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

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

(谢琳琳军装照)

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

作者方亮

当她穿着红红的工服站在你的面前,满脸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你会发现,在她的身上决然看不出“兵”的影子。但是,当你看到她对每一件事儿、每一项工作认真的架势,又让人感觉到这一定不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她就是锦州采油厂采油作业五区政工干事解琳琳—这个有着“兵”+“大学生”双重身份的石油女工。

谢琳琳少年时代把当兵的姥爷做为自已的偶象,成年后又是从部队转业的父亲支持自已投笔从戎。一家三代人从军报国,有着解不开的军旅情结……

姥爷当过抗美援越的兵!

“我的偶像是我的姥爷!”每当解琳琳谈起自己的姥爷时,眼神里总是满满的敬意。因为对于从小在姥爷身边长大的她来说,姥爷的故事是一本教科书,是她从小对家国、军人、奉献三个词汇最初的认知源。

她的姥爷是从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走下来的兵。16岁那年,还是“娃娃脸”的他来到了祖国的西南边陲,成为一名高炮部队战士。他向谢琳琳讲起过他参战的故事:

1964年7月底,美国海军军舰协同西贡海军执行"34A行动计划",对越南北方进行海上袭击。8月1日,美第七舰队驱逐舰"马多克斯"号为收集情报,侵入越南民主共和国领海,次日与越南海军交火,击沉越南鱼雷艇。美国政府迅即发表声明,宣称美海军遭到挑衅。3日,美总统 L.B.约翰逊宣布美国舰只将继续在北部湾"巡逻"。4日,美国宣称美军舰只再次遭到越南民主共和国鱼雷艇袭击,5日,美国借"北部湾事件",发动侵略战争,军用飞机侵入我国海南岛地区和云南、广西上空,投掷炸弹和发射导弹,打死打伤我国船员和解放军战士,威胁到祖国的安全。1965年4月,越南劳动党请求我国支援。毛泽东主席决定向越南提供全面无私的援助。至此,8年的抗美援越战斗开始了。那时,我军有高炮、工程、汽车等兵种秘密赴越,参加抗美援越。谢琳琳的姥爷的部队就是援越的高炮部队之一。美军的飞机经常来轰炸扫射他们阵地,也经常有战友牺牲。

一次美国鬼子的多架飞机来阵地轰炸扫射,敌机附冲下来,只见他身边不到一米远的战友小王快速地跃起,压在了他的身上,只听“噗”的一声,一股热流顺着他的脸颊流了下来。战友以牺牲自己换来了他的生命安全.....

这个故事她的姥爷总是一遍遍的讲给她听,他总是说,他的后半生是战友“送”的!直致临终前,嘴中仍不停地念叨着!

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
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

謝琳琳姥爷在部队时照片

后两张在抗美援越时拍的

父亲的从军路

“到军营里锻炼锻炼,将来成为男子汉!”在同是军人转业,有着军人情结的爷爷把父亲送到了部队。

她父亲的部队在内蒙古赤峰市一个偏远的地方。一个半大的小伙子突然从城里来到偏僻的地方,心里空落落的。特别是这个地方属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短促炎热,秋季短促、气温下降快、霜冻降临早,一年中,冷的天气多,适宜的天气少。特别是近临沙漠,扬沙的天气成为家常便饭。刚刚入伍不久,强烈的紫外线让白嫩嫩的皮肤就失去了原有的样子,被“扒”了几层皮后,变的黑亮亮的。再加上水土不服,让他天天像霜打了一样提不起精神。

这时,他的排长出现在了他的生活里,对他每天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他谈心,陪伴他训练,帮他慢慢地打开了心理疙瘩,锻炼成长为一名优秀士兵。

她的父亲是个极重感情的人,从武警部队退伍参加工作后,常想找到当年的“恩人排长”,解琳琳小的时候,常看到父亲为了找到排长所做的努力。

有一天,他突然从一个战友处得到老排长有可能转业回云南了。

那时哪有电脑,哪有网啊!能够有联络功能的,就只有电话和信。可电话不知号,信往哪邮?毫无头绪!

“再难也要找到!”排长是自己人生路的引路人,三年的部队生活,让自己有了坚定的意志,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让自己更加像个男子汉!

最初的寻找让她的父亲碰了很多钉子。云南那么远,只能查电话薄,接照上面写的电话一个个联系,但一直无果,对方说没有这样一个人!

后来家里安装了宽带,可以上网了,他又开始在云南省的各个地方官方网页上查找。

也许是老天被他的赤诚与坚持所感动,一天,在浏览云南兰坪县网站时,突然在新任政府人员名单中出现了他日夜想念的那个人的名字。由于老排长的姓和名都很特殊,他很确定自己没有看错,这个人是他要找的人。根据网页上显示的联系方式,他小心翼翼地拨通了电话......

阔别了25年后的重逢,让解琳琳对父亲心中深深的战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她日后的选择埋下了伏笔。

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

谢琳琳父亲在部队与战友合影

上图右一下图左一是謝琳琳父亲谢占欣

投笔从戎当上女兵

一家两代兵,家里像个“军营”,处处可以看到部队的影子。解琳琳打小就像个男孩子性格,用老话讲,都快淘上天了。但是,她的父亲从来不会像别人一样把她宠爱的像个小公主,只是一直要求她做什么事,要做就做到最好。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让她曾经一度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还偷偷试图寻找到蛛丝马迹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直到长大后每一次的成长与蜕变,解琳琳才知道这一刻自豪的理由是因为“部队”的教育,也让她对部队有了不一样的向往。

大学毕业后,她选择从军入伍!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被分配到了第二炮兵部队,也就是现在的“火箭军”!

即将踏上新兵专列时,她的爸爸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好好干,别丢人”!直到后来和家人的通话才知道,父亲对着黑夜默默地抽了一夜的烟。直到现在她退伍走向工作岗位,她的老爸依旧对她吝啬于各种表扬,只是一味的叮嘱,“好好干工作,人外有人,你永远不是最好的。”

好多人都说,女兵有啥累的,有啥苦的,都是花瓶。其实只有真实经历过才知道,每天站上两三个小时军姿有多么枯燥;操练各种军事技能有多么辛苦;脚上同时起四五个血泡,自己还得偷偷挑破了,在地上把脚跺麻继续训练时的心酸。除此之外,身为通讯女兵的她还有更为繁重的专业技能学习,苦练脑、耳、口、手四功,每天睡觉不超过四个小时,身边只有战友送来相互慰藉的支撑才让她的青春变的义无反顾。虽然苦累,但当解琳琳退伍时收获到了那枚“优秀士兵”的奖章时,她更加为自己能有当兵的经历骄傲自豪。

2015年11月,作为油三代的解琳琳回到了辽河,脱下了绿军装,换上了红工装。胸前的军徽变成了宝石花。

透着一股子灵气和干练,工作不久,单位的党总支书记发现了这个笑容常挂脸上,干起活儿来风风火火的丫头。从那时起,纸、笔和相机成了她最新的武器,政工工作成为她新的战场。

政工工作,常被人比喻为“粘豆包”,不像具体工作,干完一样是一样,而是会一直延续好久,有的时候要持续一、两年!

政工工作,又常被人比喻是最难干的“绿叶”,“好”人不爱干,“一般”人干不了。

经过部队锤炼的她有着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利器,那就是永保热情,永记责任,牢记担当!

“我想把石油工人的每一滴汗水都变成一朵绚丽的礼花展现出来!”,解琳琳成为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基层宣传骨干,用她的心记录着身边的每一朵“石油红”。

每天抱着照相机,拿记采访本:502中心站,全厂新井最多的采油站工作量大,这个月重点宣传这个班组;郑德强,老石油工人为了上产默默奉献,写个专访;区长蒲均忘我舍家,劳模岗位再立新功,创作个人物通讯,一篇篇稿件像是一道道上产喜报挂着了厂网热点。

如今,演讲大赛上,你可以看到她激情的演讲;油井班站间,你可以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比赛场边,你可以看到她精彩的记录。这个骨子里流淌着“军人”血液的人,怀揣着梦想,奋斗在石油战线上,让身上的石油红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
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

谢琳琳和战友们合影

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

石油战线女政工干部谢琳琳

作者简介:方亮 辽宁鞍山人 1974年生,成大学历,1994年参加工作,2011年入党,政工师 现任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锦州采油厂工会干事。

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

PLA136137138133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