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選一,湖南和湖北誰更能代表楚文化?

我去馬達加斯


謝謝你的邀請。眾所周知,楚文化影響的範圍教廣,與楚國所打下的地盤密切相關,大家都知道的老子、相傳《道德經》的作者就是楚國人,而老子的出生地位於今天的河南,楚國還包括今天安徽、江蘇(項羽四面楚歌)的一部分,所以你要我二選一回答湖南和湖北誰更能代表楚國文化確實是一個不能輕易下斷論的問題。這裡我只能孤陋寡聞地談談我的看法,希望不要貽笑大方。首先,楚國開基於一個蠻荒之地大概位於今湖北境內荊門一帶(也有的說今十堰的老河口一帶),由於楚人先祖帶領族人支持周武王伐商而得到周人默許在古湖北荊棘創業最終不斷開拓地盤而擁有周邊的今天湖南、江西、江蘇、安徽、河南等地的全部或部分,湖南、湖北在楚國存國期間始終是楚國的本部,也最能代表楚國文化。我們知道古華夏人靠黃河、長江及其支流而繁衍生息,目前出土的文物指向古文明以流經黃河的山西、河南、山東、陝西古夏商周人較流經長江的今湖北、湖南、江西等沿江居住生衍的古蠻族(暫且這樣稱呼)、吳越人等先有古文字記錄(四川的三星堆文明有人認為是商文明的一支,但爭議較大,這裡暫不歸於長江黃河兩流域誰先發現古文字之爭的範疇)普遍公認中華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從而認為黃河流域的孔孟文化等文化為中華文化的正溯,而長江流域的楚文化等只算是旁門中的一支,因此流傳至今有楚人一向“不服周”的說法,特別是湖北人把“不服周”作為口頭禪,從這一點點來說,湖北更能代表楚文化!

楚文化多以自由散漫,順其自然、無為而治但神龍見首不見尾神秘莫測這樣的字眼而被今人當作簡單的字面理解,我認為這樣自然也更符合脫下政治外衣後迴歸人性本真的當今中國人,就好比今湖南的西部眾多地區仍然流行整盅文化一樣神神秘秘而保留古楚文化的古風,從這一點來說湖南又較湖北更能代表楚文化,另外自近代湖南人在驅逐滿清而不斷崛起自至出了一代偉人毛澤東救全體中國人於水火起湖南人之不畏強權勇於反抗等精神在我看來很能代表楚人雄風即楚國精神。

總之,由於篇幅所限,這裡略略的講了一下湖南湖北誰更能代表楚國這個大問題,這是一個幾天幾夜也無法講清,也根本難以講清的問題,希望發問者不要失望😞今天回答這個問題就此打住,希望能夠拋磚引玉,讓我能夠看到更多的人參與回答!


鄂東劉師傅


湖北湖南一家人,兩地人文地理、風俗、氣候、飲食都極為相似。作為楚文化核心影響區域,湖北湖南都有資格代表楚文化。所提問題從兩個方面講,一是楚國國都核心區域。楚國上下八百多年曆史中,它的國都核心地大部份時間位於湖北中西部地區,就是現在的漢水中下游、江漢平原一帶,從丹江、襄陽、南漳、宜城、鍾祥、荊門、當陽、秭歸、枝城、荊州江陵等一線分佈,按現掌握的資料,國都從來沒有越過長江到湖南。從這點講,湖北更能代表楚文化。二是楚文化的發展和影響區域,就如華夏文化遺留與影響,有人說要到日本去看,特別是京都更能體現古代中國形象,還有人說中華傳統文明要去看臺灣,大陸留存狀況並不好。湖南在楚文化繼承發揚方面一直做的非常好,楚文化遺存的精髓與氣質就在湖南。但綜合起來,非要二選一,我選湖北代表楚文化。


Laowan1963


更能代表楚文化的我認為是湖北 。我們知道楚文化主要指的是楚國文化,湖北湖南都是楚文化的範疇之一(中國南方大部分省份都是楚國範圍)。但是楚國的國都郢都在今天的湖北省荊州市境內(具體地址有爭議,但是學術界主流觀點在湖北荊州),那麼顯然,湖南只是當時楚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中心,類似今天的國家首都和一二線城市的地位一樣。我們附加一張楚國的地圖

楚國的疆土在當時是非常大的,包括今天的很多省,楚文化發源於長江流域,據考證今湖北全省和河南西南部為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區,而安徽北部、江蘇北部、河南東南部是晚期楚文化的中心;湖南、江西是春秋中期以後楚文化的中心地區;貴州、雲南、廣東等地的部分地區也受到了楚文化影響。楚人的祖先來自中原地區,受姬周文明影響較多,更多了是保留了姬周文明的一些特色。

那麼咱們具體說誰更能代表出國文化或者元素呢,我們從以下觀點或者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

1、熊繹受封:熊繹受封是楚立國之始。熊繹受封之地就在今天的湖北秭歸,最早來源於先秦的《山海經》。後來隨著三峽工程搶救性考古發掘,大量兩週時期以前的地下文物出土,考證和查明,熊繹受封之地就在湖北秭歸地區。

2、虎座鳥架鼓:上圖中的倆個鳥的“圖騰”就是虎座鳥架鼓距今已經有2200多年,是國家一級文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曾經用在中國與羅馬尼亞聯合發行《漆器與陶器》特種郵票上面,做為中方的郵票走出國門,彰顯中國大千世界,代表一個國家的形象。目前該文物收藏於湖北省荊州市博物館。

3、萬福堖編鐘:該編鐘是楚國最早的編鐘,萬福堖編鐘於2012年6月18日被發現於湖北宜昌市枝江萬福堖村一處西周時期的遺址。發掘的當時,編鐘上面刻有“楚季寶鍾”,當時就引起了學術界的轟動,這對確認楚文化的都城遺址,和楚國的中心區域、以及早期楚文化的認知提供了關鍵證據。

4、屈原(湖北宜昌人)早期編著的《楚辭》,楚辭是中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對當時楚國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等進行了惟妙惟肖的敘寫,極具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5、越王勾踐劍:196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國的墓葬中發掘,現為國寶級文物,屬於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鋒利無比。

所以你問那個省更能代表楚國文化,非湖北省莫屬,湖北省博物館一直以收藏楚文化文物聞名於世。所以想要了解更多楚國文化的,不妨來湖北博物館開啟你的楚文化之旅。


怡閱荊楚


我是湖南人,我不是韓國人。楚文化的核心,比如都城是在湖北,並以此影響到豫皖蘇湘贛等地區,這是我的認識。以今天常德長沙等為代表,湖南的主要方言,都深受湖北荊漢方言等的影響。從墓葬遺地也可以證明嘛!楚文化本來就是以湖北的荊州地區為核心發展起來的,湖南歷史大都是歸屬荊州的縣郡,以後又屬於湖廣省,而湖廣省的省城就是武漢,所謂湖南省的成立,是清康熙之後的事情。要說楚文化的正源,湖南是沒什麼資格去爭的,我理解,所謂荊楚,荊和楚本就是同等,也即楚文化,荊楚文化,荊文化,這都算是一回事。所謂湘楚,是後來湖南人創造的一個概念,湘是不能與荊或楚,同等列的,湘只是荊或楚文化裡的一派支系。然而,湘雖為支系,但在近代史上,湘人卻成為了楚系最光耀的一群。從曾左平妖收疆,到黃蔡反清護法,再到毛劉等建立新中國,一部近現代史,幾乎由湘人引領寫就,這確實是湖南人的驕傲,也是楚系的榮光。可以說,湘人作為支系,在危難關頭,擔起了挽救楚文化甚至中華文化的重任!當然,光榮已是過去,歷史的英雄都已赴東流,但荊漢和三湘,還在不息奔流,她們在默默哺育新一代的鄂湘子弟,也在期待新的傳奇續章!


林林老闆


湖北是地地道道的楚國,代表楚國最大的地盤,湖北是楚國的都城,當然湖北優先代表楚文化,湖南也有楚文化,這只是以後楚國的地盤擴大,楚王南下侵略湖南,吞併了湖南的一些地盤,湖南以前屬於蠻夷族,與廣東廣西一樣屬於未開墾百越之地,南蠻人,楚王統治在韶關以北再沒有南下,因為他看到的盡是荒涼之地,以為再沒有人煙了,就停止了開撥,國界就在湖南的邊界,最先的楚國就是這些地方,到了戰國之後,春秋各國先後滅了,東面的越國吳國成了戰國的楚國,這就是現江浙滬,吳越國雖然被征服,但他們仍說的是吳越話,不甘心楚國的統治,一直頑固了幾千年的習俗不變,名議上是楚國,內心依然保留著吳越國的傳統文化,連秦始皇拿他沒辦法,只有真正的好朋友湖南人,甘心稱服於楚國,受楚國的薰陶最大,文化習俗最接近,還是湖南的兄弟最好,最義氣,甘願楚國的統治,直到現在兩省習性相同,在自家的門上掛一個牌子,叫做唯楚有才,他真正承認了自己是楚國的臣民,唯有吳越國的遺老至死口服心不服,至現在排斥我楚國的人。


波哥54542101


楚國很廣,包括了長江中下游大部地區和河南一部分。楚國都遷移頻繁,鄂豫徽都有過都城,但中心還是在湖北。但我認為更能代表楚文化的是湖南。

一、湖南人自稱楚人是99%的概率。湖北人較少。秦滅楚時,楚人大部分遷移至長江以南。而當今湖北人大都是秦的移民(可查史料)。因此自那以後,楚文化在鄂形成了斷層。

二、楚文化的核心是憂國憂民的情懷,主要起源於湖南。最重要代表人物屈原雖然出生於稊歸,但他作為第一個愛國詩人的思想和情懷的形成以及《楚辭》的創作都在湖南。文化是流動的,不能說出生地以及有幾個王墓就是文化主流。

三、楚文化的傳承者是湖南。因屈原而形成的端午系列文化是湖南開創的,屈原的愛國情懷從他投江那一刻便在湖南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四、楚文化的發揚光大者是湖南。學術上能稱文化的沒幾個地方,湖南就有湖湘文化。其核心是楚文化中的復國愛國憂國憂民情懷。其平臺是四大書院之首的嶽麓書院,程朱王等許多大師在這講學,燻淘了一代代湖湘子弟,書院大門左右“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的對聯激勵著一代代湘人。後來湖南人才輩出進而影響中國走向與此有關。屈原悲壯一躍汩羅而形成的端午文化,在湖南萌芽開花結果並影響全國而至今。


思想時空



在歷史上,荊同楚。荊楚大地的荊從何來?源於荊山。在《辭海》裡,荊山有5個。現在的荊州據說有荊山,但無可尋覓。安徽也有荊山。但是最大,最出名的就是太行山的餘脈荊山。她位於湖北襄陽保康縣。


悠久楚國800多年曆史,前300多年在襄陽保康。後500年風起雲湧,稱霸南北。漢時荊州地域遼闊。文獻記載,治所曾經在常德,襄陽,江陵。地域範圍有湖北,湖南,河南南部,廣東廣西北部。



也就是說,楚國的文化是一個很大地域範圍內存在。湖北,湖南人是楚人,河南南部,廣東廣西北部人也是楚人。歷史的存在是不能夠割裂的。


因為荊州的地域概念代替了江陵的城市概念。在人們的頭腦裡,就形成了荊楚就是湖北的映像。所以楚國人就認為是湖北人。其實楚國人,楚文化區域,包括了湖北,湖南人,也包括河南南部,廣東廣西北部人以及文化內涵。




峴山石頭


作為一個湖南人來答!

湖南和湖北哪個更能代表楚文化,毫無疑問是湖北。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楚國是以湖北荊州為核心發散開來的,也包括湖南、安徽等地。



正所謂一脈相承也不為過。

而且兩湖不分家。

後還有設湖廣行省,本來就是兩兄弟,今天卻因為討論誰是正宗就沒意思了。

這些從稱呼就可以看出來。



湖北有荊楚大地之稱,還有楚天都市報等楚字頭為名的報刊;而湖南也有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的湘楚文化精神。所以,楚文化撇開哪一個都不行。

但是,看到有的湖北人對此秀優越感,就寒心了。



我們湖南不會去搶楚文化的頭銜,因為我們也有自己驕傲的湖湘文化,雖底蘊不足,但近來以來,敢為人先,開拓進取,才有了湖湘人材半國中之說。

所以,請不要說我們什麼總是在消費屈原,抱楚文化大腿,謝謝!


鹿遙知林深


研究楚文化離不開兩湖,兩湖是楚文化的發源地。張正明教授的《楚文化史》正是基於這一點。他歸納的楚文化六要素(哲學,楚辭,青銅器,絲織,髹漆,度量衡),除了“老莊哲學”之外,都是兩湖人民共同創造的。如屈原的《天問》,有研究者認為“與湘鄉苗族史歌《加》驚人的相似”。宋問的《招魂》是在孱陵澧縣居住時完成的。又如青銅器“失臘法”精密鑄造,離不開湘西麻陽。絲織離不開漢壽,益陽。漆木器離不開沅陵。

因為兩湖共同創造了楚文化,歷史上一直將兩省視為一地。直到晚清,因“圍湖建垸”發生爭執,才被迫劃分兩省。近年來,有人極力去楚文化帽子,提出“瀟湘文化”新慨念。理由是楚國只統治湖南一百年。但據湖南歷史考古研究院柴煥波教授《武陵山區古文化概論》介紹,楚僅從設置黔中郡和蒼梧郡開始,在湖南的存在有500年,包括移民地汩羅,常德,大庸(今張家界)。

本來是一體,今日分南北。楚文化在洞庭湖畔生根茁壯成長,成為華夏文明源泉之一。若問誰能代表楚文化,應在老荊州。


嚴家慶


湖南、湖北跟楚文化有著深遠的關係,兩湖歷史上本來就是一個地區,湖北、河南為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安徽、江蘇、河南東南部是晚期楚文化的中心;湖南、江西是春秋中期以後楚文化的中心地區;貴州、雲南、廣東等地的部分地區也受到了楚文化影響。

湖南文化被稱為湘楚文化

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

湖南人勇敢尚武、臨危不懼。歷史上湖南湘軍、廣西狼軍、巴蜀川軍以驍勇善戰聞名於世

楚湘大地受楚文化薰陶影響深遠,樂觀向上是湖南人標誌。

嶽麓書院的正門掛著一副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嶽麓書院是湖湘文化的中心,湖南是楚國故地,一直以來被稱作楚地。古長沙繼承了楚國文化,五代十國時期的南楚將湖南作為政治中心。

到底誰代表楚文化?湖南湖北都繼承和發展了楚文化,我覺得湖北湖南兩個地方都能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