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從軍路 一樣的報國情 一一油田女工謝琳琳三代人的軍旅情懷

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

(謝琳琳軍裝照)

不同的從軍路 一樣的報國情

一一油田女工謝琳琳三代人的軍旅情懷

作者方亮

當她穿著紅紅的工服站在你的面前,滿臉洋溢著青春的氣息,你會發現,在她的身上決然看不出“兵”的影子。但是,當你看到她對每一件事兒、每一項工作認真的架勢,又讓人感覺到這一定不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畢業生!她就是錦州採油廠採油作業五區政工幹事解琳琳—這個有著“兵”+“大學生”雙重身份的石油女工。

謝琳琳少年時代把當兵的姥爺做為自已的偶象,成年後又是從部隊轉業的父親支持自已投筆從戎。一家三代人從軍報國,有著解不開的軍旅情結……

姥爺當過抗美援越的兵!

“我的偶像是我的姥爺!”每當解琳琳談起自己的姥爺時,眼神裡總是滿滿的敬意。因為對於從小在姥爺身邊長大的她來說,姥爺的故事是一本教科書,是她從小對家國、軍人、奉獻三個詞彙最初的認知源。

她的姥爺是從戰火紛飛的戰場上走下來的兵。16歲那年,還是“娃娃臉”的他來到了祖國的西南邊陲,成為一名高炮部隊戰士。他向謝琳琳講起過他參戰的故事:

1964年7月底,美國海軍軍艦協同西貢海軍執行"34A行動計劃",對越南北方進行海上襲擊。8月1日,美第七艦隊驅逐艦"馬多克斯"號為收集情報,侵入越南民主共和國領海,次日與越南海軍交火,擊沉越南魚雷艇。美國政府迅即發表聲明,宣稱美海軍遭到挑釁。3日,美總統 L.B.約翰遜宣佈美國艦隻將繼續在北部灣"巡邏"。4日,美國宣稱美軍艦隻再次遭到越南民主共和國魚雷艇襲擊,5日,美國借"北部灣事件",發動侵略戰爭,軍用飛機侵入我國海南島地區和雲南、廣西上空,投擲炸彈和發射導彈,打死打傷我國船員和解放軍戰士,威脅到祖國的安全。1965年4月,越南勞動黨請求我國支援。毛澤東主席決定向越南提供全面無私的援助。至此,8年的抗美援越戰鬥開始了。那時,我軍有高炮、工程、汽車等兵種秘密赴越,參加抗美援越。謝琳琳的姥爺的部隊就是援越的高炮部隊之一。美軍的飛機經常來轟炸掃射他們陣地,也經常有戰友犧牲。

一次美國鬼子的多架飛機來陣地轟炸掃射,敵機附衝下來,只見他身邊不到一米遠的戰友小王快速地躍起,壓在了他的身上,只聽“噗”的一聲,一股熱流順著他的臉頰流了下來。戰友以犧牲自己換來了他的生命安全.....

這個故事她的姥爺總是一遍遍的講給她聽,他總是說,他的後半生是戰友“送”的!直致臨終前,嘴中仍不停地念叨著!

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
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

謝琳琳姥爺在部隊時照片

後兩張在抗美援越時拍的

父親的從軍路

“到軍營裡鍛鍊鍛鍊,將來成為男子漢!”在同是軍人轉業,有著軍人情結的爺爺把父親送到了部隊。

她父親的部隊在內蒙古赤峰市一個偏遠的地方。一個半大的小夥子突然從城裡來到偏僻的地方,心裡空落落的。特別是這個地方屬於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季漫長而寒冷,春季乾旱多大風,夏季短促炎熱,秋季短促、氣溫下降快、霜凍降臨早,一年中,冷的天氣多,適宜的天氣少。特別是近臨沙漠,揚沙的天氣成為家常便飯。剛剛入伍不久,強烈的紫外線讓白嫩嫩的皮膚就失去了原有的樣子,被“扒”了幾層皮後,變的黑亮亮的。再加上水土不服,讓他天天像霜打了一樣提不起精神。

這時,他的排長出現在了他的生活裡,對他每天無微不至的照顧,和他談心,陪伴他訓練,幫他慢慢地打開了心理疙瘩,鍛鍊成長為一名優秀士兵。

她的父親是個極重感情的人,從武警部隊退伍參加工作後,常想找到當年的“恩人排長”,解琳琳小的時候,常看到父親為了找到排長所做的努力。

有一天,他突然從一個戰友處得到老排長有可能轉業回雲南了。

那時哪有電腦,哪有網啊!能夠有聯絡功能的,就只有電話和信。可電話不知號,信往哪郵?毫無頭緒!

“再難也要找到!”排長是自己人生路的引路人,三年的部隊生活,讓自己有了堅定的意志,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讓自己更加像個男子漢!

最初的尋找讓她的父親碰了很多釘子。雲南那麼遠,只能查電話薄,接照上面寫的電話一個個聯繫,但一直無果,對方說沒有這樣一個人!

後來家裡安裝了寬帶,可以上網了,他又開始在雲南省的各個地方官方網頁上查找。

也許是老天被他的赤誠與堅持所感動,一天,在瀏覽雲南蘭坪縣網站時,突然在新任政府人員名單中出現了他日夜想念的那個人的名字。由於老排長的姓和名都很特殊,他很確定自己沒有看錯,這個人是他要找的人。根據網頁上顯示的聯繫方式,他小心翼翼地撥通了電話......

闊別了25年後的重逢,讓解琳琳對父親心中深深的戰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也為她日後的選擇埋下了伏筆。

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

謝琳琳父親在部隊與戰友合影

上圖右一下圖左一是謝琳琳父親謝佔欣

投筆從戎當上女兵

一家兩代兵,家裡像個“軍營”,處處可以看到部隊的影子。解琳琳打小就像個男孩子性格,用老話講,都快淘上天了。但是,她的父親從來不會像別人一樣把她寵愛的像個小公主,只是一直要求她做什麼事,要做就做到最好。嚴格的“軍事化管理”讓她曾經一度懷疑自己不是親生的,還偷偷試圖尋找到蛛絲馬跡來驗證自己的猜測,直到長大後每一次的成長與蛻變,解琳琳才知道這一刻自豪的理由是因為“部隊”的教育,也讓她對部隊有了不一樣的嚮往。

大學畢業後,她選擇從軍入伍!讓她沒有想到的是被分配到了第二炮兵部隊,也就是現在的“火箭軍”!

即將踏上新兵專列時,她的爸爸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好好幹,別丟人”!直到後來和家人的通話才知道,父親對著黑夜默默地抽了一夜的煙。直到現在她退伍走向工作崗位,她的老爸依舊對她吝嗇於各種表揚,只是一味的叮囑,“好好幹工作,人外有人,你永遠不是最好的。”

好多人都說,女兵有啥累的,有啥苦的,都是花瓶。其實只有真實經歷過才知道,每天站上兩三個小時軍姿有多麼枯燥;操練各種軍事技能有多麼辛苦;腳上同時起四五個血泡,自己還得偷偷挑破了,在地上把腳跺麻繼續訓練時的心酸。除此之外,身為通訊女兵的她還有更為繁重的專業技能學習,苦練腦、耳、口、手四功,每天睡覺不超過四個小時,身邊只有戰友送來相互慰藉的支撐才讓她的青春變的義無反顧。雖然苦累,但當解琳琳退伍時收穫到了那枚“優秀士兵”的獎章時,她更加為自己能有當兵的經歷驕傲自豪。

2015年11月,作為油三代的解琳琳回到了遼河,脫下了綠軍裝,換上了紅工裝。胸前的軍徽變成了寶石花。

透著一股子靈氣和幹練,工作不久,單位的黨總支書記發現了這個笑容常掛臉上,幹起活兒來風風火火的丫頭。從那時起,紙、筆和相機成了她最新的武器,政工工作成為她新的戰場。

政工工作,常被人比喻為“粘豆包”,不像具體工作,幹完一樣是一樣,而是會一直延續好久,有的時候要持續一、兩年!

政工工作,又常被人比喻是最難乾的“綠葉”,“好”人不愛幹,“一般”人幹不了。

經過部隊錘鍊的她有著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利器,那就是永保熱情,永記責任,牢記擔當!

“我想把石油工人的每一滴汗水都變成一朵絢麗的禮花展現出來!”,解琳琳成為遼河油田錦州採油廠基層宣傳骨幹,用她的心記錄著身邊的每一朵“石油紅”。

每天抱著照相機,拿記採訪本:502中心站,全廠新井最多的採油站工作量大,這個月重點宣傳這個班組;鄭德強,老石油工人為了上產默默奉獻,寫個專訪;區長蒲均忘我舍家,勞模崗位再立新功,創作個人物通訊,一篇篇稿件像是一道道上產喜報掛著了廠網熱點。

如今,演講大賽上,你可以看到她激情的演講;油井班站間,你可以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比賽場邊,你可以看到她精彩的記錄。這個骨子裡流淌著“軍人”血液的人,懷揣著夢想,奮鬥在石油戰線上,讓身上的石油紅髮出更加奪目的光芒。

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
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

謝琳琳和戰友們合影

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

石油戰線女政工幹部謝琳琳

作者簡介:方亮 遼寧鞍山人 1974年生,成大學歷,1994年參加工作,2011年入黨,政工師 現任中油遼河油田分公司錦州採油廠工會幹事。

不同的从军路 一样的报国情 一一油田女工谢琳琳三代人的军旅情怀

PLA136137138133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