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准世界城市到第二梯队,来看成都“得分升级”的秘笈

昨天,一则消息刷爆了网络——最新发布的《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8)》中称,根据英国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GaWC)发布的世界城市排名,成都直接从2012年的准世界城市等级,跃升进入世界城市第二梯队行列,仅次于北京、上海、香港、台北、广州,与深圳和天津并肩。

从准世界城市到第二梯队,来看成都“得分升级”的秘笈

摄影 张直

要知道,这份“世界城市排名”并非随意杜撰,而是由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发布,被誉为“全球关于世界一、二、三、四线城市最权威的排名”。

成都在最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送审稿)中就提出了世界城市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这份排名反映出,成都正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在世界舞台中,成都如何从准世界城市到第二梯队?到底有哪些因素,帮助成都在城市比赛中不断“得分升级”?

在第一太平戴维斯华西区董事长胡裕华看来,国际化、大交通、创新创业和文化内涵……这些因素,将帮助成都继续向高阶段的世界城市迈进。

世界城市评选 要看这些依据

  • 国际性、为人熟知

  •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且具影响力

  • 相当大的人口

  • 重要的国际机场,作为国际航线的中心

  • 先进的交通系统,提供多元化的运输模式

  • 亚洲城市要吸引外来投资,并设有移民社区

  • 国际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公司总部(尤其是企业集团)和股票交易所,并对世界经济起关键作用

  • 先进的通讯设备

  • 蜚声国际的文化机构

  • 浓厚的文化气息

  • 强大而有影响力的媒体,着眼于世界

  • 强大的体育社群,举办国际体育盛事的能力和经验

国际化

国际品牌渗透率榜单 成都居全球第19位

成都的国际范,首先体现在城市的包容性——这里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全球人才。他们热爱天府文化,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在慢慢成都化:会摆龙门阵,爱吃火锅串串,周末相约去川剧院看变脸。

从准世界城市到第二梯队,来看成都“得分升级”的秘笈

成都的国际范,更体现在城市购买力上——全球知名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最新发布报告显示,在超300个全球国际连锁品牌样本中,成都在国际品牌渗透率榜单中位居全球第19位。

国际投资的涌入,更是为成都建成潜力巨大的国际企业生态圈。截至目前,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81家。中德、中法、中意、中韩……一系列的国别产业园的建立,更是加速了成都融入国际的步伐。

大交通

2000列蓉欧快铁背后 成都已成开放前沿

胡裕华特别提到,成都的对外开放已实现提档升级。这不仅是引进的内容从项目向平台转变,态度从注入式向浸润式靠近,其最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当中,更将“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列入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

作为崛起中的内陆港口,成都正加速构建“国际化”新格局——每天有来自世界各地的900多架飞机起降,106条国际(地区)航线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的重要枢纽城市。

从准世界城市到第二梯队,来看成都“得分升级”的秘笈

2017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逾4980万人次,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流量历史性地突破500万人次,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用后,成都将形成年旅客吞吐量1.5亿人次的“一市两场”国际航空枢纽格局。昔日的西部内陆城市,正成为开放前沿。

同样帮助成都联结世界的,还有蓉欧快铁。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对外开放红利,成都已成为中国中西部国际航线网络唯一通达全球五大洲的城市——2017年,往返于成都与欧洲之间的蓉欧快铁连接了境外14个、境内12个城市,截至目前,累计开行量已超过2000列,成为中欧班列中数量最多的班列。前不久成都召开的“对外开放大会”,更是体现了成都迈向国际化道路的超前视野。

创新创业

成都正竞争下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8)》中提出,科技创新要素对于全球城市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从准世界城市到第二梯队,来看成都“得分升级”的秘笈

摄影 郭广宇

目前,成都R&D(研究与开发)投入强度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已分别达2.4%和64%。而根据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显示,成都新经济总量指数位居全国第七。创新创业主体更趋活跃,市场主体数量达46.4万家,科技型企业数量2万家。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全市R&D投入强度达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

胡裕华表示,成都正竞争下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此过程中,成都需要聚焦全球科技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团队引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四大能力”,持续提升高质量科技供给水平。

文化内涵

能集齐各类文创专业院校的城市

只有北京和成都

本月,成都又有了一个新的称谓——“世界文化名城论坛会员城市”。而在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发布的全国首个新文创领域城市排行中,成都获得“中国城市新文创活力排行”第一名。一系列荣誉,意味着成都已在新文创产业发展中占据先机。

“成都创意设计周”“成都国际友城音乐周”“国际非遗节”等国际性城市文创品牌活动每年都会吸引世界的目光。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iF设计奖在中国的首个设计中心落户成都。成都本地高校正在培养的新文创相关人才数量近7万人,而目前能集齐各类文创专业院校的城市,除了北京,只有成都。

从准世界城市到第二梯队,来看成都“得分升级”的秘笈

摄影 梁磊

伴随着国际机遇,“一带一路”世界文化名城中心落户成都。22个世界文化名城主动携手9个“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代表,见证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都力量。未来,成都还将打造20个文创小镇、1000万平方米文创园区、350个文创街区、2000个文创空间。此外,一座占地1400亩、覆盖科创产业全链条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正式落户成都。这个名叫“中国科幻城”的项目,将彰显成都文创产业“走出去、引进来”的野心。

成都凭啥?听他们说——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

开放型产业体系为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从准世界城市到第二梯队,来看成都“得分升级”的秘笈

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离不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经济总量看,成都已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2017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89.39亿元,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同时现代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在今年2月发布的《2017中心城市发展年度报告》里,在50个中心城市中,成都排名仅次于北上广深,位列第五。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看来,成都在西部地区一直处于领先发展地位,特别是近年来其地位和优势日益突出。而随着国家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我国西部地区还面临着新一轮的重大机遇。

《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成都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紧扣城市战略定位、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加快构建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先进制造业,会展经济、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生活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围绕培育“六大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现代供应链等新经济为主要形态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吴晓华分析道,“这些都将为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此外,成都还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转变经济工作组织方式,规划布局66个产业功能区,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着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2017年,成都揭牌成立了新经济发展研究院,还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聚焦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六大新经济形态”出台扶持政策,着力构建科技创新创业、人力资本协同等“七大应用场景”,在全国率先推进本科以上学生凭毕业证落户制度、全民就业创业技能免费培训计划。“成都要更好地发展新经济,核心诉求就是要打造一批在各个新经济重点方向的独角兽企业。”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涛认为,新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争之地,爆发式增长的独角兽企业更是推动经济向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引擎。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

成都有实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投资环境标杆城市

从准世界城市到第二梯队,来看成都“得分升级”的秘笈

“成都不再应该只是内陆投资环境的标杆城市,而已经具备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投资标杆城市的实力。”在日前召开的成都市对外开放大会上,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说。10年前,刘建兴作为世界银行投资环境课题组的成员,对成都的投资环境进行过深度研究,认为成都的投资环境达到了“内陆标杆城市”水平,而就现在成都的情况观察,成都已经有实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投资环境标杆城市。更明确的数据是,2017年,成都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位列全球第86位、全国第8位;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成都位列全国第5位、西部第1位。2017年成都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达28.4%,位居中西部城市前列。

得益于国际营商环境的优化,成都已成为外商投资青睐地,如根据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目前落户成都市世界500强企业总数达281家,主要来自欧美、日韩等22个国家(地区),主要落户在成都市中心城区和国家级开发区。“对照世界银行国际营商环境评估标准体系,成都将开办企业审批、施工许可办理、双向投资管理、国际性商务配套服务等。”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将紧紧抓住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节点的历史机遇,奋力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加快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努力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日前出台的《成都市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对深入推进高效能社会治理,服务保障成都高质量发展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创造高效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创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