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家族裡常說的沒出五服,五服是什麼意思?

牛哥Lp


五服其實是家族的親近遠疏,是指到了一定的輩分的本家關係。悠然給大家捋一捋。

在悠然村裡,因為父輩那代人兄弟姐妹們很多,所以家族基本上都很大,紅白事要有很多客人,但紅事時需要挨家挨戶告知,白事靠自覺,不叫也得到。

於是農村現在辦酒席,紅事的話就不告訴出了五服的本家親戚,只有白事時,出了五服的本家必須自覺去幫忙。

那麼五服是本家的哪層關係呢?其實很簡單,就是五輩人以外的,第六輩第七輩……的家族人。

比如,爺爺輩,父親輩,弟兄輩,子女輩,孫子輩,這些是在五服之內,出了這五輩就是出了五服,比如老爺爺家的兒女子孫,都是五服之外。

農村五服之內算是很近的本家了,五服之外略遠,但白事還繼續走動,過年也需要互相拜年。您懂了嗎?五服的關係。



悠然見東山


在農村常說的“出五服”或者“沒出五服”,其實就是家族親屬關係遠近的關係!在古代是指五種喪服,後來演變為五輩人。即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就是五服。像一些地方說的“五服之內為親”,意思就是說,血緣關係在五代人之內的都是親人!超過五代的則是“出五服”了!



下面就結合農村的一些實際情況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一、什麼是五服?

一般常說的出沒出服,就是指五服!最早出現在儒家典籍《儀禮》喪服篇中商周時期根據血緣關係所制定的五等喪服制度,由重至輕分別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故稱“五服”,一般越親,則服重!具體表現為:



1、斬衰:

為最重的一等喪服,一般服喪三年(實為25個月)

因以最粗的生麻布製成,衣袖口處不縫邊,簡陋粗惡,猶如刀割斧斬,而喪服上衣為“衰”,因此,被稱為“斬衰”。

適宜人群:臣為均,子為父,未嫁女或迴歸宗族的已嫁女為父,妻為夫,承重孫為祖父等。



2、齊衰

與斬衰服飾材料相同,衣緣袖口也縫邊,但稍顯齊整,所以被稱為“齊衰”。

但會根據服喪期時間和用杖與否分成四類:

齊衰三年:需用杖,並服喪三年。一般適用於父親已離世後,子女為離世母親。

齊衰杖期:需用杖,並服喪一年。一般適用於父親在世,子女為離世母親,或者是丈夫為妻子。

齊衰不杖期:不用杖,但服喪一年。一般適用於為祖父母、兄弟姐妹,已嫁女為父母等。

齊衰三月:不用杖,但服喪三月。一般適用於為曾祖父母、高祖父母。

3、大功:

也稱為“大紅”。一般用粗熟麻布製成,服喪大概九個月,不用杖。

適宜人群:堂兄弟、未嫁堂姐妹、已嫁姑或姐妹、已嫁女為伯叔父、兄弟等。

4、小功:

也稱為“小紅”,一般用稍粗熟麻布製成,服喪五個月,不用杖。

適宜人群:祖父的兄弟及其妻、父親的堂兄弟及其妻、父親的堂兄弟之子、已嫁堂姐妹、外祖父母等。

5、緦麻:

為最輕的喪服,以最細的熟麻布製成,服喪三個月。

適宜人群:本宗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等,外姓的外甥、外孫、女婿、舅父、姨兄弟、表兄弟、岳父母等。



另外,在五服之外,古代還有一種更輕的喪服叫作“袒免”。意思是:袒,即袒露左肩;免,即不戴冠。

例如新朋好友去奔喪,也要披麻的。

二、農村常說的“五服”,實為九族!

對於在農村常說的“五服”,其實是指九族,即: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

而對於這九族之外的家族成員,就是“出五服”的人了!也就關係越遠了!

像這種五服說法,應該是農村最普遍的吧!




三、農村往往是小圈子家族社會!會以“五服”關係分成若干家族!

要知道,一般在村裡你會發現,大多隻有一兩個姓氏而已!像我們村裡,姓氏主要有兩個,但大多農戶家不是姓王就是姓張!其實對於一個姓氏的農戶來說,就是一個家族衍生而來的!

但隨著時間的發展,也會不斷衍生新的後代!漸漸的就會發現,雖然同屬於一個姓氏,但往往有婚喪嫁娶之事時,並不是所有同姓的農戶家都會參與,而是隻是家族關係較近的一些農戶才參與。一般這時候就會常常聽老人說,這家怎麼沒來呢?!原來是已經出五服了!



因此,在村裡即便是同姓,也會被分成若干個家族!一般有婚喪嫁娶之事,也大多參與者為家族成員為主,而其他家族成員為輔!


龍百曉生


在農村的確有“五服”之說。我們這裡沒出五服,也叫一門子人。凡某一家有喜事,先要把這“一門子”的人提上點禮品逐家逐戶邀請,其意思是來幫忙,來行情;若遇喪事,更有講究:這一次不用拿禮品,只是過去打個招呼,“五服”內家人自備孝衫、孝帽,並從第一天起著孝帽孝衫幫忙、迎客、跪靈堂、夜守靈堂,直到逝者下葬。一週年、二週年祭祀“五服”內人都得參與,三週年大祭祀一畢,這一碼子事也才算結束,孝衫孝帽才可另做他用。逝者百日之內,“五服”內婚嫁都得延緩。

“五服”這麼嚴肅而神聖,“五服”是什麼意思呢?

“五服”指父系家族組成的中國封建社會,以父宗為重。按照家族的親屬關係,從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到自己這五輩人的宗族關係。這五代就叫沒出五服,到了第六代這個就叫出了五服。



“五服”的分列很簡單,如果第一代在世,後四代都是一家人,才顯得家族人丁興旺;如果第一代去世,第二代的只弟便可分家,同時代出生的第六代就分到不同的新家族。第六代就變成第五代。以此類推的方法來計算五服。

知道了“五服”的意思,你就可以算你在你家族中出五服了沒有。


提神只為自己


在農村經常能夠聽到一句話“出五服”了,對於農村的老人來說這句話自然不難理解,但對於年輕人來說他並不理解親族之間的血緣關係,所以難免會對“出五服”難以理解。而在過去“五服”其實指的是政治上等級關係和義務,而在農村“五服”指的是一種血緣關係而劃分的喪葬禮儀,是規定親鄰關係的一種喪服體現。

在家天下的社會制度中,皇權為了能夠保障對宗族的控制,防止宗族勢力的不斷擴大,因此提出了五服的制度,來約束彼此之間的關係遠近問題。通過政治上的約束使得親情之間變得越來越淡,因此這樣一來宗族關係就沒有威懾力,“出五服”就屬於同宗同族,但並不屬於近親,在喪葬制度中也不需要披麻戴孝,更不需要有什麼悲觀的情緒。而在《尚書》中最早對“五服”提出劃定,但這其實五服指的是人口的等級制度,每一服繳納的稅收費用不同,從而保障所有人對國家的貢獻,在個人能力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穩定團結。但在今天五服又是另一種說話了。

而在農村對五服的說法主要是血緣關係的遠近,一般在農村“五服”之間紅白喜事都會來幫忙,尤其是喪事還需要根據對逝者關係的遠近而佩戴不同的服飾,表示自己的血緣關係的遠近。而在《儀禮》中明確對農村的“五服”規定不同的喪服,從血緣關係的遠近而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這就是最基本的五服區別,通過血緣上的宗族關係來行不同的孝服,而不同的人將會有不同的義務。斬衰的關係是最為親近,也是最為悲傷的,為自己的配偶、父母、爺爺等,在孝服上則全身都是粗麻製作而成。緦麻的關係最遠,主要是自己的表兄弟、岳父母等等。

當然所謂的孝服是針對晚輩對長輩的尊敬,如果是年長者只要穿黑色的衣服就行。而現在“五服”指的是上下五代人,上面是父、祖父、曾祖、高祖,而下面則是兒子、孫子、重孫、玄孫,這些才算是五服關係。所以在這個關係中一般都會講究親情,經常會走動,而如果已經出了五代了,那喪葬就不必穿著禮服了,也不需要忌諱過年不能貼紅對聯、不能放鞭炮這些習俗。大家怎麼看呢?


新農村的日與夜


五服指的是家族遠近,爺爺的爺爺是哥們,那就是五服之內,也就是沒出五服,爺爺的爺爺要是堂兄弟,那就出了五服。



長山紫雲1


我略懂點點,五服就是在農村來講是五代之內具有血親關係,近親結婚絕對不可以,也是近年代法律有明文規定不許近親結婚,生出來的孩子大部分有殘疾,就是不健康,出了五服就不管了,願意結婚就結婚,沒有危害。


非浪漫的人


農村人說的五服其實就是血親中的五代人。也就是說一家人從孫子的孫子以後就出了五服了,就不算是親人了。事實也是,一家人能維持到四世同堂也算很好了。五世己不能生活在一起了。何況五世後?出五服也就是出五世。出了五服的人只能算同宗同族,卻不能說是一家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