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县“扶贫工厂”遍地开花

已安排1000多名贫困人员就业

□晚报记者 王仲华

本报讯 为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从去年开始,泌阳县采取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补贴的办法,在全县23个贫困村建起了“扶贫工厂”。截至目前,这些“扶贫工厂”已全部建成投产。

在泌阳县双庙街乡康庄村,“扶贫工厂”负责人赵金倩告诉记者:“我们厂有32名工人,其中贫困人员占三分之一。他们中间,有20多岁的年轻姑娘,也有60多岁的老人。厂里实行订单式生产,工人按件领取工资。一般人员每月能挣2000元钱,年纪大一点儿的能挣1000多元钱。”

泌阳县“扶贫工厂”遍地开花

“扶贫工厂”生产车间。

村民康先坡今年43岁,妻子因患癫痫病丧失劳动能力,两个孩子正在上学,需要人照顾,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靠几亩薄地。最近,康先坡除种地外,还到村里的“扶贫工厂”打工,每月能挣1000多元钱。康先坡说,他就业的“扶贫工厂”是一家占地850平方米的电子元件“生产车间”,距他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人。

据了解,康庄村的“扶贫工厂”还为村里带来了收益。村主任康守启告诉记者,根据规定,“扶贫工厂”由县财政出资建设,村里解决用地问题,建成后出租给企业,租金由村里支配,用于解决贫困户的困难。

据泌阳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是农业大县,农村有大量劳动力,如何让这部分人就地就业增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为破解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难题,泌阳县以打造“扶贫工厂”为载体,将服装加工、箱包制作、电子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建到农村,把就业岗位送到老百姓家门口,最终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依据《泌阳县“扶贫工厂”管理暂行办法》,入驻“扶贫工厂”的企业,用工应优先安排贫困对象,原则上贫困人数不得少于10人,并占总用工人数的30%以上。为有序推动“扶贫工厂”的建设,全县还统一“扶贫工厂”建设参照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补贴。

此外,为发展“扶贫工厂”,帮助贫困人员就业,泌阳县采取了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因势利导的方式,实施了县建、村管、企用、贫困户得实惠的运行机制,最终实现企业增效、集体创收、群众脱贫、产业发展“四重效应”。目前,全县已建成“扶贫工厂”23家,带动1000余人就业,实现增收2000余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