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灣1975 唐河洪水記-姚萬福

1975年8月,源潭公社馬灣。

馬灣1975 唐河洪水記-姚萬福

天的連陰雨仍然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馬灣北河在8月6號,河水已經漲至半漕, 渾黃的河水泥沙俱下。 近午,水面出現大量魚群遷移,水面黑壓壓魚頭竄動。河裡過魚以往也有發生, 但沒這次魚多。有人喊:河裡過魚了!鄉親們男女婦幼皆赤著腳, 披著雨衣頭戴草帽, 拿著各種簡易捕撈工具紛紛興奮的奔向河邊。這次過魚,一二斤重的居多,也有五六斤重的大魚,3個小時後游魚漸少。後知消息者心有不甘,沿河岸往上游走三、四里逮魚,終有所獲。

7日中午,降雨量加大, 中到大雨, 河水很快漲平漕。河面上,從上游衝下來大量樹木、浮萍、冬瓜南瓜等雜物。時有水性好的村民下水撈取,有人一下午撈20多個大冬瓜堆在岸上,其親屬幫忙往家裡轉運。

下午,河水突然暴漲,河水漫堤,洪水打著旋渦湧進村裡,有黃牛從上游主河道沖過來,因水速湍急,已無人敢下水撈取,眼睜睜看著活牛順河沖走。至黃昏,河水把村裡住戶分割成片圍困。馬灣村北,張、姚、謝居住區,邢、王居住區,黨、劉、郭、曹、代、隨、陳、胡、楊、張居住區,霍、劉、舒、惠居住區,居民只能隔水相望,各自想法自保。

7日深夜至8日凌晨,洪水灌進屋裡,低窪處居民水已淹至屋簷。張、姚、謝居住區十幾戶鄰居,紛紛湧進姚家大院避難。張遠長家3間土牆草屋首先沖塌,木料傢什被洪水席捲而去。遠長家張嬸大聲跺腳哭嚎,暈倒在齊腰水中。

時年,我10週歲。雨夜中母親左手牽著我,右手牽著三哥,水已圍到我的脖脛,母親吩咐大哥二哥,咱一家人不要走亂。大嫂和姐不識水性,大嫂抱著一歲大的侄女紅沛,坐在剛剛紮好的竹排上。夜色下,雨還在涮涮下著,院子裡站滿了人,齊腰深的水面漂浮著冬瓜、辯瓜、梨棗等再無人問津。

就在遠長家張嬸哭涕絕望之時,周邊的居民房舍一座連著一座轟然倒塌,伴隨著房倒的巨響,總會隨之傳來房主人天崩地裂般的哀嚎: “老天爺吖,我的房子啊,叫俺這一家人以後咋過啊,嗚嗚嗚,老天爺咋不睜睜眼吖!”看到這些慘象,第一個房倒屋塌的遠長家張嬸反而心態平靜下來,算是一種另類的安慰。

是夜,母親鬆開我的手,吩咐說:“水再漲,你會扒扠(游泳)幾下,就自己逃命吧。”我不記得當時自己怎樣回答母親,只記得游到院裡一棵桐樹旁,兩手抓住樹杆,環抱著樹,下身泡在水裡,耐心等待天明。

在眾人絕望之時,隨家大院方向照射過來一束明亮的手電筒光,雪白的亮光朝姚家大院一掃,人們以為黨中央毛主席派輪船來了,立即有人大聲呼救:救命啊!救命!

電筒光隨即掃向邢、王居住區,那裡也傳來男女的呼救聲。在這最絕望時刻,一道手電筒光讓浸泡在水中的人們看到了生的希望。救命的呼喊聲,此起彼復,一呼百應,竟然把全村各居住區的消息在雨夜中象電波一樣聯繫起來。

手電筒的主人,可能為了省電,只照了那麼幾下,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就在這時,俺家的三間瓦房,吱啞吱啞幾聲,轟的塌了。

我還沒回過神來,眾人一齊衝上屋頂,小瓦片被踩得咔咔脆響,張敬明牽著他家的一頭大豬也上了瓦上。倒塌的瓦屋,成了鄰里幾十人避難的臨時制高點。

天快亮時,有人發現水位在往下退,這個發現讓眾人興奮起來,紛紛在瓦上做個標記,活命有希望了。

院子裡水位退去時,已近中午。母親站在泥巴糊裡開始張羅災後第一頓早餐。遠遠的向邢家大院望去,邢西六正撐著小鷹船往劉家高院送人,劉長有家那片地勢高。坐上小木船的是邢西雲的愛人,我稱二奶,擔心二次洪峰再來,抓緊往高處轉移.

飛機一大早就來了,往下扔饃,大家眼巴眼望的看著,一袋子一袋子的白麵饃大都扔在水裡被水沖走了。飛機上指揮往下空降食品的是馬灣邢榮祿的兒子邢西峰,西雲的弟弟。後來他說,在飛機上看馬灣一片汪洋,他哭著尋找家的位置,根本無法識別,他只是希望家裡還有人生還,沒想到全家平安。這真是天大的幸事。

馬灣1975 唐河洪水記-姚萬福

水災後的第一頓飯是豐盛的,家裡養的八隻肥鴨子和七隻雞全部砸死鴨籠裡,眾人一齊下手,煮了一大鍋雞鴨肉湯,只是水太渾,左右鄰居也不客氣,有難同當、有福共享了。盛肉時,張書香姑盛得太滿,熱湯溢出湯傷了謝燕秋叔的脊樑。

洪水過後的第二天,飛機空投食物的準確度大大提高。村南片陶建先的父親被飛機扔下的饃袋子砸著樹叉上的廂子,廂子砸著頭不幸身亡。

雨夜的手電筒是誰照的已無法考究,根據馬灣張氏家譜記載,當晚張靖宇家旗杆院避難人數達500多人,院內水深不過尺許。

這次洪水,官方稱是數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唐河水至馬灣河面寬至14裡,東邊達到源潭東龔崗,西達代店崗半腰。馬灣村500多戶房舍全被淹沒,莊稼盡毀,房子多數倒塌。

馬灣1975 唐河洪水記-姚萬福

災後,黨中央毛主席向災區人民發來了慰問電。全國各地人民響應號召,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寄來了衣服、被褥和各類食品、學習用具。災後重建工作也按步就班展開,馬灣人從災難中挺過來,開始了新的生活。

( 姚萬富 )

史料:

1975年7月31日,第三號颱風在美國關島附近的洋麵上形成,颱風形成後向西北方向移 動,8月3日颱風穿過臺灣中部,8月4日上午2時在中國福建省的龍巖登陸,然後經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最後返回湖北消失·8月5日颱風雨區中心移到河南省南部,一日最大雨量為672毫米,8月6日暴雨強度減弱,一日最大雨量仍有514毫米,8 月7日暴雨強度增加,一日最大雨量達到1005毫米。無論是一小時的暴雨量,還是三小時的暴雨量,無論是六小時的暴雨量,還是十二小時的暴雨量,無論是一天的暴雨量,還是三天的暴雨量,這次暴雨都創造了大陸氣象站的最高記錄。

當時最大的兩個暴雨中心,正好位於淮河上游的板橋水庫和石漫灘水庫的上游,三天的降雨量超過1600毫米(當地年平均降水量為800毫米),就是說,三天的降雨量比平均兩年時間內降的雨水還多。暴雨發生之前的幾個月中,河南南部降雨很少,正出現旱情,農田缺水,大部分水庫蓄水位很低,不能滿足灌溉和供水的需求。

8月4日該地區受颱風影響開始降雨,人們還以為是天上降下了及時雨,各地水庫紛紛開始蓄水,抬高水位,用於抗旱。這個蓄水過程持續到8月7日,由於降雨量大,水庫又只蓄不放,水位上升很快,水位上升到水庫正常蓄水位,繼續上升到最高蓄水位,超過警戒水位,最後板橋水庫和石漫灘水庫和竹溝、田崗等幾十座中小型水庫發生漫頂潰壩。

水庫潰壩的時間發生在8月8日凌晨一時左右,當時人們還在夢鄉之中,潰壩的洪水衝潰了河堤,將下游的村莊和房屋一掃而光,總計毀房680餘萬間,位於水庫下游,與洪水流向垂直的中國最重要的鐵路幹線京廣線也被沖毀一百多公里,一些區段鐵路線被衝得蕩然無存,一些區段的鐵路線成了麻花形。京廣線中斷18天,最後不得不採取爆破開口分洪的手段,分別在淮河中下游多處採用爆破的手段,炸燬堤壩以分洪,以增加受災面積來減小潰壩洪水的毀壞力量。由於時間緊迫,許多居民沒有事先得到消息,根本來不及逃離,死於爆破分洪的洪水。這次災害涉及20多個縣市,一千二百萬人,直接經濟損失約為100億。


相關文章導讀:

1、75.8唐河大水紀實 新野 王雲強

2、經歷75.8洪水 社旗 魏春明

3、也談《經歷“75.8”洪水》社旗 張成山

4、駐馬店75.8大洪水視頻曝光!當年的畫面你還記得多少?


作者簡介:九妮,名字 姚萬富,唐河縣源潭鎮馬灣人,參加過對越自衛還擊戰,寫下如戰地日記《永遠的十八歲》、《鄉情》等膾炙人口的文章。

馬灣1975 唐河洪水記-姚萬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