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为什么又称龙城、并州?

一切一切都没了


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又称龙城和并州。这两个称呼的来由,是有历史渊源的,今天就来说说,它们都是怎么来的。



先说龙城。古代太原的地形,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所以,自古太原就是出皇帝的地方。从赵简子肇建晋阳城,到李渊太原起兵,夺得天下,太原历史上一共出过9位皇帝。这也让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心生忌惮,便下令将古晋阳城大火烧了,然后又引晋水灌溉,一座古城就此毁灭。在重建的时候,又将太原的道路都修成丁字路,意在盯死太原的龙脉。据阎锡山时代统计,太原有364条丁字街。果真,自此太原再也没有出过皇帝,不过龙城这个称呼却保留了下来。



再来看并州。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当时大禹治水,天下被分为九州,并州便是其中一州,所在地就是今天的太原,所以太原又叫做并州。还有一说是当时在古老太原的土地上,生活过一群人,他们叫“并人部落”,所以延续下来,太原又叫做并州。这些都有待更新的考证。


太原晚报


1.“龙城”的称谓来源——

在古代太原地位十分重要,共有9个独立政权的在此赦国都或陪都。俗话说“先有晋阳,后有汉唐。”历史上,诸多帝王起家都与太原有关,从这里走出来的帝王共计20人。汉文帝刘恒、唐太宗李世民都是由此起家。汉文帝刘恒8岁来到太原为代王,汉景帝刘启则是出生在晋阳,父子二人后来开创了“文景之治”。唐朝也发祥于太原,李渊因太原(时为晋阳)古称唐国,遂定国号为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等割据政权也都以太原为开基之地,封为国都或陪都,因此,太原素有“龙城”一誉。

北宋时期,赵宋统治集团把晋阳叫做“龙城”,时人认为太原的山川雄胜,是东北方向(龙头)向西南方向(龙尾)的一条龙。晋阳北面的系舟山(位于太原和忻州交界)是“龙头”,西山南行有龙山、天龙山是一条粗长的“龙尾”,晋阳正当这条蟠龙的中心是“龙腹”,所以时常有“真龙天子”出现。

元好问《过晋阳故城书事》中也曾有记载,其中一句:“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

2.“并州”的称谓来源——

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 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带地区。汉朝设并州,为全国十三州之一,太原也因此称为“并州”,西汉初曾将并州和雁门郡合并,设立代国,国都晋阳,汉文帝、汉景帝即位前均受封于代国。自此晋阳一直为并州的州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