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裡曾是最小的國家級開發區 現一年利潤超20億

中國大陸境內第一個自由貿易區是如何誕生的,汽車業對外開放從哪裡起航,上海浦東開發區有哪些“全國第一”……改革開放40年來,一批又一批具有原創性的改革開放措施閃耀著首創精神的光芒。

上海這裡曾是最小的國家級開發區 現一年利潤超20億

虹橋開發區開發前

上海這裡曾是最小的國家級開發區 現一年利潤超20億

1979年,虹橋開發區初建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嶄新的歷史階段。1986年8月,上海虹橋開發區作為首批國家級開發區應運而生。如今,虹橋開發區一年的利潤已經超過20億元。

“虹橋開發區面積很小,被稱為‘盆景’。”原虹聯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孔慶忠介紹。虹橋開發區成立後,虹聯公司承擔起虹橋開發區統一開發、建設與管理的職責。孔慶忠表示,虹橋開發區土地規劃面積0.65平方公里,是當時面積最小的國家級開發區。根據面積小、位於市區的特點,虹橋開發區定位為涉外商貿中心,在功能上以展覽展示、商務辦公、賓館居住、外事等為主,是全國最早以發展服務業為主的國家級開發區。

經過多年發展,虹橋開發區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據虹聯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僅以2017年一年為例,虹橋開發區內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42.34億元人民幣,上繳稅金19.04億元人民幣,利潤總額20.08億元人民幣。

克服重重困難

虹橋開發區成立之初,存在資金短缺、土地政策、開發區管理主體等一系列問題。

孔慶忠介紹,虹橋開發區當初只有市政府下撥的首筆開發費用,人民幣3500萬元。開發者經過一系列探索,開始嘗試中外合資合作模式。在市政府大力支持下,1985年初,中外合資上海虹橋聯合發展有限公司(後改名為“上海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聯合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虹聯公司”)正式成立,引進合作方資金3500萬元,註冊資金達7000萬元。

區域面積小也是開發者面對的問題。

孔慶忠坦言,虹橋開發區區域面積小,土地資源緊缺。開發者只好充分利用現有政策,不斷探索集約節約使用國有土地的模式,通過採取場地使用、場地合作、土地批租等經營方式,對區域進行系統開發,積累了豐富的區域性土地綜合開發的經驗。

據虹聯公司提供的資料稱,1988年8月,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領導下,虹橋開發區第26號地塊成為中國首次以國際招標方式進行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的試點地塊,併成功以總價2807萬美元出讓給日本孫氏企業有限公司。

上海這裡曾是最小的國家級開發區 現一年利潤超20億

新虹橋中心花園

在此之後,開發區相繼以土地批租補地價、場地使用、場地合作等多種方式盤活區內土地資源,不僅為區內基礎設施建設拓寬了引進外資的途徑,而且為利用外資加快開發區項目建設、成功實施滾動開發提供了思路。

截至2017年底,開發區內經政府批准的項目合同投資總額達52.95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金額達40.01億美元,外商實際投資額38.38億美元,開發區每平方米土地實際利用外資達到5900美元。

虹橋開發區成立後,虹聯公司承擔起開發區統一開發、建設與管理的職責,面對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靈活應用國際國內兩方面資源,成功地實施招商引資,進行區域滾動開發。同時,受上海市政府委託,虹聯公司行使開發區區政管理、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職能,與長寧區政府合作成立了虹橋開發區區政管理辦公室,對區容區貌、綠化、環衛、道路等進行統一管理,使行政管理手段和市場運作手段相互結合,相得益彰,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此外,虹橋開發區是最先設有領事館區的國家級開發區,日本、新加坡、韓國、澳大利亞、泰國等多國領館落戶其中。

營造良好外商投資環境

如今,虹橋開發區由外到內都換上了“新顏”。

為實施“造林引鳥”戰略,利用外資致力於基礎設施建設,搞好“七通一平”硬件環境。經多年努力,開發區內交通便捷,設施完備,區內採用雨、汙水分流、雙路供電、自控燈光系統及寬帶有線網絡系統,建有專用加油站和電信局,並建有大型公共綠地、大型購物中心、大型地下停車場,區內環境日趨完善。

在軟環境建設方面,開發區形成了完備的對外服務體系。上海市外國投資促進中心、對外投資促進中心、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等都設在開發區內。開發區還曾建立了“一站式” 服務體系,海關、商檢、外稅、銀行、保險、郵政、運輸、進出口代理等單位均在開發區設有辦事機構,使虹橋開發區成為外商青睞的投資“熱點”。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虹橋開發區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據虹聯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僅以2017年一年為例,虹橋開發區內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42.34億元人民幣,上繳稅金19.04億元人民幣,利潤總額20.08億元人民幣,體現了中國經濟技術開發區集約開發、少用地、多產出的突出特點。同時,開發區商貿功能所形成的資金、信息、技術、人才等方面的集聚,對周邊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卓有成效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與此同時,長寧區政府搶抓機遇,依託虹橋,發展長寧,以0.65平方公里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以對外貿易為特色,大力發展周邊區域,形成虹橋國際貿易中心,與中山公園商業中心、臨空經濟園區共同形成虹橋涉外商務區三大組團,推動長寧區經濟高速發展。“十二五”以來,虹橋國際貿易中心實現稅收佔全區稅收的比重始終保持在25%以上,為全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