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津雲直擊」他還不到20歲,來戒毒所前根本不知HIV是什麼……

  強子到今年7月就滿20週歲了,“牛隊說如果我表現好,要給我在隊裡過生日。”記者在天津市青泊窪戒毒管理所見到強子的時候,他的眼裡透著少有的期待,很真也很讓人心痛。20歲的年紀,本該有肆意揮霍的青春,而強子卻在戒毒所裡期待著他人生的第一個生日。兩次自殺未遂,吸毒卻不幸感染HIV是強子在來戒毒所之前的生活……

  強子出生在河北灤南的一個村子裡,父親常年酗酒,母親早已改嫁。這樣的成長環境讓強子從小缺乏安全感,膽小,自卑。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發現自己的性取向和別人不同。一次偶然的機會,強子從同村的小夥伴那裡知道一個網站,“聽說那裡有很多跟我一樣的人。”這是強子對那個圈子的唯一認知。

  就這樣,強子有了自己的“朋友”,但是,和“朋友”在一起,他總是覺得不自信。慢慢地,強子跟“朋友”學會了吸一種叫做“白麵”的東西。“我只有在吸白麵的時候才會覺得自己被尊重,才能讓自己自信。”說到這時強子的眼裡溼潤了。

  後來強子所在的圈子因為吸食毒品被天津公安機關發現,強子被送到了天津市青泊窪戒毒管理所,在入所體檢的時候,被查出感染了HIV病毒。

  牛勇是天津市青泊窪戒毒管理所三大隊大隊長,就是強子口中的“牛隊”。“強子現在被安排在所裡的HIV病區,他來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吸毒意味著什麼,HIV又是什麼,他為什麼會得HIV,什麼時候得的。”

「津雲直擊」他還不到20歲,來戒毒所前根本不知HIV是什麼……

工作中的牛勇

  牛勇坦言,目前戒毒人員的年齡結構正在逐步年輕化,自2009年4月以來,19至35歲人員最多,佔52.6%;從吸食毒品種類來看,吸食傳統型毒品的佔比越來越少,目前僅佔18.3%;吸食“冰毒”等苯丙胺類新型毒品的,佔80.6%。從文化程度上看,大專以下文化佔95.5%。“而且強制隔離戒毒次數二次以上的佔42.2%。‘一朝吸毒,終生戒毒’絕不是危言聳聽。沾染毒品,一次兩次就夠了,但是擺脫毒品很可能是一輩子的事。”

  王懷禹是天津市青泊窪戒毒管理所管理科副科長,在戒毒一線26年。“這些年,我們接觸過的戒毒人員不下幾千人,他們大多都是想戒毒,但是卻被戒毒嚇倒了。王懷禹告訴記者,來戒毒所的戒毒人員,一般3個月就可以生理脫毒,但是最困難的是心理脫毒。以抑制劑海洛因為例,一般吸食一到兩次就會產生依賴。但是目前的毒品市場,多數情況是以販養吸,因為毒品價格昂貴,所以吸毒人員一般通過販毒來支撐自己吸毒。

  “比如張三購買了5g毒品,他自己留了2g,將剩下3g摻雜一些有依賴性的藥物,混成5g,賣給李四。這樣李四購買的毒品純度就會降低。按照這個市場,一般到最後他們購買的毒品純度大概在20%-30%之間。如果趙五一直吸食的都是純度20%的毒品,那麼他一般不會致死。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吸毒會致死呢?因為如果有一天,趙五買到的毒品純度高於20%,那麼他很快就會吸毒過量而死。所以這個過量,是一個相對的詞,並不是他們自己能控制的。”王懷禹說。

「津雲直擊」他還不到20歲,來戒毒所前根本不知HIV是什麼……

王懷禹在戒毒一線工作了26年

  王懷禹說,多年的戒毒工作,有個人給他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他就是張國武,今年52歲了,現在是天津某建材公司的老闆,身價千萬。

  張國武剛進來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幻覺,每天睡覺前都要對著窗戶的方向磕幾個頭。而且經常從睡夢中驚醒,大聲叫:“不要殺我”。“吸毒者經常會出現幻覺,在我們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他們是非常痛苦的,但是張國武屬於意志力非常堅強的,我們在他清醒的時候對他進行各種心理疏導,比如讓他學習國學知識,練習書法。老實說,我們的戒毒方法是因人而異的,但是這主要取決於戒毒者的決心,張國武那時候經常跟我說,自己一定要戒毒,要重新生活。” 王懷禹說。

  因為吸毒讓張國武當時的生活已經十分窘迫,所以他從戒毒所出去以後,就去五金城送貨。後來又幫櫥櫃商做代理,有了一些積蓄後開始做建材生意。慢慢有了現在的身家。“因為生活越來越充實,張國武十年間沒有復吸,成為近年來我們所戒毒最成功的例子。”王懷禹告訴記者。

  “我們做的是強制隔離戒毒工作,所以才更關注如何讓更多的人遠離毒品,更關心如何讓吸毒人員迴歸社會後不再復吸。”這是牛勇、王懷禹這樣在戒毒一線的工作人員的心聲。據瞭解,目前,全國現有吸毒人員250.5萬名,天津雖不屬於毒品問題嚴重的地區,但受國際毒潮持續氾濫和國內毒情小氣候的影響,仍處於毒品問題蔓延期,毒情形勢不容樂觀。

  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就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禁毒工作事關國家安危、民族興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鬥爭就一日不能鬆懈。要堅持關口前移、預防為先,重點針對青少年等群體,深入開展毒品預防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形成自覺抵制毒品的濃厚氛圍。

  而天津,也在這場新時代的禁毒人民戰爭中探索實踐戒毒宣傳工作新模式,構建面向全社會的毒品預防戒治教育體系。(津雲新聞記者 柴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