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豬場僞狂犬病發生的原因及淨化技術

規模豬場偽狂犬病發生的原因及淨化技術

豬偽狂犬病是由豬偽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致死性傳染病,可導致大量豬群發病,引起母豬繁殖障礙、公豬失去種用、仔豬急性死亡、育肥豬生長停滯,給養豬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是目前養豬業中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危害全球養豬業的重大傳染病之一。

發生原因

導致豬偽狂犬病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野毒感染、疫苗本身質量不合格和非人為因素出現毒株變異外,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 1.認識不足,輕視免疫:一些養豬場在思想上就不重視豬偽狂犬病病的免疫工作,把防控精力片面地注重到豬藍耳病、圓環病毒病、流行性腹瀉、豬瘟和豬口蹄疫上,而對豬偽狂犬病的危害性認識不足,沒有將該病列入免疫計劃和免疫程序。
  • 2.免疫程序或免疫方式不合理:沒有根據母源抗體消長規律確定仔豬的免疫時間,或者盲目增加免疫次數,當仔豬體內的母源抗體水平處於高滴度,採取肌注接種,使得疫苗病毒被母源抗體中和;也有一些養豬場盲目樂觀,為節約資金,將原來每年4次的免疫接種改為每年2次,致使免疫空白期過長;還有部分養豬場只重視母豬偽狂犬病疫苗免疫,而對新出生仔豬不接種豬偽狂犬病疫苗,認為有母源抗體保護就行了,以致中大豬出現免疫空擋。這都給野毒的入侵提供空間,造成偽狂犬病的發生和流行。
  • 3.疫苗使用不當:一方面是片面聽信疫苗廠家銷售員,經常更換不同廠家生產的偽狂犬病疫苗,另一方面,搞不清楚本場應該用弱毒苗防疫有效,還是用雙基因、單基因缺失疫苗防疫有效,有的甚至用進口苗防母豬和種公豬,用國產苗防仔豬。然而在一個豬場反覆或同時接種兩種不同的基因缺失疫苗後病毒有可能發生基因重組。
  • 4.疫苗保存、運輸及免疫操作不當:沒有按照疫苗說明書中所要求的條件進行疫苗保存、運輸,造成疫苗失效;還有的因疫苗免疫操作不當,如打飛針、將疫苗注射到皮下脂肪、注射劑量不足、疫苗配製後未在規定時間內注射等,造成抗原量不足以誘導豬體產生免疫應答反應。
  • 5.不重視抗體檢測:多數養豬場都不主動開展抗體檢測,甚至有的養豬場對動物防疫部門開展抗體檢測不配合、不支持,以致對本場免疫後有沒有產生應有的免疫抗體水平全然不知情,對本場是否存在野毒感染情況更不知情。
  • 6.引種、留種、配種把關不嚴:有的養豬場引種、選留種時沒有進行專項檢測,以致引進或選留了攜帶偽狂犬病野毒的後備豬,還有的場採用已經感染偽狂犬病病毒的種豬進行配種,導致“引毒入場”“代代相傳”和長期排毒。
  • 7.免疫受到抑制:引起豬免疫抑制的因素主要有疾病、理化、藥物、營養、應激等。感染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圓環病毒病、豬瘟、細小病毒病、傳染性胸膜肺炎病、附紅細胞體病、弓形體病,就會破壞機體的免疫系統,導致機體失去對疫苗的免疫應答能力或應答能力減弱,從而引起免疫失敗,或無法形成具有免疫保護力的免疫抗體水平,無法達到免疫的預期效果;重金屬(如:汞、鉛)、工業化學物質(如過量的氟)、黴變飼料中的各種黴菌毒素能毒害和干擾機體免疫系統正常的生理機能,破壞機體免疫器官,造成機體免疫抑制;抗生素和糖皮質激素的大量使用對動物體內抗體的形成和T、B淋巴細胞的轉化有明顯抑制作用,某些維生素(如複合Vb,Vc)和微量元素(如銅、鐵、鋅、硒)缺乏或過多或各成分搭配不當,必然誘導機體繼發性免疫缺陷;還有過冷、過熱、擁擠、斷奶、混群、運輸等應激,會產生異常代謝產物,影響淋巴細胞活性,引起免疫抑制。
  • 8.生物安全防控不規範:引種隨意性較大,不注重檢測;有消毒設施設備,但流於形式,形同虛設;鼠害猖撅,蚊子蒼蠅盛行,犬貓等多畜種混養;病死豬亂拋,糞汙亂排亂放;場內佈局不合理,生產區和生活區不分,人畜混雜,淨道汙道交叉;場區內外無任何屏障,自由出入等等。

淨化技術

豬一旦感染偽狂犬病毒,將終身帶毒,這也是防控偽狂犬病的難點之一。而要徹底消除或控制偽狂犬病,就必須要實施偽狂犬病淨化技術。淨化是指目標豬群中沒有偽狂犬病臨床症狀,野毒抗體和抗原均為陰性的豬群健康狀態,也包含為達到這個目標而實施的各種技術。豬偽狂犬病淨化的核心技術是基因缺失(標記)疫苗和鑑別診斷方法的研製和應用,即使用gE-ELISA試劑盒檢測偽狂犬病野毒抗體、使用gB-ELISA試劑盒檢測免疫抗體,既能區分出野毒感染情況,又能掌握免疫的效果,對野毒抗體陽性豬實行淘汰,對免疫抗體未達標的繼續強化免疫,再結合消毒、滅鼠等生物安全措施,達到控制和根除偽狂犬病的目的。

學習養殖技術、瞭解市場最新行情,在線諮詢養殖難題和老師零距離交流,請點擊右上角關注↗豬訊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