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爲人父母要考試,你能拿多少分?

如果為人父母要考試,你能拿多少分?

瞭解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關注TOPKID早教說

文 | 小T(TOPKID_CN)

如果为人父母要考试,你能拿多少分?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說過: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這句話雖然聽上去有些危言聳聽,但細細想來,結合我們所處的環境,再看看網上的新聞,就覺得這句話好像說得很有道理。

做司機要考駕駛證

做教師要考教師資格證

……

可是父母,這個世界上最難也是工作時間最長的職業,卻沒有一場考試來進行考核。

如果為人父母要考試,你能拿多少分?


於是什麼「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打是親,罵是愛」的格言,多少父母不但認同也踐行著;多少已經長大了的孩子以親身經歷在「控訴」著這些體驗。

還有句話,爸媽更是經常掛在嘴邊:

「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啊!

太多不合格的父母正在做著滿足自己想法、卻同時在傷害孩子的事,他們不瞭解也全然不顧孩子的內心所想,總喜歡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

當父母的,總希望孩子的成績永遠是高分。

但如果為人父母要考試,這些父母又能拿到多少分呢?上面這些例子應該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如果为人父母要考试,你能拿多少分?

1

安全感

喜歡恐嚇孩子的父母:

「你不好好吃飯,媽媽就不理你了……」

「你再調皮,我就不要你了……」

「我不要你了,你就等著被乞丐拐走吧……」

「不聽話我們就走了,讓狼把你叼走……」

經常被「恐嚇」的孩子,內心的安全感都是支離破碎的。可你知道嗎?安全感是人一生最終的心理基石啊。

☞ 所以我們應該:

孩子0-6歲時,家長最需要給到他們的就是安全感。

我們應該讓孩子在潛意識中有這樣的感覺:


不管何時何地,只要你需要我,我都在。


感受到父母的存在感,以及父母給予的安全感,孩子對各種流言蜚語也會有很強的抵抗力。

如果为人父母要考试,你能拿多少分?

2

積極樂觀

Apple是小T的同學,大學時她達到歷史最胖,雖然130斤,但她卻一直表現得超自信,她的口頭禪總是「我超完美的!」

後來才知道,她的信心來源是背後無條件支持她的父母,他們從行動上表達了對她深深的愛。

面對現在激烈的競爭、高壓的學習和工作環境,從小在條件優渥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都會在面對挫折和打擊時,表現得歇斯底里、難以面對。

要是Apple沒有這樣優秀的而父母,估計她也會是被擊潰大軍中的一員。

☞ 所以我們應該:

我們做父母的不能幫孩子面對壓力,只是應該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壓力、化解壓力。

首先父母的眼裡要有孩子、對孩子有基本的瞭解。

起碼知道孩子最喜歡吃的菜、孩子的三位好友……真正瞭解孩子的成長情況,就不會盲目到明明孩子成績很好,你卻還擔心ta考不上學校而去做各種無謂的「人情」。

其次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們要正面回答、就事論事。夫妻吵架最怕「翻舊賬」,既不能解決問題,又會製造新的矛盾。

和孩子聊天也一樣,和ta一起直面問題,比起解決「歷史問題」來說更有效。

更重要的是對事不對人。不要因為某件事做的不夠好,就說孩子智商有問題或是能力差。

如果你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那這樣做絕對有用。

如果为人父母要考试,你能拿多少分?

3

學習能力

孩子考試回來我

學習不光是孩子需要的能力,看到有一句很接地氣也很在理的話:

養雞養鴨養豬養牛都要看書,為什麼養孩子不看書?

話糙理不糙,我們以為做父母沒有考試,所以不存在學習這回事兒。但就和這位網友說的一樣,我們就連簡單的養花養草我們都會百度一下,更別說要當一個孩子的父母。

讓孩子掌握學習能力,說得好聽一些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貫穿人一輩子的能力,不止是專注力、記憶力、觀察力等能力的單項學習。

當孩子參加這樣那樣的競賽或考試的時候,家長髮現了問題才開始關注,然後就是帶著孩子去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然後陷入無限的焦慮中……

父母的職責在於生育下一代。

而「生育」本身就是由「生」和「育」兩件事組成。

之所以「生」在前,「育」在後,正是因為「生」是一個開始,「育」才是過程。

人生就一次,童年的經歷也會影響一輩子。

所以早教的觀念逐漸被家長們認可,而在生活和工作節奏緊張的條件下,越來越多父母選擇了在線早教。

TOPKID在線家庭早教,讓早教迴歸家庭,讓孩子在最有助於成長、有助於親子關係發展的家庭中,和父母一起上早教課。


TOPKID希望通過每天25分鐘的早教課堂,能夠讓早教迴歸到每個家庭,幫助每位父母做到給孩子真正的陪伴,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如果為人父母要考試,你能拿多少分?

可能您小小的一個選擇,會帶給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TOPKID早教說

在孩子成長「關鍵期給予關鍵幫助

讓早教迴歸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