码还有套说辞。

作为文史学者,可以作为研究文学、语言学、考证的典籍;作为哲学工作者,可以考察思想体系…其它,嘿嘿,思想政治课夲用不上它了,想谋生还不如学门技术实惠,非人文社科学者真没什么卵用。中国人几千年熏陶,孔孟之义已入骨髓,真地用不着寻章摘句了,敢想敢干敢打怕才是最重要的品质了。

至于有人从故纸堆里,刨出国学《四书五经》来说事,其用意,我不说,你懂的!

哈哈!


嘉会花艺


用儒学来治国?几个不入流的文人的意淫罢了。就像一些西方人宣誓也手按圣经,但他们会用圣经治国么?

对儒学在历史上的作用要客观地去看。自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了官学,变成了一个完全封闭的思想体系。我们都知道,一个体系只要一封闭,等待它的就是死亡。

中国社会的解药不是儒学,而是现代民主法治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党和政府头脑清醒得很。

在今天,儒家学说跟中国古代的其他思想和学说一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当然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要批判和丢弃其糟粕。对传统文化,不仅要有“信”,更要有“疑”,要用科学态度去发展传统文化,而不是找个地方把它“供”起来。好多在那里喊国学的人,其实既不懂国学,也不懂科学,只不过是通过商业包装获取利益而已。

用儒学治国,怎么治?


HR那些事儿


我觉得一定要弄清楚三个问题:一,独尊儒术和李斯的罢黜百家、黄老学独尊有什么区别;2,独尊儒术是不是限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3,学术思想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先来第一个问题:独尊儒术和李斯的罢黜百家、黄老学独尊有什么区别?

1.李斯的建议是焚烧百家之书,没错,不是焚烧六经和儒家作品,而是百家。这么做的目的,是确实的禁止百家思想流传,没错,秦始皇也这么做了。但事实证明,学术思想,包括古希腊学园被罗马皇帝关闭,是不可能被无止境的抹杀下去的。一旦时移世易,那些强权下的焚书和毁坏学术的运动,都会被抛弃。既然强权都不能抹杀学术,何况董仲舒时代并未焚毁百家书籍的行为呢?

2.除了李斯的独尊法家,还有黄老学的独尊历史,吕后凭借着陈平的黄老阴谋术作乱,窦太后也偏爱黄老学,皇帝都只能学黄老,下面的官员当然会上行下效。但即使如此,其他学派也没有灭亡,依旧存活。

3.董仲舒罢黜百家,顺应了当时皇室的情况。首先,黄老学导致外戚干政,成了皇室的忌讳,其次,黄老学认为自己吸取了六家中其余五家的精华并超过了它们,所以它本身就有独尊的目的在里面。但是结果上导致了外戚问题,成为了皇室的忌讳,所以在董仲舒之前,黄老学已经被官方抛弃了,也就是当时司马谈造出来的道家被抛弃了。

4,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就有法家和黄老的前车在里面,但董仲舒并没有废止这些学派。

再看第二个问题:独尊儒术是不是限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

1.事实上并没有,中国科学、哲学、文化的巅峰是在两宋,单就科学言,这完全不是先秦和汉初能比拟的。黄老学统治的时候,谁听说经济和科学有什么发展吗?所谓的经济发展,那是萧何的功劳,而非黄老学的功劳。至于自然科学,黄老学根本不关心这个问题。至于哲学,宋明的哲学体系之广大丰富,也远胜于先秦。魏晋玄学的辉煌,也能否定独尊儒术限制其他学派发展的说法。还有唐朝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发展,儒家和经济、科技的发展,无不说明把问题怪在儒家头上是想当然。

2.汉初所谓六家,是黄老学派的司马谈首创,这里面除了儒墨是先秦两大流派,名、法、阴阳、道都是汉朝才有的流派。至于百家,研究《诗经》、《尚书》的就能有百家。当时的人还没有区分学术流派跟家学,所以才把六家也说成百家,其实是个约数。

3.黄老学在汉武帝之前已经因为外戚问题被弃绝了,而法家,汉朝从来没有舍弃过,即霸道。至于墨家,在汉朝根本就已经是有名无实了,名家灭绝得更早,公孙龙子死后,名家就后继无人。而之后的墨家后学和荀子,在名学成就上也远超名家。到了汉初,流行的也就是刑名法术和阴阳五行学说加上儒家。黄老学被忌讳,因此只剩下法家、儒家和阴阳五行。阴阳五行这种东西当然不可能成为处理国家大事的学问,吉凶祸福这种东西,汉朝人已经不相信了。正是这个时候,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其实就是废除了阴阳五行学说,而儒家本就有阴阳学说,董仲舒自己学贯百家,又出身于吏,精通阴阳五行,那么他自然是看不起那些只能谈论吉凶祸福的阴阳家的。法家本就以吏为师,怎么可能废掉呢?

再来看第三个问题:学术思想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我以为不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学说能牛笔到改变历史发展的轨迹。过去有物理学家说科学没有发展的原因在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限制了西方科学思想的出现,这根本就不可靠,后来另一些科学家指出,技术的发展才是近代科学出现的真正原因,而技术发展是有历史条件的,就算没有亚里士多德,古代人一样不可能有技术上的突破。我觉得这用到我们中国也一样。

诸子百家,没有任何一家能创造出人类阶段发展史,当历史处在进程之中,毁灭先前的历史制度时,任何学说都阻止不了,当新的历史时期出现时,任何学派同样无法阻止。如果把清朝的锅扔到儒家头上,那唐宋的科技发展为什么能在当时的世界名列前茅呢?明朝的火器(包括引进后改造的)为何能跟世界基本持平呢?

清朝的皇帝和子孙都学习数学、几何、天文知识,喜欢收藏国外的科技发明,但就是禁止民间学习(我就不信那么多人不知道这件事),这跟儒家有什么关系?这本来是为了防止汉人所采取的措施。正是这种措施,才导致了清王朝的毁灭和屈辱啊!

另外我想说一点,要是真的粗略读过二十四史,就会发现斥责儒家无用的,不少都翻车了,而读老、庄喜欢佛教道教的,最后也都翻车了——而不是像南怀瑾虚构的那样。


肥嘟嘟的小不理


用儒学来治国,平天下,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福是害?

用儒学来治国,平天下,对中华民族来说,我认为是害而不是福。儒家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根本没有人权,人性。它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它贱踏了最起码的人性,人权。对广大的女性,广大的老白姓是暗无天日的。被儒学熏染的人无疑像个奴隶。没有反抗。没有思想,没有斗志。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非常可怕的。我认为绝不可能用儒家来治国平天下。思想在解放。社会再前进。三民主义的提倡者孙中山先生早就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顺其自然65491946


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认为用儒家学说来治国平天下是一种害,因为每个时代所需要的治国思想是不同的,不能单调的说儒家思想治国对于中华民族是有害的。

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其所采取的治国思想主要是神权思想和周礼,因此在三朝时代留下了很多神话传说;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所采取的主要治国思想就是儒家思想,但是也存在例外情况。比如,在秦朝时期,所采取的治国思想是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对百姓的思想和行为控制比较严苛,百姓稍有越矩,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儒家思想正式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从西汉武帝开始的,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满足了汉武帝统一天下和建国之初的需要,因而被汉武帝采纳。至此儒家思想就正式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此后的朝代中,虽然儒家思想的地位有所变化,但是却一直没有退出封建社会的舞台。比如说在唐朝时期,开国皇帝李渊将道家思想放在治国的首位,其次是儒家思想,再次是佛家思想;在女皇武则天时期,将佛教思想放在治国的首位;而在武则天之后,唐朝的皇帝又将儒家思想放在治国的首位。

随着时代的变化,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进入近代社会之后,逐渐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而中国的治国思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比如引入西方思想治理国家,现在我国的治国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但是,随着国学近些年来火热,儒家思想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还有逐渐火爆的趋势,大家逐渐发现,其实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并不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我们应该对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综上所述,用儒学来治国平天下,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是福而不是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