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该怎么治疗?

四季如春143158848


猪丹毒是夏季猪场常见疾病之一,像浙江、江苏沿海地带每年猪丹毒的感染压力都特别大。猪丹毒在临床上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猪群感染后急性型猪丹毒后通常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感染慢性型的猪一般不会急性死亡,而是会出现高烧、采食量下降,随着病程延长病猪身上会起粉色或者紫红色菱形或者方形疹块,偶尔也见圆形,疹块会明显高于皮肤表面,而且指压不褪色。

慢性型猪丹毒多是由亚急性猪丹毒未死亡猪转化而来,主要以心内膜炎和关节炎为主,可见心内膜增生,关节肿大等症状。



猪丹毒的预防:

猪丹毒疫苗效果比较理想,曾一度因为疫苗的使用很多地方的猪丹毒已经销声匿迹了,可是近几年随着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病的流行,有些地区的猪丹毒卷土重来,而且危害巨大。

猪丹毒流行疫区可在疫病高发前1个月肌注猪丹毒疫苗进行免疫。同时也可通过药物,饲料中加入复方阿莫西林和清瘟败毒散等药物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 1、个体猪,肌注氨基比林和大剂量青霉素(正常量2倍以上),一天两次,连用3天。体温降至40摄氏度以下时可使用柴胡注射液退烧。
  • 2、群体猪,饮水中加入复方阿莫西林+银黄可溶性粉+氨基多维,待猪群采食量恢复后可改为拌料给药。


果然悠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钱块、皮肤坏死和多发非化脓性关节炎为特征,病发可分急性、慢性、亚急性三种类型。

猪丹毒症状:高热不退,精神萎靡、不食或呕吐、喜卧、发病一两天后皮肤出现红斑,其大小和形状不一程块状,以颈、背多见红斑。传染迅速,不集中发病,断断续续的,相互传染反复发作,多发阶段为育肥猪。

1、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芩连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0.05—0.1ml/公斤。

2、肌肉注射黄芪多糖+氟氯佳0.05—0.1ml/公斤。

以上两组针水分开两边注射,严重的两针见效,2017年我的育肥猪遇到猪丹毒全靠此针水,没有丢弃一头猪,我是云南的对我来说效果不错,不知道大家都用什么药物治疗,治疗同时也要做好消毒工作。



关注三农养猪、相互交流学习。


三农养猪


猪丹毒是由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病菌一旦污染土壤中能够长期生存。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夏季发病较多,5—9月份是流性高峰期。不同日龄的猪都可以发病。以4—6月龄发病多见。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其次是经皮肤创伤感染。

急性症状是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2度。寒颤,病猪行走僵直。病程2—3天,随即死亡。这种类型临床不多。

临床上发病最多的是亚急性。最典型症状是:体温高烧,达到40度以上。病症出现后,在胸部、背部以及四肢和颈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块。斑块形状不同,有的呈菱形,凸出于皮肤。如果治疗及时,育肥效果良好。

本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在子猪进入保育期时,大约在40—50斤左右,进行免疫。市场上主要有GC 42珠猪丹毒活疫苗。按照说明书用量和方法拌入猪料,一次性快速让猪吃完。过了四个月后,再免疫一次。如下图:猪丹毒活疫苗。

在实际应用中,全国各地的疫苗有所不同,要按照当地的兽医站推荐的疫苗和使用方案。

一旦在临床上发现本病,立即隔离病猪及时治疗。并且对猪圈进行消毒。治疗猪丹毒首选药物为青霉素。第一次加大药量,用安乃近按照每公斤兑10万单位,肌肉注射。一天两次。第二天适当减量,至到病好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