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丹毒該怎麼治療?

四季如春143158848


豬丹毒是夏季豬場常見疾病之一,像浙江、江蘇沿海地帶每年豬丹毒的感染壓力都特別大。豬丹毒在臨床上分為急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



豬群感染後急性型豬丹毒後通常沒有典型的臨床症狀而突然死亡。感染慢性型的豬一般不會急性死亡,而是會出現高燒、採食量下降,隨著病程延長病豬身上會起粉色或者紫紅色菱形或者方形疹塊,偶爾也見圓形,疹塊會明顯高於皮膚表面,而且指壓不褪色。

慢性型豬丹毒多是由亞急性豬丹毒未死亡豬轉化而來,主要以心內膜炎和關節炎為主,可見心內膜增生,關節腫大等症狀。



豬丹毒的預防:

豬丹毒疫苗效果比較理想,曾一度因為疫苗的使用很多地方的豬丹毒已經銷聲匿跡了,可是近幾年隨著藍耳病、圓環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病的流行,有些地區的豬丹毒捲土重來,而且危害巨大。

豬丹毒流行疫區可在疫病高發前1個月肌注豬丹毒疫苗進行免疫。同時也可通過藥物,飼料中加入複方阿莫西林和清瘟敗毒散等藥物可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



  • 1、個體豬,肌注氨基比林和大劑量青黴素(正常量2倍以上),一天兩次,連用3天。體溫降至40攝氏度以下時可使用柴胡注射液退燒。
  • 2、群體豬,飲水中加入複方阿莫西林+銀黃可溶性粉+氨基多維,待豬群採食量恢復後可改為拌料給藥。


果然悠





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以急性敗血症、亞急性皮膚疹錢塊、皮膚壞死和多發非化膿性關節炎為特徵,病發可分急性、慢性、亞急性三種類型。

豬丹毒症狀:高熱不退,精神萎靡、不食或嘔吐、喜臥、發病一兩天後皮膚出現紅斑,其大小和形狀不一程塊狀,以頸、背多見紅斑。傳染迅速,不集中發病,斷斷續續的,相互傳染反覆發作,多發階段為育肥豬。

1、肌肉注射頭孢噻呋鈉+芩連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0.05—0.1ml/公斤。

2、肌肉注射黃芪多糖+氟氯佳0.05—0.1ml/公斤。

以上兩組針水分開兩邊注射,嚴重的兩針見效,2017年我的育肥豬遇到豬丹毒全靠此針水,沒有丟棄一頭豬,我是雲南的對我來說效果不錯,不知道大家都用什麼藥物治療,治療同時也要做好消毒工作。



關注三農養豬、相互交流學習。


三農養豬


豬丹毒是由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俗稱“打火印”。病豬和帶菌豬是主要傳染源。病菌一旦汙染土壤中能夠長期生存。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在夏季發病較多,5—9月份是流性高峰期。不同日齡的豬都可以發病。以4—6月齡發病多見。主要是經消化道傳播,其次是經皮膚創傷感染。

急性症狀是突然發病,體溫升高至42度。寒顫,病豬行走僵直。病程2—3天,隨即死亡。這種類型臨床不多。

臨床上發病最多的是亞急性。最典型症狀是:體溫高燒,達到40度以上。病症出現後,在胸部、背部以及四肢和頸部,出現大小不等的紫紅色斑塊。斑塊形狀不同,有的呈菱形,凸出於皮膚。如果治療及時,育肥效果良好。

本病主要以預防為主。在子豬進入保育期時,大約在40—50斤左右,進行免疫。市場上主要有GC 42珠豬丹毒活疫苗。按照說明書用量和方法拌入豬料,一次性快速讓豬吃完。過了四個月後,再免疫一次。如下圖:豬丹毒活疫苗。

在實際應用中,全國各地的疫苗有所不同,要按照當地的獸醫站推薦的疫苗和使用方案。

一旦在臨床上發現本病,立即隔離病豬及時治療。並且對豬圈進行消毒。治療豬丹毒首選藥物為青黴素。第一次加大藥量,用安乃近按照每公斤兌10萬單位,肌肉注射。一天兩次。第二天適當減量,至到病好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