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型人格該如何改變

所謂迴避型人格,簡單的說,就是與別人交往的時候,畏首畏尾,內心極度自卑。面對挑戰多采取回避態度或無能應付,總希望被他人所承認和接納,但又害怕做錯事而遭譴責,內心衝突不安,適應困難、避免社交、無能感和過分的自我否定性評價。這種心理往往是不能被有效控制的,如果能夠克服它,就不能算是迴避型人格。通常情況下,這種人的內心比較封閉,非常恐懼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想法,帶有強迫性、盲目性的特點。

迴避型人格該如何改變

表現多種多樣,主要有下列特點:

1、因為害怕批評、遭到反對或拒絕,迴避一些涉及較多人際交往接觸的職業活動;

2、除非能確定他人會喜歡自己,否則不願意與人們打交道;

3、因為害羞或害怕被取笑,很少與人發展親密的關係;

4、沉湎於在社交場合遭到批評或拒絕的想法;

5、不參加新的人際交往場合,因為有無能感;

6、認為自己在社交方面很笨拙,個人沒有什麼吸引力或比其他人差得多;

7、極度不願意參與新活動,因為認為會因之難堪。

迴避型人格該如何改變

形成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原因:

有這種障礙的人所具有的羞恥感,是由於童年時期的內心經歷和父母訓斥造成的。研究發現,如果經常遭受父母的嘲笑,孩子就會將這種屈辱的經歷內化,形成消極的自我意象,認為自己是不值得悲哀的,也不相信會真正得到他人的愛。

應該說原生家庭父母的錯誤的教養方式是根本原因。由於父母對孩子的愛的方式讓孩子無法接受,比如中國傳統觀念: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及其錯誤的。還有父母打罵、恐嚇孩子名義上為他們好,以愛的名義用暴力、辱罵等手段教育孩子,甚至於挖苦、嘲笑、諷刺讓孩子自覺無能。

所以對於父母來說,正確的教育方式有多麼重要!至今為止,還有很多父母秉持錯誤的教育方式,或者說還在用上一代教育子女的方法再教育自己的孩子。

迴避型人格該如何改變

如果發現自己有這種心理的話,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緩解。最關鍵的是,要學會重新認識自我,不要對自己有過於完美的要求,其實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將自己的優點羅列出來,越具體越好。

同時,從客觀尋找原因,可能就是因為環境或者別人的影響,可以換一個新的環境試試。從主觀方面,每個人都會有自卑的心理,不要太過在意,順其自然即可,這樣就會減輕心理負擔。關於自卑心理的產生,可以閱讀《自卑有超越》一書,篇幅不長,見解獨到。

此外,通過自我暗示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我們可以不斷鼓勵自己,讓自己的潛意識通過不斷的刺激,從根本上改變這種負面心理。還有,應該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注意外表整潔,走路抬頭挺胸,與別人交流的時候要有眼神交流,這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其實,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只要大膽的邁出第一步,給自己制定具體的計劃,從小事去改變,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這些歸根結底,只是心理上的認識問題,關鍵在於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