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割漆手艺人

大山里的割漆手艺人

7月17日,割漆匠庞朝远在漆树上割漆。割漆时,要用漆刀割开月牙形的小口,生漆会沿着小口的边缘流出,插在小口下方的蚌壳则用来接漆。杨顺丕 摄

大山里的割漆手艺人

7月17日,庞朝远在漆树上割开月牙形的口子。杨顺丕 摄

大山里的割漆手艺人

7月17日,庞朝远用蚌壳收集生漆。杨顺丕 摄

大山里的割漆手艺人

7月17日,庞朝远将接在蚌壳中的生漆倒入漆筒。杨顺丕 摄

大山里的割漆手艺人

慢慢流进蚌壳里的生漆(7月17日摄)。杨顺丕 摄

大山里的割漆手艺人

7月17日,庞朝远在整理漆篮、漆刀、漆筒、蚌壳等割漆工具。杨顺丕 摄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毛坝镇被誉为“坝漆之乡”。坝漆本用于涂刷家具等生产生活用品,随着各种涂料和油漆的普及,人们对坝漆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割漆”作为一门手艺,也面临即将消失的危险。

63岁的庞朝远是当地一名割漆匠,从事割漆工作40余年,同时守护着深山中的漆林。由于漆树大都分散在山坳里,庞朝远为了割漆经常要早晨六点出发,一天行走十多里山路。“一辈子与漆树打交道,割漆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他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