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大促期间“捷报”频传,就能忽视消费者隐私?

5月30日,京东商城用户吴先生向记者反映,5月29日他发现自己的京东账号近一周内突然增加多笔订单,而这些订单都非他本人消费。从订单信息来看,每笔订单收货人和联系人吴先生都不认识。京东方面给出的回应是,吴先生关联京东账号的QQ号疑似泄露,导致京东账号被人盗用。而吴先生一路排查下来却发现,所有的订单联系人都联系不上,而几笔“陌生人订单”均留下收货人准确的个人信息。

对此,吴先生疑惑:如果是账号盗用,盗用者为何会牺牲自己的个人信息,并且自己支付?而且,自己的QQ账号也没有异地登录提醒。京东的解释,无法让他满意。

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个人账号被别人登录,而且还购买了商品,这确实是咄咄怪事。如果按照京东的解释,是有人通过吴先生的QQ号登录他的账号,他本人也该有所感知。但事实上,吴先生QQ号并没有异地登录记录。那么,吴先生的京东账号,到底是谁泄露的?

我们不好断定,吴先生的信息就一定是京东泄露的,但可以肯定,消费者个人的账号被盗,平台有监管失察之嫌。正是平台的不作为,才让消费者个人信息在黑市上肆无忌惮流动,个人信息近乎裸奔。

信息安全可谓是支撑互联网新经济的基础设施。本质上,新经济的成长,靠得就是不同账号、不同数据构建起来的综合体。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互联网新经济的发展。而信息安全,最基本的就是用户的信息安全,只有用户信息安全无虞,平台与商家才能有有条不紊地交易。用户信息安全与平台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吴先生在京东遇到的问题,不是个案,网络上还能检索到不少类似新闻。最出名的当属2016年12G用户数据泄露事件:一个京东12G 数据包在黑市上流通,其中包括用户名、密码、邮箱、QQ号、电话号码、身份证等多个维度,数据多达数千万条。

事后,京东回应,已完成系统修复,并分析出可能受到安全威胁的用户账户,升级安全系统,同时提示风险用户升级安全措施。

但两年过去,仍有用户反映账号被盗,当时所谓的“系统修复”,是否足够彻底?

哲学家讲,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现在发生在京东身上的数据泄露问题,可不只两次。而且在用户信息泄露之后,京东摆出来的姿态是推诿、狡辩,其中体现的责任与担当精神,与公司体量很不匹配。

现在京东正在如火如荼地大搞每年一度的促销节,“战绩”可谓是捷报频传。但如果一个公司只讲业绩,不顾消费者隐私,不能拿出坦诚的态度对待消费者隐私泄露,这样的公司,就难以获得用户的尊重。在用脚投票的市场语境下,这样的企业,到底能走多远,也得打个问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