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雲·孟萱工作室」頭伏餃子二伏面?這事得從兩漢三國說起

這周入伏

大家感覺天氣悶熱嗎

自己的命

就是空調給的了~

「津雲·孟萱工作室」頭伏餃子二伏面?這事得從兩漢三國說起

“伏”,代表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

伏天自然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天氣預報也說

最近幾天大天津連著高溫悶熱

甚是“應景兒”。

「津雲·孟萱工作室」頭伏餃子二伏面?這事得從兩漢三國說起

而從古至今

中國人重要的節氣裡都有各種吃的習俗

咱們天津人有一個口頭語,叫

“頭伏餃子二伏面”

說的就是這入伏後的習俗

然而

您知道為啥頭伏要吃餃子

二伏要吃麵嗎?

頭伏為啥吃餃子呢?

「津雲·孟萱工作室」頭伏餃子二伏面?這事得從兩漢三國說起

頭伏吃餃子,餃子在中國出現的歷史時間已有一千多年。

其實也是咱們北方重要的年俗之一

這個時候吃餃子

其實是有很深寓意的

1、“元寶藏福”

漢代東方朔在給《郊祀記》註釋時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開,故為臧伏,因名伏日也。”

這話就是說過了夏至,天氣一天比一天短,陰氣放射,因為太陽餘威還沒有過去,壓制著陰氣,所以天氣還炎熱,所以叫“伏天兒”

而從網上查到資料顯示,餃子最初稱“餛飩”。

「津雲·孟萱工作室」頭伏餃子二伏面?這事得從兩漢三國說起

據史載: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一書中就記述一種餛飩食品:

“今雲餛飩,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

很熟悉吧?

到清代時吃餃子稱為煮餑餑

餃子也叫“伏(福)貼”或“貼伏(福)”

“伏”與“福”諧音,有納福寓有吉祥富貴之意。

此外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進入伏天,是頭伏第一天

庚屬金,庚日避伏

餃子像元寶,是金,金寶長伏

所以,你們頭伏吃的餃子諧音諧意就成了“元寶藏福”

「津雲·孟萱工作室」頭伏餃子二伏面?這事得從兩漢三國說起

以前頭伏都要到郊區祭祀,祭品就是餃子

頭伏吃餃子

既是民俗,又是應時應景的傳統食趣。

2、方便開胃

餃子最大的優點就是方便,有葷又有素,既是主食又是副食。

家人團聚時多做幾種餡,對於攝入營養的多樣性更是錦上添花。

而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津雲·孟萱工作室」頭伏餃子二伏面?這事得從兩漢三國說起

3、享享口福

過去,入伏之時恰逢麥收不到一個月,家家有糧

就利用這個時候享享口福

又有“好吃不如餃子”之說,因此餃子自然成為首選

而今,餃子已不是什麼稀罕物

人們一年四季想吃就吃

不用等到“頭伏”、“冬至”、“除夕”

「津雲·孟萱工作室」頭伏餃子二伏面?這事得從兩漢三國說起

不過雖然餃子餡兒葷素皆可

但按照傳統“頭伏”吃餃子不吃肉餡,而是吃素餡!

而且時至今日,素餡餃子也被代表一種健康飲食

想吃大肉丸的,您先忍忍吧~

那麼,二伏為啥吃麵呢?

二伏已是暑天最熱之時,北方人都喜歡在此時製作簡單而又順口的麵條做主食,所以稱“二伏面”。

古時人們稱麵條為“湯餅”和“不託”。

在張岱寫的《夜航船》一書中就有“魏作湯餅,晉作不託”之語

麵條就是由湯餅逐漸為面片湯後發展而成。

「津雲·孟萱工作室」頭伏餃子二伏面?這事得從兩漢三國說起

伏日吃麵

這一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

據史料記載,《魏氏春秋》說:“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

「津雲·孟萱工作室」頭伏餃子二伏面?這事得從兩漢三國說起

那麼伏天本已酷熱難耐

人們為什麼還吃淌汗的熱湯麵呢?

南朝古籍記載,

“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

就是說古時人們認為農曆五月是惡月

到了六月就應該辟惡

而位於北方地區的主要農作物為小麥

在新麥收穫之時

人們認為用小麥磨出的新面製作喜面是喜慶豐收的最好方式

「津雲·孟萱工作室」頭伏餃子二伏面?這事得從兩漢三國說起

當然,吃麵條不但能滿足人們的口腹需求

而且吃著巧手製出的眾多樣式的麵條

也為生活中也平添了很多樂趣

「津雲·孟萱工作室」頭伏餃子二伏面?這事得從兩漢三國說起

人們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另一個原因在於

這樣有利於通過排汗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

這也是中醫養生專家一直提倡提倡的“以熱制熱”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