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晓冬今年12岁,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调皮鬼,而且经常不听父母的安排,只要是晓冬觉得不喜欢的事情,他绝对不会做,父母根本没办法改变他。更严重的是晓冬的脾气非常坏,只要父母对他稍有批评,他就绝食抗议,对父母置之不理,让父母又气又急。

晓冬的父亲表示,他们两口子工作都比较忙,平时抽不出什么时间陪孩子,更别提听孩子说什么;家里的事情从来都是他们说了算,晓冬没有什么发言权,偶尔不听,他们就会骂或打孩子;晓冬小一点的时候倒是很服从,到了六年级以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想跟孩子聊聊原因吧,孩子却越来越孤僻,跟他们没有话说,一回家就把门关上,他的房间什么都上了锁,连个笔记本都用小锁锁着。

逆反心理: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 “不受教”、“不听话”,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不良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孩子逆反心理。家长简单粗暴或命令式、封建家长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对孩子各方面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都会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孩子又找不到合理的方式宣泄时,便会对家长所进行的教育产生抵触,出现逆反心理,甚至出现一些反常行为。比如上文中提到的绝食之类。许多青春 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另外,很多父母认为自己的举动是爱孩子的,关心孩子的,其实不然,父母对孩子给予的关爱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多,容易超过孩子可以承受的程度,也会抑制孩子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样,易产生逆反心理。

受社会环境影响。社会上一些品行不端的少年,抽烟、喝酒、打架,如果常与这些年龄比他大、习惯不好的人交往,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一种成熟的标志,并以他们为榜样。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这使孩子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其实,孩子的逆反心理并不可怕,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孩子长大的,我们也曾经叛逆过,推己及人,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来思考,只要善于引导,孩子就会健康成长。心理专家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多听听孩子说话。当孩子认为父母是可信任的时候,就会畅所欲言。家住石峰区的琪琪同学曾在湘潭读寄宿制初中,一上初一,学校的作业就相当多,孩子感觉压力很大。有一天,老师打电话告状,说琪琪在学校没有完成作业,希望家长能够帮着说说孩子。她的母亲在孩子周末回家后,并未训斥琪琪,她认真地听了孩子的诉说,并表示了对孩子的同情,还与孩子共同寻找今后如何学习的方法。从这以后,琪琪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无论什么事情都会告诉她的母亲,并与母亲共同想办法。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二、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天元区的周同学从小就学习打篮球和画画,两个学习的地点一个在荷塘区,一个在石峰区;周同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独自到这两个地点学习。有一回,因为公交线路调整,他差点找不到回家的路。当他打电话向父亲求援时,父亲并没有马上去接他,而是在电话里告诉他找警察询问,并相信他可以自己解决。上了初中以后,周同学很多事都是自己拿主意,即使去省会比赛,都是一个人去。所以,在青春期里,周同学就像个小大人似的,会替父母考虑,知道自己要努力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异样的情况出现。

三、懂得表扬孩子,适当肯定孩子。恰当的表扬可以使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其进取和自信,而且对孩子的行为起到导向作用。小刘同学现在芦淞区一所初中就读,他的母亲告诉记者,小刘不算智力很高的孩子,这一点,做父母的心里有数。但,从幼儿园起,只要小刘有一点点进步,他们就会夸奖他,当然,也会适度地敲敲他。孩子上初中以后,学习上明显有点跟不上,孩子有些心灰意冷,性格也闷了很多。他们便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长处,比如运动会报名跑步,学校的卡拉OK赛唱首歌,孩子获得了几次名次后,自信心明显加强,现在,学习劲头也上来了,让他们很欣慰。小刘的父亲说,其实很多孩子可能什么特长也没有,做父母的就要仔细发掘他的优点,即使在家帮忙做个事,或者跟同学处得不错,都可以夸奖一下,可以看到因为家长的赞赏,孩子慢慢变开朗;但是,对青春期的孩子,也不能一天到晚表扬,必须懂得何时表扬,何时敲一敲。

(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