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儒学”最大的缺点是有道无术,大道理一大堆,就是没有策略,你怎么看?

学而乐乎


有人说‘’儒学‘’最大的缺点是有道无术,大道理一大堆,就是没有策略。我不这样认为,恰恰相反,我认为‘’儒学‘’最大的优点就是一些可以践行的做人处事简单方法,关健是看你学习‘’儒学‘’,而如何时习之。



‘’儒学‘’就是最简单的为人处理的方法

儒学自产生,至所以能传承2000多年,至今还有许多人通过学习,得到智慧的启迪。就是因为儒学方法简单适用。

比喻,儒学教导人们:穷在误时,使民以时。就是说误了农时季节要受穷,什么季节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用现代话说,就是时间管理。现在人习惯买本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书。学习时间管理‘’术‘’。书中先给你分析人一生吃饭用去多少时间,睡觉要花多少年时间,等车,交通在路上要花多少年时间等等,然后你该怎样节约,利用时间。你记住一生花多少时吃饭;睡觉;在路途有什么用呢!你不吃,不睡,不上路可行?这样管理时间,你累不累?

人生活只要牢记使民以时,就行了。幼儿园小朋友,只要养习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请假,缺课的习惯。小朋友在幼儿园,吃饭不能浪费,要团结同学。这就是儒学倡导的节用爱人,从小做起。这就是一个人,在幼儿时期该做的事。也可以讲是一个幼儿园小朋友该承担的责任,做一名合格的幼儿园小朋友。

同样小学,中学,大学你人生的季节就是学习,把该学的知识学好,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年轻的父母就是要花时间陪孩子成长,这就是使民以时。

再往细说,每一天都要做到使民以时。该起床,就要起床;该吃饭时,就吃饭;该睡觉时就睡觉。家人一叫吃饭,就是再等一会,我把这一局游戏玩了。一叫睡觉,就是再等等再看两集连续剧。现在许多人都有拖延症的毛病,社会有许多治愈拖延症的讲座。只要做吾日三省吾身,使民以时,更本就不会有拖延症。


儒学的术,现代人为何视而没用

现在的人都生话在浮躁的社会里。吃惯了快餐,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希望‘’儒学‘’是职场中的葵花宝典,今天学习一下,明天就升主管,后天升总监;看完《易经》,拿一把筷子一撒,明天彩票就能中500万,达不到这个效果。就说儒学有道无‘’术‘’,没有价值。

殊不知,儒学经过2000多年的传承。已深入到我们每个中国人灵魂深处,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潜移默化的运用着儒学方法,我们浑然不知。比喻,我常听到这样报道。某某科研团队,经过上万次的实验,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上万次实验就是温故,科研成果就是知新。人类社会每一次文明进步,就是不断温故,不断的知新,社会就是这样叠加进步。儒学的方法,‘’术’’就这么简单。儒学只要学而,温故,时习之,就能知新,就能获得成就。


儒学是有道无术的糟粕吗?

现在许多人,不去认真的学习儒学。一提到儒学就是有道无术,空洞的学说,是封建糟粕。还有些专家学者,抱着变态心理的在儒学中找茬,拼命的举证放大儒学中的一些缺失。更有一些高校的博导,花大量精力八卦出朱熹跟尼姑睡觉,来证明儒学是男盗女娼。朱熹跟尼姑睡觉,与儒学有多少关系?跟你又有几毛关系?这些专家学者,博导将这些所谓研究成果,花几十个小时制作成视频,在网上几十元贩卖。所谓知识变现,证明智慧价值。非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些好东西丢弃掉。

当然儒学产生于2500多年前,许多内容,确以不适应现在的时代。比喻,子日: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确实没必要,这样孝也确实没必要。但这些内容,并不影响儒学中的大部内容,对指导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有着积极意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自己有益的就接受,有害的就警醒自己。我们学习千年遗留下来的儒学就该好此。说好听点,就是吸其营养,去其糟粕。简单的讲,就是花生要剥壳吃。不能因为花生有壳,就放弃吃花生。这样其不是很愚蠢。

以上是各人观点,欢迎评论留言。


动力问号


在成都武侯祠,有一幅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撰写这篇楹联的作者赵潘,是清光绪元年的举人。这幅对联,作者用了30个字,把我们熟悉的三国故事主人翁诸葛亮,进行了全面的评价。攻心 ,是诸葛亮南征,七擒七纵孟获。用攻心的战术,使其心服。至于蜀汉初期,施政执法 ,则要威恩并济。孔子也曾总结;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正是以和。(见《左传》)告诫,宽、严,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再决策。可见儒学不是不讲究“术”。

此外,儒学强调修己安人 ,认为通过修养自己,就会少犯错误。强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要求遇见事情,要从自身找原因 ,少怨天尤人。在沟通方面,儒学认为所谓“术”的秘诀,在于“忠”、“恕”两字。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管理方面,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等管理方略,认为“其身正,不令则行。”均属于“术”的范畴。不过儒学认为;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强调了道的重用性。


走走看看253838728


另类君答题^_^

儒家一直是中国封建糟粕的主供应商。孔家店这帮怂货的主打产品“仁政”就是最著名的“有道无术”样板。

我们具体来谈谈孔孟的孜孜以求的标榜的“仁”都是个啥球东西。

孔子所谓的“仁”,其实就是想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因为他认为春秋时期“礼乐崩坏”、“春秋无义战”,神仙斗法,百姓遭殃,所以他想回到西周时期周天子统御四极的理想状态(其实周朝并不是他想的那样美好);

而孟子这个家伙就更是将孔子的主张优化完善。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调,认为他所处的战国时代君王门都想成就霸业,大家穷兵黩武是不对的,应该“仓廪实而知礼节”,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来达成“有礼有节”的和谐社会。

可以说孟子是孔子的资料片和副本,孟子用更完备的理论来支持孔子“仁”的笼统观念,却搞不出具体的实施方略。

后世儒家门徒也只是不停的著书立说,从学术层面继续修缮加固孔孟的儒家学说和各种空泛观念。

儒家却又营造了华丽堂皇的空中楼阁“道”,然而没有实质操作层面的“术”,所以儒家自始至终都只是法家的面具,历代统治者“明儒暗法”的套路不断精神娴熟,都是是法家的严刑峻法来统御文武百官及子民,同时用儒家“仁政”的幌子来做面具。

另类君忍不住继续操蛋如下:

如果儒家有可操作层面的“术”,社科院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成立了,还用等到现在?

另类君言尽于此,告辞!


另类文史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当中,儒家思想一直是最主流的指导思想,可以说,中国的封建社会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延续,儒家思想的贡献功不可没。

一般情况下,只有道而缺乏术的思想对于社会的发展是缺乏现实意义的,比如老子的思想,对于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的规律揭示的比较充分,但是在如何解决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方面就是缺乏具有指导意义的“术”的贡献,所以老子的思想就总体上被称作“出世”的思想,因为他提倡的“无为而治”其实是很难操作的。

但儒家思想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指导思想,那就必然会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也就是说儒家思想既是道也是术。

也就是说儒家思想在经过包括孔子,孟子,荀子,以及程朱理学的不断的完善之后,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和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道”的形成和完善成熟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儒家思想独特的“术”。

关于儒家思想的道,方方面面的阐述和研究已经比较充分,总的来讲儒家思想大体上被认同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提倡的是“仁义礼智信”,在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提倡的是“温良恭俭让”。也就是说儒家思想是一个几乎涵盖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就是最厉害最有效的“术”,这个“术”,就是“精神控制”。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建立的不可憾动的“社会等级”制度,是最根本的术。

这种术的最厉害的地方,是对人的“精神控制”,所有的认同这个制度,接受这种思想的人,才能够有机会去参与社会的管理,才能够有机会成为等级社会的受益者——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一生所读的无非就是“圣贤之书”,有用的也只能是圣贤之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绝不是说读什么书都会有“黄金屋”都会有“颜如玉”,那个书,只能是“圣贤之书”。

儒家思想的术,还表现在对人的行为具体的控制方法,这种控制方法是用“法家”的面目来示人,但是法家其实仅仅是儒家思想生出来的“儿子”。

中国封建社会的“法”,是以“王法”为基础的,所谓“王法”又是建立在“等级和专制”的基础之上的,这个法算是一个“具体的术”,但这个术,其实就是儒家思想的术。

儒家思想的“道”是通过“术”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种控制非常有效,一直控制了中国两千多年。

一个完善的社会指导思想,必然是“道”和“术”的完美结合,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就是如此。

所以,在上个世纪初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爆发之际,提出的第一个口号就是“砸烂孔家店”。

现在的很多人之所以认为儒家思想是有道无术,是因为“道”还在,而“术”已经失效了。


步武堂


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完全对。

我们先从道的角度上说一下。说儒家有道,这是没错的。道是形而上的,对世界根本的认识。诸子百家在展开争鸣的时候,他们对于道的认识和表述虽有些微不同。但本质上没有根本的差别。所谓“天下一致百虑,殊途而同归。”百家争鸣所争者,实际是在于术。

孟子和荀子都是孔子儒家学说的传承人,孟子看到了人善之善,荀子看到了人性之恶。因为人性是善的,所以,后天所重者,应该注重的是关怀与引导,所重者在德。因为人性是恶的,所以,就要对他们进行惩罚。这是战国后期儒学发展的两个方向。

沿荀子的脉络,产生了法家,李斯韩非等人都是荀子的学生。而孟子的途径,成为儒家的主流。在后世儒法之争非常激烈的时候,各以所长,非人所短,但大家都有意忽略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儒与法是有同一个祖宗的,那就是孔子。因此,他们在最根本的“道”的层面上,是一致的。

下面再说一说所谓的“术”,笼统的说,术就是做事的方法。诸子百家,既然对道的看法略有差异,在治世之术上,就显出大相径庭了。这就是所谓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道的层面上有一点点差别,在治世之术上,就显出天差地别来。因此,诸子之术,差别很大。诸子的争论,在本质上所争的,其实是政治手段,也就是治世之术。在几千年政治实践中被证明是有用的,最后只剩下了两家,这就是儒和道。其它各家并不是被消灭了,只是在政治中不占主导了,他们的有益方面,还是保留了下来。比如墨家重技术,在先进技术的使用和制作方面,连当时最著名的鲁班都不是他们的对手。虽然后世他们在政治上失去了影响力,但他们技术在民间流传,他们的政治主张做为“子学”也保留了下来。

诸子之中,真正把“术”当成一个重要内容来研究的。是法家,韩非子法家思想三个最重要的范畴是“法”“术”“势”,法是法律,术是政治手段,势是权力。韩非子的思想,为上层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提供了非常完奋的方法论。历史上曾有一段政治混乱的时期,是崇法批儒的,而那一段时间里,人整人,人斗人,成为一种常态。从这段历史现实中,可以看出法家之术,在人整人的斗争是怎么管用了。

有人误以为,儒家是不要法律的,法家是以法国的。真正读一下韩非子的书,就知道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儒家也是要法的。只不过儒家认为,社会治理最重要的在于教化,法律是惩罚的工具,圣人不得以而用之。但儒家并不排斥法。

术是手段,儒家当然也有自己的治世之术。但是利用手段,耍阴谋,搞诡计,这样的术,儒家不是不会,而是不屑为之。我们看看历史就很容易明白。以唐朝为例,在初唐时期,最有名的大臣无过于房玄龄、杜如晦,以及魏征了。在儒家获得独尊的地位之后,文人谋取功名,都要用儒家文化做为敲门砖。因此,房杜及魏征都是儒家人物,但是,房杜与魏征在学术是明显不一样的。魏征是儒家正宗,他的个人功业建立,靠的是儒家大道,他所有进谏都是有明明白白的大道支撑,皇帝做错了,可能人人都知道,敢提意见恐怕没几个。魏征敢做,成就了自己的历史地位。

房玄龄和杜如晦就不一样了。他们功业的成就在于“术”,在政治斗争的关键时刻,他们能看清形势,不为所谓的道义所束缚,能耍阴谋使诡计,在重重危机之中获得胜利,如果说他们没有“术”,那么谁有术呢?

魏征这样的人,对统治者来说,是有利无害的。房玄龄这样的人,是不敢轻易使用的。因为他们的术,就像是一把刀,你拿在手里固然可以杀人,但别人把他拿在手里的时候,也是可以杀你的。所以,后世魏征这样的人,还是会有,但房玄龄这样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比如明初的李善长,他的能力和水平大概不会比房玄龄差的。这是朱元璋一定要费尽心机除掉他的原因。

于是,我们似乎可以说,儒家是有道有术的。但在现实政治中,有术派是不会被统治者所容忍和接受的。于是,在体制之内,只剩下有道无术的一派。理学本身就是就有注道的特点,所以,成为统治者的最爱。而王阳明绝对是有道有术的。所以,他在体制内也立不住。进不了中央,只能当个地方官,成为统治者维护政治稳定的工具。

因此,我的答案是,儒家本来是有道有术的。在它成为统治思想之后,因为体制之内容不下有术之人。所以,才让人看到儒家有道无术。这是一种政治现象,而非学术现象。现在,我们谈起儒家的时候,指的应该是儒家思想和儒家学术,在这个前提下,说儒家有道无术,大约是不公正的。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未必正确。欢迎讨论。


七月流火140400643


如果有人装睡,你慢条斯理的能将他唤醒吗?

在《今日头条》见多了这样的提问,拿一些并不存在的事作为问题,煞有介事的提问;居然也有人煞有介事的一本正经地回答本不存在的事,还义愤填膺地一阵狂喷。

当前网络上和现实中,的确有一群不学无术的人百般诋毁儒家思想,想当然的认为儒家思想害人,想当然认为儒家思想、儒家文化这也不对那也不好。“儒学最大缺点是有道无术”就是白痴们无端制造的问题。

儒学是最接地气的学说,既有道也有术。

《论语》谈的孝悌为人之本不是术吗?“慎终追远”不是术吗?“日三省吾身”不是术吗?“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是术吗?“治赋”“学干禄”难道也是道?

《孟子》中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难道不是术吗?孟子推崇的井田制难道也是道吗?

看着本提问下一个个回答,仿佛看到一幅幅只有红嘴白牙翻动的视像,让人抓狂。

网络喷子,请闭上你的尊口!


陈广逵


孔尚任在《桃花扇小引》中,叙述了他创作《桃花扇》目的,是为了效仿其祖先孔子写《春秋》,以及司马迁的《史记》,写一部信史。是为了说清楚明朝三百年江山,是在何时何地由谁导致其灭亡的。孔尚任是孔子的后代,也是孔子儒家思想的实践者。\r

孔尚任在《桃花扇》里评价左良玉:仓皇谁救焚书祸,只有宁南一左侯。\r

看一看孔尚任在评这个评价的时候,当时马士英和阮大铖正把东林党和复社的那帮书生往死里整,左良玉出兵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救这些书生,当然史书上说,他手下的那些降将们,全都反对马士英,如果左良玉不出兵的话,他们全部都要发动兵变。左良玉再也控制不了啊。\r

左良玉当时起兵清君侧,讨伐马士英,据《续明纪事本末》记载,左良玉起兵后,那些李自成投降过来的军队纪律很差,左良玉,一边对付南京政权的江北4镇,后来多铎起兵后,马士英所部江北四镇主力基本上都投降了清朝,左良玉是几乎唯一跟多铎作战的南明军队,左良玉实际人马大约有10万人,左右互搏,两线作战,从军事角度纯属自杀。从中看出来左良玉是没有什么头脑的,后来左梦庚被黄得功击溃,但仅仅是溃逃,未伤主力。左良玉死后左梦庚投降了清朝。\r

马士英的抗清似乎很难成立。你没看见马士英统帅的江北四镇其主力基本都投降了清朝,唯一跟清军主力多铎统帅的南征大军作战的是左良玉所统率的部队。有一次在扬州北面的江苏盱眙,左良玉正在进攻多铎的大军,激战之时,史可法就在附近,左良玉邀请史可法一起进攻,说趁敌军尚未站稳脚跟,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但史可法害怕打不过就没过去打。从《续明纪事本末》这一段看出来,史可法的性格有点软弱,过于谨慎和胆小。马士英的抗清似乎很难成立。你没看见马士英统帅的江北四镇其主力基本都投降了清朝,唯一跟清军主力多铎统帅的南征大军作战的是左良玉所统率的部队。有一次在扬州北面的江苏盱眙,左良玉正在进攻多铎的大军,激战之时,史可法就在附近,左良玉邀请史可法一起进攻,说趁敌军尚未站稳脚跟,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但史可法害怕打不过就没过去打。从《续明纪事本末》这一段看出来,史可法的性格有点软弱,过于谨慎和胆小。\r

按照明朝末年的情形,在马士英像疯狗一样宣称敢于议论防守清兵就要被杀死的命令之下,上百万精锐部队基本上不做任何抵抗,成建制的投降清军。这样的的情形,在没有马士英巨大破坏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先例,从逻辑上分析都是不可能发生的特殊事件。明朝史书《南渡录》和《甲乙事案》是清朝的禁书,可信度相当高。刘宗周说:马士英亡国之罪不用言矣。明朝史书《甲乙事案》:有明之失,不在他人,实士英一人耳!这是当时人们最普遍的评价!就是明朝的灭亡,实际就是马士英一个人造成的,这才有了后来的清朝全民一个剃头令,.这种说法现在看来很片面!但代表了当时人们普遍的看法!只是后来的统治者不太宣传!清朝的人不爱讲,就像曾国藩说的清朝的天下得来太容易了\r

当时的人们,就是明末清初,那时候的人们认为要是没有马士英,清兵能够统治整个中国简直不可能的。要知道清兵之前,直到1644年,花了几十年都攻不下一座宁远城。\r

一说起少女破处的事,让人联想起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南渡录》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据《南渡录》记载,朱由崧是被马士英勾结宦官黑的。弘光皇帝的荒淫根据李清《南渡录》所记载并非是真实的,据记载马士英勾结宦官把那些接蹱而死的宫中女人(估计是被马士英一伙虐待死的)都说是弘光皇帝干死的,抓蛤蟆的事也是马士英制造的谎言。\r

根据李清《南渡录》所记,弘光皇帝整日以泪洗面,很少接近女色但是很爱喝酒。有一次马士英告诉他要是不听话,就把他皇帝位置废了,弘光皇帝听了以泪洗面,痛哭不已,从此一切权力都任由马士英把持。\r

南明时期马士英借皇上选皇后和妃子的机会,大肆搜刮美女,在传统戏曲《桃花扇》中,都有所反映,由于他只要没有结过婚的美貌少女,很多被抓进宫的少女,都被糟蹋死了,害得少女人人自危,有的投井自杀,连这些少女的母亲也自杀了,有的到处拉郎配找男人。这些在史书上都有记载。从历史上看,有了权力的人找女人还真是不得了。\r

实事求是的说,明朝末年的党争剧烈,东林党和复社最痛恨的是阮大铖,阮大铖的名声极坏,东林党人周延儒要找一个名声比较好的人,于是他把马士英提拔了,东林党人对此普遍能够接受,毕竟,马士英又不是阉党集团的,为人又很好而且名声也还算不错。最后的事实证明,心狠手辣的马士英比阮大铖有过之而无不及,阮大铖好歹还写过《防江疏》,对长江的防守提出过很好的建议,而马士英则把说真话的侦察兵关起来毒打,而重赏那些吹牛逼的亲信,完全把私人感情置于一切之上。马士英和阮大铖一起,把那些东林党人往死里整,这使得有些东林党人不得不写信给左良玉求救。在弘光政权的最后时刻,在几乎所有人都强烈反对的情况下,在甚至包括马士英提拔起来的关键人物都强烈反对的情况,硬生生的把江北4镇的主力从前线调去对付左良玉,皇帝和史可法以及群臣的反对都无效。到最后大家才明白 ,这个马士英才是最最可怕的。\r

那些白道黑道都来的官僚,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克星。顾炎武的圣安本纪记录马士英手下的官吏通过盘剥百姓巧取豪夺居然豢养了10万打手部队,而清军入关的八旗铁骑总数才6万,马士英居然对此行为大加褒扬。马士英手下打手无数,实在骇人听闻。江南的老百姓卖儿卖女去逃荒,人间天堂,变成了人间地狱。 马士英是明末那个时代的产物,明末那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贿赂公行党争剧烈,朝廷中,不问是非善恶只看是不是自己人,早年马士英曾经因为挪用公款打点上司,受到处分,是明末那个时代给予马士英飞黄腾达的机会。马士英的情商非常高,能够笼络了很多好朋友,非常适应那个年代不分是非曲直的特征,从而将明王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他大肆迫害罗织罪名迫害,滥用权力是它的基本特征。 看一看明史中明朝对西方的战争。就知道,到底清朝是退步还是进步?马士英阮大铖当时在方国安的部队中 ,渡钱塘江后不久,在马士英等人的唆使下,这个超过10万人的部队不战而降,并且扣押了鲁监国朱以海,方国安和马士英准备把鲁监国朱以海献给清朝,作为晋升的阶梯。张国维赶来救援,方国安和马士英带兵阻断过桥,在桥墩上上书五个大字:方马止此矣。后来,看管鲁监国的生病了,朱以海逃脱登舟入海。后来马士英没抓住朱以海,觉得投降过去也没多大意思,自己出了家,在浙江的寺庙里,很快被清军活捉。这个在众多史料中都有记录,阮大铖和方国安都投降了,这支超过10万的部队,很多都被清朝杀降了,马士英哪里在组织抵抗?。 史书上记录的很清楚。1645年4月27日,马士英的胡作非为:毒打说真话的侦察兵,而重赏牛皮的亲近,使部队完全丧失了斗志,清军才欢快的漂流过了长江。郑军部队逃入海中。史书记录的郑鸿逵的水师部队,普遍皮肤漆黑,身手敏捷,精于水战。但是马士英毒打侦察兵,重赏吹牛皮的亲近的做法,让这些士兵完全失去了作战的动力。1645年5月9日,清朝大军将马捆绑在木筏上,清朝大军是用木筏漂流过长江的 ,明朝方面有郑氏集团的至少数万福建精锐水师,还有很多其他的地方部队,由于马士英的胡作非为,用花剌子模的方法,毒打侦察兵,而重赏吹牛皮的朋友,使部队完全丧失了斗志,清军才欢快的漂流过了长江。 我觉得,一个民族的灵魂包括其文化传统,历史是这个民族的一个重要部分。历史虚无主义,实际上是彻底否定这个民族的根本性方法。明朝末年的马士英并非阉党分子,但他给阉党翻案,重修三朝要典。备受当时的人们批评。在马士英的唆使下,方国安的超过10万人的部队不战而降,这支部队是南明军队的主力,王之仁、王思任、张国维都殉国而死,据顾炎武的《圣安本纪》记录当时有大批的阉党分子不失晚节,也殉国而死。后来马士英和方国安劫持鲁监国朱以海,以此作为投降清朝的晋升阶梯。张国维赶来营救,方国安和马士英率领大军阻断石桥,上书五个大字:方马止此矣。但后来看管朱以海的官员生病了,朱以海由此逃脱,登舟入海。马士英后来觉得没有抓住朱以海,投降了清朝也没啥意思,就在浙江的一家寺庙出了家,很快就被清军搜查出来,马士英被处死。\r

人是很难从表面上看出来的,有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好的人其实很可能是恶魔,而那些被很多人排斥打压的人,极有可能是无辜的。明朝末年的中国人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些。\r

顾炎武,圣安本纪卷之六: 馬士英伏誅。士英渡江後,黔兵逃散,乃潛居天臺寺中。其家丁某縛之以獻貝勒,貝勒數其罪惡誅之;剝其皮,實之以草,用快眾憤。時人有以周、馬作對者:『周延儒字玉繩,先賜玉、後賜繩,繩系延儒之頸,宛同狐狗之屍;馬士英號瑤草,家藏瑤、腹藏草,草裹士英之皮,遂作犬羊之鞹。\r

周延儒、马士英都被《明史·奸臣传》列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在马士英执政期间,批评马士英就会遭到严厉的打击,连《让马瑶草》的作者,在马士英逃跑以后,马士英已经很大程度失去权力的时候情况下,都做好了遭到白道黑道的威胁的准备,《明史·奸臣传》称马士英日事报复,就是一天到晚就整人害人像恶魔一样。左良玉在讨伐马士英的檄文中,指出江南人民如果批评马士英就会被搞死。东林党实际上是处于被打压的地位,执政的机会并不多,他们执政的共同理念包括:减税、平反冤假错案、制止东厂和锦衣卫刺探臣民隐私,以及全民参政,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风声雨声雷电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朝末年的东林党和复社的人出资几万两白银,资助周延儒再度出山,当时的周延儒因为减税以及平反冤假错案,制止东厂和锦衣卫刺探臣民的隐私,使得当时明朝的内患大为减轻,被时人称为救时之相,但他提拔了马士英,因此被明史和马士英一起列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小人是很难从感性的角度看出来,一般的人往往会把小人当成很好的人。人性就是这么复杂,看起来非常好的人其实可能坏的要死,而看起来被大家都排斥迫害的人极有可能是无辜的。实际上在明朝末年,马士英非常讨人喜欢,朋友圈极广,给人一副精明强干的印象。周延儒就是东林党的著名人士。明朝末年,党争剧烈。崇祯14年,周延儒为了复出接受了阮大铖赠送的万金,作为活动经费。但阮大铖作为阉党分子,东林党人都不接受。马士英不是阉党分子,跟周延儒的关系也很好。后来马士英当政之后,周延儒有一个弟弟家的亲家的亲戚,找到马士英,马士英对这个周延儒家的亲戚赠送了大量金钱,又封官又改名。马士英对周延儒的感激之情,那是不用说的。阮大铖被江南的士大夫们视为小人,也就是叛徒。主要是因为阮大铖当年当时曾经背叛出卖过不少的江南士大夫,使得他们有的坐牢,有的失去了性命。后来阮大铖企图缓和双方的关系,比如他出钱3000两白银给侯方域去为李香君开苞,侯方域已经答应和解,但李香君坚决不同意,阮大铖就构陷罪名准备逮捕侯方域,侯方域逃跑了,但后来还是被阮大铖关了起来。这就是明朝末年的党争。对于马士英大家都没有意见,都愿意接收马士英。开始的时候,大家对马士英的印象还很好,不少人还认为他是于谦再世,能救民于水火之中,挽救大明朝。当马士英把他的妹夫越其杰派到开封去担任河南巡抚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意见,尽管越其杰先前因为贪腐被处理过。本来,马士英是把河南巡抚拿给阮大铖当的,如果这样的话,阮大铖远离这个是非之地,似乎后来会少了很多故事。 \r


e_listen141814398


当然不是了,儒学从诞生开始,就着眼于现实,大道理从来不是儒学强项。

儒学诞生于周朝的礼制,其核心思想也是“礼”。什么是“礼”?什么人该做什么事。诸侯该怎么吃饭,怎么娶妻,死了怎么安葬,死后遗产怎么继承。卿大夫又该怎么办,士又该怎么办。这套规范里面,每个人不光有权力,也有和权力对等的义务。

这都是再现实不过的东西,通过这套行为规范,塑造社会秩序,多数人守礼,则天下太平,不守礼的人则会遭到排斥。

至于世界的本源是“道”还是“天”,鬼神是什么样子,人类之外的世界又是什么样子,这些大道理儒家根本不关心,儒家只专注于现实人类的世界,道家等比较关心这些问题。

至于法家,那是根植于人类内心的黑暗的反应,法家说白了就是SM心态在社会中的投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蚂蚁、蜜蜂的社会结构,蜂王把社会控制的死死的,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虐的越狠越感恩戴德,虐的轻了反而会产生叛乱。

因为中国的社会从秦开始其实一直外儒内法,实质运行方式是法家那套SM理论,但法家这套最大问题是不可持续。这套是为全民战争准备的,所谓耕战就是要把全民资源投入战争。而天下一统后,边远地区的战争就算战胜了也入不敷出,更别说很难取胜。无法通过战争获取资源的话,SM多了,百姓繁殖养育后代都困难,人口减少,活着的也不少干脆就不做顺民,成为流民或者逃到东北、蒙古、西南云贵这些地方去。所以西汉中期开始,就出现奇怪的现象,内部也没大的动乱,户籍人口居然开始变少,按说人肯定越生越多才对。

为了解决可持续性问题,儒家成了官方推出来的门面,同时儒家也占领了民间社会,儒家思想的社会,繁殖率就会高。

但法家依然是历朝历代的黑暗内核,真正的统治者对此了然于胸,只是不说罢了。怎么判断一个社会内核是不是法家?只要“编户齐民”,就是法家。真正的儒家是反对编户齐民的。儒家诞生于周王朝,周王朝是个典型的分封制王朝,人们生活在家族里,而不是被王直接控制,王只能和他们的家族领袖打交道,无权干涉他们,相当于他们的家族领袖保护了他们。

所以真正的儒生谭嗣同才会气愤的写到::“两千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两千年之学,荀学也,皆乡愿(注:伪善)也。唯大盗利用乡愿,唯乡愿工媚于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

在一个外儒内法的社会体系内,儒家当然看起来没有“术”。


白完家


道与术,

基本也算是指出了儒家文化致命死穴,无限拔高的道德理念精神境界,在实际运转中则是典型的人治:一千个管理者就有一千种管理治理模式。

就像新任村书记砍掉前任种的梨树而发展茶叶一样,也像街道上刚刚完工的水泥街面第二天就可以被拉开一个口子,也像上一任建立的高楼大厦新任就可以炸掉。

儒家不仅是有道无术,

儒家的另一条腿必须是法制、法治。

可悲的是,每一个王朝的管理者都是在以家国天下的情怀把一个个王朝送进深渊。

法律法纪不具备自身尊严的朝代,五千年来仅宋朝一个朝代延续超过了三百年。

此起彼伏,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失去法律约束平衡的利益既得集团,历朝历代都是毁灭母体的主力军,他们肆无忌惮不择手段的敛财、与民争利,公权公信力被破坏,公民的财富被压榨被掠夺,最终人民维系基本生活的根基崩塌导致政权的崩溃、更替。

儒家,不仅是有道无术,更是没有对权贵利益既得集团的约束制衡的法律体系。


楚之江南


所谓“知识”,就是“知道和见识”。只是“知道”,而没“见识”,就是个书呆子。譬如“纸上谈兵”的赵括;只有“见识”,而不“知道”,就是个莽丈夫。譬如“自刎乌江”的项羽。不是岁数到了就成熟了,不是进了董事会就懂事了。有的人,岁数到了没有成熟就腐朽了;有的人,进了董事会没有懂事就犯事了。

赵括进了赵王集团董事会,只会坐而论道,不能起而行之,没有懂事就坏事了。我比赵括懂事,懂得知行合一,有想法,更有办法。

这帮人平时大道理说的一套一套的,遇难事就愁的头皮一挠一挠的,那不是“聪明绝顶”,而是“灭顶之灾”。大道理谁都知道,遇事才知谁是沙雕。就像医院药剂师,虽然掌握很多灵丹妙药,可随便给个病人,肯定看不好,没准儿还会吃错药。真正的高明医生是对症下药。同样也没有什么朽木不可雕,高明的老师懂得因材施教,实在无用再当废柴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