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後宮佳麗三千,爲何又會癡迷於風流女子李師師?

宋徽宗後宮佳麗三千,為何又會痴迷於風流女子李師師?

智慧與美麗的化身

成功的基本要義便是勤奮、機遇、天賦,天道酬勤,賣油翁能信手自眼孔倒油,一滴不漏,根源在於技藝嫻熟。上蒼賜予的良機,稍縱即逝的時機把握,合適的時間,地點等。最為關鍵的則是天賦,缺乏這道調料,便難以登峰造極爐火純青。李師師便是以上要素的完美結合,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木匠業的魯班,詩屆的李白,商業的范蠡,無一不是業界冠楚獨領風騷。妓屆若要選領軍人物,千古惟尊李師師,她稱第二,孰敢第一?王公巨賈,白衣卿相,甚至九五之尊,無不趨之若鶩,皆是裙下之臣入幕之賓。聲名之盛,響徹京師。她與宋徽宗,周邦彥,燕青皆有一段迴腸蕩氣的露水情緣,亦分別代表了物質,精神,肉體的交融歡愉。

宋徽宗後宮佳麗三千,為何又會痴迷於風流女子李師師?

宋徽宗堂堂帝王之軀,萬金之體,坐擁後宮三千佳麗,燕瘦環肥,應有盡有,卻並不知足。其時,師師豔名早已風靡天下,隨著三月春風,吹進了徽宗耳朵,生根發芽,心癢難搔。這個經不住誘惑的男人,不顧親隨勸阻,執意御駕親征,一探師師深淺。師師風華絕代,清秀脫俗,渾似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徽宗雖閱女無數,此等絕色卻是平生第一次得見,愛慕不已。得知徽宗來意,師師不逞多讓,輕展歌喉,清歌一曲,鶯聲婉轉蝕骨銷魂,徽宗如聞仙樂,就此墜入師師溫柔懷抱,再難自拔。

史載,徽宗時常流連師師妓樓,夜不歸宿,只與師師嬉戲。以其身份地位與師師的聲名,金屋藏嬌亦不可能。君王嫖娼,傳出去實在不堪入耳有損聖譽,徽宗雖放浪形骸,卻終須顧及皇家顏面。為掩人耳目,令人修暗道與會。此暗道應非自皇宮修出,一則距離遙遠,古時本無專門的土木工程學,地下工事,差之一釐,謬以千里,工程難度太大。二則若由皇宮修出,私會自是方便,若有心懷歹意之徒,藉此暗道潛入皇宮,行刺亦極為便利,徽宗雖行事荒唐,尚不至如此昏庸。應在李樓附近,購置豪宅,與李樓暗道相通。

宋徽宗後宮佳麗三千,為何又會痴迷於風流女子李師師?

李師師與徽宗

李師師之與徽宗,若言真情實意,大謬不然。一個手握天下的男人豈會讓心愛的女人長據青樓,任別的男人蹂躪。究其根本,不過徽宗貪戀師師聲色,耽溺肉慾男女歡愛而已。師師雖名動天下,終究是位妓女,為人所不屑,藉助徽宗聲勢,抬高自己社會地位,民女可是睡過天子的女人。同時得到徽宗的鉅額賞賜,何樂而不為。

周邦彥,才華橫溢的曠世才子,舊時文人稱他“詞家之冠”,意即宋詞第一人。遣詞典雅綺麗,格律嚴謹。周雖才華過人,奈何早年時運不濟,仕途潦倒,長時混跡底層官吏。向來才子皆自負,周亦然,眼高於頂。然生活所迫,既供職官場,上司斥責在所難免。心頭時常苦悶抑鬱,惟有疏狂一醉,與三兩友人,青樓買醉,狎妓自娛。周詞其時已馳名天下,每有新作問世,歌伶無不競相傳唱。不知何日伊始,聽人演唱自己的詞,已變作周最大享受。惟有此時,他才感覺自己一息尚存,不是一具行屍走肉的空軀殼。

宋徽宗後宮佳麗三千,為何又會痴迷於風流女子李師師?

李師師不僅才貌出眾,而且冰雪聰明,或許與其悲切際遇相關。她對聲律的拿捏,音調的掌控,總是勝人一籌。聲情並茂,林籟泉韻,最大限度上發掘演繹出周詞的意境。周對師師推崇備至讚不絕口,師師對周的才情也是仰慕有加。周曾對人言,天下惟有師師配唱其詞。師師琴棋書畫,無所不精,二人時常唱和酬答,卻是一對紅顏知己。周官卑職微,收入僅足養家餬口,得李師師青睞、溫存,全賴才情,是以,書中自有顏如玉。

而這等美人,卻也紅顏薄命啊!本文未完待續,請持續關注!

宋徽宗後宮佳麗三千,為何又會痴迷於風流女子李師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