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不說髒話的人類都滅絕了

从来不说脏话的人类都灭绝了

文 / 泰斯 熊太行

在一般的社會評價當中,不說髒話是一個人教養良好的標誌,不過事實上,髒話總是難以徹底避免。

在一些心理學家看來,咒罵是人類的原始本能。有些阿爾茨海默(老年痴呆)患者連親戚名字都忘了,詞彙量也大幅減少,但是罵人的話張嘴就能來。

髒話其實是有用處的,比如有時可以減輕痛苦。

英國基爾大學的心理學家理查德·斯蒂芬斯做過一項實驗,他要求被試者儘可能長時間握緊雙手放在冰水之中。結果當允許被試者說髒話的時候,他們能忍受更長時間的痛苦,對疼痛的感知也會降低。

但對那些平時就罵罵咧咧的人來說,止疼效果就沒那麼好了。

這項研究獲得了2010年的搞笑諾貝爾和平獎。

和在家生產相比,在醫院生孩子可以罵老公,反正丈夫和婆婆在外面聽不到,不會記仇。

適度地說髒話有助於排解負面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萊因霍爾德·阿曼曾經這樣描述咒罵的發洩機制:“人一旦火冒三丈,就會變得亢奮。而髒話和汙辱性手勢能緩解人的激動情緒。”

換句話說,打嘴仗能降低我們的攻擊性,避免肢體衝突。

“拿走髒話,我們就只剩下拳頭和槍了。”

——《髒話簡史》

从来不说脏话的人类都灭绝了

偶爾說髒話的人,會給人一種誠實的感覺,從而更有說服力。

在荷蘭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把一份疑犯證詞記錄裡的髒話全部刪除,然後給人閱讀。結果發現,跟原文相比,人們對它的信任程度大大降低。

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我們傾向於認為,情緒激動的說髒話的人更不會說謊。

髒話有時就像潤滑劑,可以幫人們更好地打破隔閡、融入群體。如果一種關係通過了“髒話測試”,對話者就更容易形成親密關係。

从来不说脏话的人类都灭绝了

不過也有個前提:

交談對象跟我們有共同的價值觀,或者站在同一戰線,不會討厭或者誤解這些犯忌的詞。

能跟誰說幾句“他媽的”,意味著大家是“自己人”。

《圍城》裡的三閭大學校長高松年,為人八面玲瓏,他能在政治學會上暢論國際關係,在文學研究會上大談詩歌是“民族的靈魂”,跟軍事教官閒談,也能說一兩個“他媽的”,“那教官驚喜得刮目相看,引為同道。”

《鹿鼎記》裡,皇上跟韋小寶說出“他媽的”,小寶就放心了,這一刻他面對的不是皇上,而是他的朋友小玄子。如果皇上一張嘴就是文言文,那八成就是韋小寶情況不妙。

跟髒話類似的還有黃段子。

哲學家諾埃爾·卡羅爾有一次在越南河內參加一場國際會議,為了打破冷場,越南學者和西方學者比賽講笑話。越南學者因為擔心會惹是生非,堅持講主旋律正能量笑話,氣氛一點不活躍。

最後卡羅爾挺身而出,講了一個關於公雞的下流笑話,大家這才放鬆下來。會議開得很成功。

人們往往會用彬彬有禮拉遠社交距離,越客氣,越冷漠,髒話反而是雙方親密關係的一種證明。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可以無節制地飈髒話。雖然髒話確實有一些好處,用的時候仍然應該謹慎。

幾個容易被人接受的場景如下:

同仇敵愾或痛心疾首

李雲龍在《亮劍》裡的罵娘非常有名,“什麼他孃的精銳?我就不信這個邪,老子打的就是精銳”“揍他狗孃養的”“那你他孃的還談什麼?給我開炮!”

从来不说脏话的人类都灭绝了

好多人聽到這些粗口以後,會心一笑。很多類似的抗日劇雖然存在粗口,但依然能過審,除了真實性的考慮,戰場上髒話代表憤怒,是剋制恐懼的最好武器。

在同仇敵愾、“人神共憤”的情況下,爆粗口不光能得到諒解,甚至還能得到贊同。

2014年寧財神吸毒被抓,好友姚晨在微博急得跳腳:“混蛋!等你丫出來非狠狠踹你兩腳!!”並配上大哭的表情。9萬網友為這條微博點贊,認為能說出這種話的才是真朋友。

有人評論這句話說得恰到好處:“不因為是好友而為之辯護,也不會作態地譴責。痛心、難過、不放棄的意思,都表達得很明確。”

用髒話表達讚美

用髒話讚美對方,有時是一種表現情誼夠真摯、關係夠親密的方式。

武大靖在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500米項目上奪冠,彈幕上滿屏的“太屌了”“牛掰”。

沒人會在此刻挑剔什麼。

幾年前,小s推出個人首張EP,她把小樣放給大S聽,大S大讚:“徐熙娣,你他媽太屌了!”小S特別感動,說這是自己聽到的最好誇獎。

用改良過的髒話

从来不说脏话的人类都灭绝了

如果想降低爆粗口的攻擊性,可以委婉一點,使用“我靠”“你妹的”“你大爺”“我勒個去”等改良版的“婉詞”。

把後面的“的”換成“噠”或者“哦”(“你妹哦”、“踏馬噠”),能進一步弱化攻擊性,即便硬漢上嘴,也能產生郭冬臨、岳雲鵬附體的效果。

如果用英文,可以參考《生活大爆炸》裡的謝耳朵:

“Son of a biscuit!”(去你個小餅乾)

這話同樣有殺傷力——靠的是萌。

罵自己

剋制地用髒話,底線就是髒話不能對別人講,不做人身攻擊。但是放在自己身上就顯得溫和多了。

最常見的就是“我TM不想活了!”“我真不是個東西!”

如果辦錯了事,適當地在大家面前罵自己兩句,“我TM太笨了”,“大爺噠,我怎麼沒想到呢?”沒準能收到幾句安慰。

从来不说脏话的人类都灭绝了

髒話並不總像想象的那樣齷齪和不齒。

有人說,髒話的存在是因為人們發現語言存在盡頭,不能走得更遠,才用這些短小精悍的爆破音表達此刻之感。

面對人生的不如意,與其憋著難受,不如痛痛快快來一句“算逑!”一下就舒服多了。

但是說髒話跟抽菸的規則差不多:

☉ 如果有一個人不說,最好就不說

☉ 如果有孩子孕婦,最好就不說

☉ 如果有人覺得不舒服,最好就不說

☉ 忍不住了要先道歉

☉ 如果成年後還不會,那就不要學了

受過良好教育、堅持不說髒話的人一般在指責別人的時候傾向於描述事情本身:

你太過分了!

你講道理好不好!

你太莽撞了!

真是的!

你這猴頭!

从来不说脏话的人类都灭绝了

這其實就是他們的憤怒,很有禮貌。

但當極大的痛苦襲來的時候,也可以試著罵一句。

平時越剋制,罵起來就越解壓。

从来不说脏话的人类都灭绝了

— END —

从来不说脏话的人类都灭绝了

熊太行:人際關係洞察家,得到 App《關係攻略》專欄作者,《西遊記》深度研究者。前雜誌主編。原創自媒體「就叫熊太行也行」創始人

泰斯:「就叫熊太行也行」客座作者

© 轉載請在後臺回覆「轉載」,豆瓣、知乎、微博請搜索「熊太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