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縣「扶貧工廠」遍地開花

已安排1000多名貧困人員就業

□晚報記者 王仲華

本報訊 為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從去年開始,泌陽縣採取統一設計、統一標準、統一標識、統一補貼的辦法,在全縣23個貧困村建起了“扶貧工廠”。截至目前,這些“扶貧工廠”已全部建成投產。

在泌陽縣雙廟街鄉康莊村,“扶貧工廠”負責人趙金倩告訴記者:“我們廠有32名工人,其中貧困人員佔三分之一。他們中間,有20多歲的年輕姑娘,也有60多歲的老人。廠裡實行訂單式生產,工人按件領取工資。一般人員每月能掙2000元錢,年紀大一點兒的能掙1000多元錢。”

泌阳县“扶贫工厂”遍地开花

“扶貧工廠”生產車間。

村民康先坡今年43歲,妻子因患癲癇病喪失勞動能力,兩個孩子正在上學,需要人照顧,家裡的主要收入來源靠幾畝薄地。最近,康先坡除種地外,還到村裡的“扶貧工廠”打工,每月能掙1000多元錢。康先坡說,他就業的“扶貧工廠”是一家佔地850平方米的電子元件“生產車間”,距他家只有幾分鐘的路程,既能掙錢又能照顧家人。

據瞭解,康莊村的“扶貧工廠”還為村裡帶來了收益。村主任康守啟告訴記者,根據規定,“扶貧工廠”由縣財政出資建設,村裡解決用地問題,建成後出租給企業,租金由村裡支配,用於解決貧困戶的困難。

據泌陽縣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是農業大縣,農村有大量勞動力,如何讓這部分人就地就業增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一環。為破解貧困群眾就業增收的難題,泌陽縣以打造“扶貧工廠”為載體,將服裝加工、箱包製作、電子配件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建到農村,把就業崗位送到老百姓家門口,最終實現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依據《泌陽縣“扶貧工廠”管理暫行辦法》,入駐“扶貧工廠”的企業,用工應優先安排貧困對象,原則上貧困人數不得少於10人,並佔總用工人數的30%以上。為有序推動“扶貧工廠”的建設,全縣還統一“扶貧工廠”建設參照標準,統一設計、統一標準、統一標識、統一補貼。

此外,為發展“扶貧工廠”,幫助貧困人員就業,泌陽縣採取了政府主導、政策引導、因勢利導的方式,實施了縣建、村管、企用、貧困戶得實惠的運行機制,最終實現企業增效、集體創收、群眾脫貧、產業發展“四重效應”。目前,全縣已建成“扶貧工廠”23家,帶動1000餘人就業,實現增收2000餘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