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一碗水,成就我的婚姻-祁世彬

母親的一碗水

一、認親

一九五八年的六月,嬌陽似火,正是三夏大忙時候,火辣辣的太陽,把社員們曬的汗流浹背,前丁村的村口有倆個小女孩正在路邊玩耍,大的大約有十四五歲,小的有十二三歲,正當倆個人玩的高興時,一個大約有三四十歲的中年婦女來到了她們倆的面前,

說: “這倆小妮你倆能不能給我端口水喝?”

倆小女孩上下打量著她,

說: “你是幹啥的呀?咋會到我們這村要水呢?”

中年婦女說: “我去走親戚,走路也走累了,天熱我也有點渴了,剛好看到你倆在這玩,(那個年代出行沒有自行車全是步行,路上也不象現在,村村都有個小賣部)順便歇歇討口水喝”。

倆個小女孩聽後,才知道是走親戚的過路人,小女孩的家就在路邊,小女孩回屋端來了一碗涼開水,恭恭敬敬的遞到了中年婦女的手裡,她接過水咕嘟咕嘟一飲而盡。這時候她喝完了水,就問倆個小女孩,你倆姓啥叫個什麼名呀?家裡都有誰?

大的說:“俺倆都姓丁,我家有父親母親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我叫個付學。”

然後指著小女孩說:“她叫秀玉,沒有父母了就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還有一個小弟弟。”

她聽後也不知是出於同情,還是出於感激給自己端了一碗水的緣故,就說:“我是北大楊莊的,今天是去堰河閨女家。(以前的堰河和前丁都是在唐河東岸,漲水後才搬致現在的崗上)你倆挺懂事,願不願意做我的乾女兒?願意了就認你倆做女兒,以後就是你倆的娘。”倆個小女孩笑著說願意,特別是小的,更是高興想著自己也有個娘了,就這樣在路邊認下了一個乾孃。這正是:

路邊端水認乾孃

自此一別兩茫茫

二十八年重相見

成全兒孫好姻緣

母親的一碗水

二、重逢

一九八五年的農曆三月,陽光明媚,春暖花開!楊柳綠,梨花謝,桃花正旺,黃瑩鳴,百靈歌唱,到處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那年我剛滿十八歲,加上兄弟妹妹們都在唸書,再加上本來自己學習不好,就不想再上了,這樣還能為家裡減輕一點經濟負擔,又能在家幫父母乾點活,也好讓弟弟妹妹們能更好的學習,就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退學回家務農。

從此以後我就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青年農民,跟著父母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就這樣春種秋收,有忙有閒,太重的活和雜活父母也不讓我幹,那時剛散了生產隊,分組單幹才三四年,一般留有春地的,也都種上了春紅薯和春棉花,記得到了農曆四月,離收麥還有個把月,才下了一場雨,天晴後人們都忙著鋤春作物。

有一天上午我鋤完地回家,看到屋裡坐一個陌生的老太太,滿頭白髮卻精神抖擻,看上去有六十多歲,(八十年代的人們四十歲看上去就像現的七十多的人)母親看到我回屋了,趕緊從廚房出來說,娃!這是你婆趕緊叫“婆兒”,(婆,在我那裡就是姥姥外婆的意思)。

我當時挺納悶,心裡想著自從自己記事起,就沒有見過自己的外婆,今天怎麼突然出現了一位老太太,母親還讓叫婆,心裡想歸心裡想納悶也不行,母命難違呀,

我就趕緊說:“婆兒來了!”

喜的老太太連聲說:“嗯!嗯!來了!”

接著又說:“這是孩子,真快一轉眼可都長成人了!”

母親也笑著說:“可不是嗎,今年就十八歲了。”

這時我趕緊去廚房幫母親燒鍋做飯,父親也從地回來了,陪婆說話,母親也走進了廚房,我燒著火母親炒菜,我好奇的小聲問母親:“媽!她是哪裡的呀? 是誰?怎麼這個時候來咱家,還得讓我們都叫婆,我婆不早就不在了嗎?”

母親笑著說:“說來話長,這是我小時候,和你付學姨一起認的老幹娘,那時候老早沒你婆了,經常和你付學姨一起玩,當時我倆正在村口玩,就是現在你這個婆,她去堰河她老二閨女家,腳也小路也遠,天也熱走累了,在村口我倆玩的地方停下來歇歇,她渴了我給她端了一碗水喝,就這樣認我倆做了幹閨女,認後當時也小記得就去看過她一次,那時候她就在她大女兒家住著了。就是現在的馬莊東邊的何莊。”

我說:“哦,怪不得讓叫婆,以前咋也沒聽您說起過呀?”

母親笑著說“那時候認個乾孃也不象現在,一年三節都去看看,那時候父母沒的早自己小,後來趕上大躍進,接著就是六零年的年稱,(年稱就是各家各戶沒食物吃)老弱病危的老早就餓死了,一直等我到你們家也沒有音信,以為可能早餓死了,所以就沒提過這事”

聽了母親的話,我終於明白了這個婆兒的來歷了。

母親的一碗水,成就我的婚姻-祁世彬

慈祥的老太太,這是我母親的乾孃,我媳婦的外婆。

這個時候飯也好了,菜也炒了七八個,我們叫上外婆兒一起吃飯,就這樣闊別二十多年的乾孃與女兒重逢有說不完的話,這正是:

乾孃母女喜重逢

美滿姻緣天促成

表兄表妹把婚定

付學大姨做媒紅

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

母親的一碗水

三、成親

轉眼到了麥子成熟的時候了,邊收邊種,把麥子全部拉到場地裡,用牛拉著石滾子把麥子的粒脫下,就這樣大約幹了半個月,把麥子收到屋裡,(那時候農村沒聯合收割機不象現在一天就把麥收完了)種上的秋莊稼也都長了尺把高,鋤完了第二遍莊稼地,也就是麥罷時節,我們這一帶的風俗該是閨女們該回孃家的時候了。

母親說;“今天帶你去走個親戚去,”

我忙問去哪?母親說去看看你婆去,然後又悄悄的說: “去了你婆在你大姨家,你這個大姨是你婆兒的大閨女,也就是我乾妹子,你叫大姨,你大姨家有個妮和你差不多大,你看看她長的咋樣,見了應該叫表妹。”

現在想想當時雖然十七八了,卻像個傻子一樣兒,根本沒明白母親的意思,不像現在的小孩子們成熟早,上小學就知道談情說愛,再不懂也得聽母親的話,讓一起去就一起去吧,記得那時候走個親戚就拿二斤白糖,比現在省事多了,我們就買了糖又買了一小袋子西紅柿,就和母親一起步行出發了,翻過了一道崗,走了一個多小時,終於來到了何莊外婆兒家,剛好也快中午了,首先出迎接我們的是大姨,然後外婆也出來了,到屋寒暄幾句過後,大姨就張羅著去做午飯,這時候一個十六七歲的妮,赤著腳丫子,兩腳泥巴,褲腿捲起老高,一個手裡提了一捆紅薯秧子,一個手裡拎了一雙花涼鞋,中等身材,紮了兩個小頭髮辮子,看樣子是在地翻紅薯秧子了,我心裡想著這個妮可能就是母親說的大姨家表妹吧,我趕緊站起身說:“表妹,擱地了!”她連忙說:“可是,你們先坐著我去洗洗去”

吃了午飯,我和母親一起回到了家裡,己經是下午五點多了,母親向父親訴說著一中午的經歷,說:“一家人都實在,姑娘也不錯,如果成親戚,算是對個好親家。”這時候我才明白,今天這走親戚可能就是叫相親,也叫見面。果不其然,父親轉過身問我:“今天見你姨家妮行吧?行了就叫你付學姨做個媒紅,再去說說給你定下親,現在都興定的早。”

就這樣我的婚事可定下了,自從見了這個表妹後,再也沒見過別的女孩兒,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一見鍾情吧!

後來才知道我母親的乾孃找到她以後,本想讓母親幫忙,給外孫女提親找個婆家,結果一看自己的乾女兒的兒子剛好十八,又因當年母親的一碗水,最終再續前緣,親上加親,讓我娶回來一位賢惠的好妻子。

一九八九年農曆十一月十二,我和“表妹”成親,這其中也有付學姨的功勞,我這段略帶傳奇性的姻緣也完美的畫上了句號。那個年代我們沒有浪漫,卻帶有傳奇,雖然不懂激情,但也算一見鍾情。

母親的一碗水,成就我的婚姻-祁世彬

1990年,我和“表妹”妻子婚後第一年的留影。

通過我的婚姻也體現出了我母親的偉大!她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風傳承,知道尊老愛幼,無私奉獻,幫助別人,昇華自己,用自己的善良與誠信換回了一個賢惠孝順的兒媳婦,並把尊老愛幼、幫助他人、樂善好施、以誠待人的良好家風傳承於我們後輩。

母親的一碗水,成就我的婚姻-祁世彬

喜公公和喜婆婆

母親的一碗水,成就我的婚姻-祁世彬

帥氣的兒子和美麗的兒媳是我們的驕傲

我的弟弟也很爭氣,現任縣級某中學校長;我的兒子也以他的善良、誠信給我們娶回了一位德才兼備,通情達理的好兒媳!在上個月結婚,我們祁家又邁進了一個新時代,在清明節來臨之際,對母親的更加懷念,也想對在天堂的母親說,這一切都與您傳承的優良家風密切相關。

謹以此文以告慰您老人家的在天之靈!


作者:祁世彬,社旗縣興隆鎮後門李村祁莊人。現常年在北京某政府部門職工食堂務工,愛好太極,崇尚生活簡樸、修身養性、積善聚德,對一切善良的人們和言行心存感恩。

母親的一碗水,成就我的婚姻-祁世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