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进宫,不但写诗讽刺,还让他人为其脱靴,出尽风头却招人嫉恨

天宝初年,名满天下的诗人李白来到了长安城。有一个叫贺知章的官员在唐玄宗面前说,长安新来了一个大诗人,名叫李白,是个天才,无论作诗或写文章,都十分出色。唐玄宗也早就听说过李白的名声,就吩咐贺知章通知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不但写诗讽刺,还让他人为其脱靴,出尽风头却招人嫉恨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唐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当皇帝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时,李白凭借自己过人的学识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唐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从这以后,每有宴请或郊游,唐玄宗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一天,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去花园赏花,杨贵妃非常高兴,想找人作诗助兴。 这时,唐玄宗想到了李白,认为他是最适合的人选。可是李白生性高傲,对当时官场上的腐朽风气十分看不惯,更不想摧眉折腰侍权贵。当听到唐玄宗让他进宫为杨贵妃作诗的消息后,李白并没有理会皇帝的命令,而 是上街喝酒去了。

李白进宫,不但写诗讽刺,还让他人为其脱靴,出尽风头却招人嫉恨

太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一个小酒馆的门口找到了李白。此时的李白已经喝得酩酊大醉,根本不明白太监们说的是什么。太监们找来了一盆水泼在他的头上,依然没有任何效果,于是就把他抬到了皇宫里。见了唐玄宗,李白才稍微清醒了一点,他挣扎地从地上站起来行了一个礼,而唐玄宗也没有责怪他,只是催促他快点写诗。

这时候,太监慌慌忙忙地把笔墨纸砚备好,让李白坐下。李白睁开迷离的醉眼,含含糊糊地说:“我现在已经醉得不行了,希望陛下允许我不拘礼节,才能把诗写好。”唐玄宗说:“不用拘于小节,你只管写就是。”

李白将茶杯里的水倒在手心,往脸上一抹,好让自己清醒清醒,然后拿起毛笔,摆了个架势刚要落笔,突然又想起什么来,伸出一条腿对站在一边的高力士说:“劳驾公公帮我脱去靴子。”

“简直是岂有此理!”高力士平时仗着皇帝的宠爱,在朝臣面前作威作福,现在一个小小的翰林学士居然命令他脱靴,简直气昏了。但是皇帝和贵妃此时正在旁边等着李白写诗,如果让皇帝扫兴,就会吃不了兜着走。于是他强忍怒气,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说:“唉,真是喝醉了酒,拿他没办法。”说着,就跪着给李白脱了靴子。

李白这才提起笔来,一挥而就写下了《清平乐词》赞美杨贵妃和牡丹花,诗句优美清新,唐玄宗和杨贵妃高兴极了。

别看高力士虽然只是个太监,但在当时可是个鼻孔朝天了不得的人物。李白借着醉意让他为自己服务,这招看似高明,实则有些冒险,高力士岂是一个随便让人耍的呆子!

一次,高力士听到杨贵妃吟诵李白的《清平乐词》,便故意装作吃惊的样子说:“我原以为贵妃无端受了李白的侮辱,一定对其恨之入骨,没想到竞如此喜欢这首诗!”杨贵妃不解地问道:“李学士的大作有何不妥?”高力士冷笑道:“诗中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两句,正是以飞燕比拟娘娘,可见其存心不良。”杨贵妃听后,当即变了脸色。原来汉朝宫廷里的赵飞燕,乃歌女出身,后来虽然立为皇后,但作风不正,还是被贬为了庶人。加之唐代妇女以丰满为美,杨贵妃更是一个胖美人,而汉代妇女自赵飞燕始,以纤瘦为美,汉成帝生怕大风将赵飞燕吹走。还专为她建了一座七宝避风台。杨贵妃受高力士挑拨,认为李白作诗嘲讽自己体形偏胖,不由得忌恨起李白来。

从这以后,唐玄宗几次想提拔李白,都被杨贵妃阻止了。

李白进宫,不但写诗讽刺,还让他人为其脱靴,出尽风头却招人嫉恨

高力士为李白脱靴这件事被记载在野史里。野史是相对于正史来说的一种史书,指中国古代那些私家编撰的史书,是一种个人修史行为,与官修的正史不同,是对正史的补充和存异。但为何会出现正史和野史两种史学现象,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在古代中国,正史和野史的界限比较明显,常常以正史为正统,认为正史更可靠,更具有权威性。这在世界史上,还是比较独特的一种史学现象。之所以会出现正史和野史两种修史方式,与中国古代的政权统治特性有关。在封建集权制的权力背景下,政权的统治者往往会凭借专制权力,干预史书的编纂,控制本朝史书的著录,要求史书的编纂工作必须纳入统治者的管理范围,要修所谓的正史,以防出现对权力构成威胁和不利的历史内容出现。这种情况下,很多野史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野史常常是民间人士秘密所著,不像正史那样要经过官方多层审定、雕饰、润色和增删,而是一种原始的史料,更具有原始性和真实性。

野史中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大多是真人真事,不像(史记》《汉书)等记传史书那样,以帝王传记为纲领,由宫廷史官记录。野史的记录对象比较庞杂,任何身份和地位的人都可以成为被记录的对象。这一特点大大提高了野史的价值,使野史成为不可替代的一种史学资源,其对正史的补充和存异,更有利于揭示历史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