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毛筆字是先從筆畫入手,還是先臨帖?

kayki


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法,有從筆畫入手的,有直接寫字的。但我主張直接臨帖。

我認為,結構好比人的骨骼,筆畫好比骨骼上的血肉。沒有骨骼,血肉將怎麼依附呢?

同一橫畫,在不同的字中寫法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學習筆畫不能離開具體的字。我們不可能練好一個個筆畫,再去拼湊成字。

其實,這個問題有點類似總有人問,是先練習筆法還是先練習結構。這也是由趙孟頫的“筆法千古不易”,與啟功的“結構更重要”,所引發的討論。我覺得趙孟頫是從根本上來說的,從書法發展的長河來講的,而啟功是從具體的學習來講的,是從一個小的時間段來講的。也就是說,筆法千百年來是不變的,但我們學習書法要從具體的結構中、具體的字中來學習筆法。

當然,當書法練到一定程度了,可以總結筆畫的一些基本規律。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初學書法,練習筆畫也屬於臨帖的一部分啊,練習筆畫也是臨帖的一部分。

這個問題可以理解為,初學書法是先練習筆畫,還是直接練習帖上的單字。

我個人認為還是要先練習筆畫的,尤其是初學書法。筆畫是漢字的組成部分,所有的字都是由筆畫和偏旁部首組成,筆畫練不好,單字肯定也是練不好的。


學習一樣新東西,每一種方法都可能通向成功,但總有一種方法是適合大部分人的,就比如學車,有些人直接開著上路就會了,但大部分人還是要從壓離合開始,在駕校裡一步一步的來。

因為這是前人總結出來的,最有效、最科學的方法。

當然,先學習筆畫也不是說非要把筆畫寫的十全十美才去練習單字,掌握了基本的寫法,會寫了就可以去單字中練習了。

就是非追求完美,那估計這幾年你也學不了單字了,更寫不出書法作品了。

你覺得呢?


不二齋


從這個題幹來看,你把學習筆畫和臨帖分離開來,這是認識上的誤區,不可取。學習毛筆字,正確的方法是臨帖,臨帖過程中先從基本筆畫入手,第一階段重點臨寫基本筆畫,第二階段重點學習偏旁部首,第三階段重點學習字形結構。

下面以學習顏真卿《多寶塔碑》為例,簡單說明:

1、第一階段,開始單獨臨寫筆畫,然後在一個完整的字裡臨寫筆畫,書寫中注意體會


2、第二階段臨帖,在一個完整的字裡體會臨寫偏旁部首


3、第三階段:臨寫過程中學習字的結構造型,掌握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包圍結構等等的書寫方法。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和有同樣疑問的朋友們有所幫助。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漫漫書法路,加我不孤獨!

歡迎書法同道關注“麓風軒”,一起交流學習,共同進步。


麓風軒


臨帖摹帖,但是需要說明的是,目前市場上的多數書法入門字帖,一般都是從點、橫、撇、捺等筆畫講解開始,逐步地由淺入深,由筆畫少到多進行的,除非那種專門的字體、碑文等作品,是沒有這些筆畫講解的,當然,這樣的字帖一般是進階後臨帖摹帖用的。

對於書法筆畫的入門階段學習,當然是對照字帖進行臨帖摹帖,當然,如果有視頻類教學,也可以進行輔佐,相信這樣掌握快一些。

臨摹中必須臨摹結合,先摹後臨,既得古人的用筆方法,又得古人的結構規律。練習時可以採用先摹後臨,再反過來摹,摹完再臨。或者採用雙鉤的方法來研習結構規律。摹臨穿插,取長補短,效果極好。臨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後下筆。下筆要準,先形似,後神似,以求形神兼備。臨摹後要反覆對照檢查,總結經驗教訓,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訓中成熟。

我覺得習字最重要的是踏實下來。

臨帖、拓貼,不管哪種,不是草草了事,也不是“畫字”,最重要的是踏實下來,寫過了,分析分析,自己差在哪?是不是中鋒行筆、頓筆不足之類的。再次,踏實,貴在堅持,都說習字,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隨著每日功課練習,總會長進,只不過這不是一朝一夕,是個漫長過程,你不容易發覺而已。

臨習文徵明小楷,半年……我拿出當初的和現在的比較,多少有些進步的。

最後一圖是練習了4-5月時寫得,其他為近期。





董一點和董事兒


如果是零基礎學習毛筆字,也就是初學毛筆字,應從基本筆畫開始入手。如果是稍微有點學習毛筆字的基礎,那就直接可以進入臨帖程序。

臨帖,剛開始應該下功夫摹臨一段時間,把基本筆畫都牢牢掌握後,再進行對臨程序。摹臨一遍,比對臨二十遍的效果還要好。這是我的學習毛筆字的經驗。有不少人往往把摹臨都忽視了,認為那是小學生們應該做的,自己是成年人了,再行摹臨,那不是讓別人笑話自己嗎。其實,這個想法是極為錯誤的。學習毛筆字,是你自己的事,為什麼怕別人笑話呢!


摹臨一段時間後,就可以進入對臨階段了。對臨階段可能要時間長一些,少則兩到三年,多則三到五年,甚至還要更長的時間。對臨時,可統篇臨,可選字臨,也可以一頁一頁的臨。總之,不管怎麼去臨,都要把字臨得像,臨得有神韻,而且還要認真,更要持之以恆,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臨帖,要專工一帖,不可隨便換帖。認準一個帖子,工上三到五年,字就有五六分像了。

對臨幾年後,根據個人的進步情況,可進入背臨和意臨,當把字臨到七分像時,就可以出帖了。


出帖時,可先嚐試集字創作,之後,視情況進行書法創作。在創作時,在七分像的基礎上加上三分自己的東西,就可以了。

說明:圖片源於網絡。本答題為手打原創。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各位網友留言和評論!

謝謝各位網友的關注,支持!


中州耕牛堂主


一、臨帖為先,筆畫學習服務於臨帖

這個問題其實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我的觀點是臨帖開始,對於筆畫做初步瞭解學習即可。因為我們最終對於書法的學習是要落實在每一個字、每一個作品的書寫上的。

因此,對於筆畫的學習,當然要有一個輕重,也就是說最後要落實的是每一個字的具體安排上。我想,是從來沒有一個書法家,靠著只寫漢字筆畫,就可以把書法作品寫好的。

二、只學筆畫,不會寫字

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有些人學習書法的時候,寫單個的筆畫寫的很成功,然而當你讓它把這些筆畫組合成一個字,他便沒有了辦法。

最簡單的例子是,有些人學會了橫和豎這兩個筆畫之後,再讓他寫一個橫加豎的字——十,它便沒了辦法,不僅結構上把握不準,對於筆畫的書寫,也沒有他單單寫筆畫的時候寫得好了。

而之所以造成這樣現象的原因,就在於筆畫的筆法學習和漢字結構的學習之間的斷裂。

三、筆畫和結構不可割裂

中國書法的三個基本要素筆法、結構和章法缺一不可。我們去看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稿、蘇軾的寒食帖,這些被譽為天下三大行書作品的書法,可以看到,他們都是筆畫、結構、章法的佼佼者,他們在這三個方面達到了完美的融合,高度的一致和統一。

但是我們去想,王羲之在寫蘭亭序、顏真卿在寫祭侄稿、蘇軾在寫寒食帖的時候,他們哪一個部分是想到了筆法呢?那一個部分是結構?那一個部分是章法?

我想,他們在書寫這些作品的時候,沒有也不需要想這麼多的,他們肯定不會,一邊寫,還一邊想著,這一筆,筆畫要怎麼擺,那一筆結構要怎麼壓縮、擴大,這一個字和那一個字要怎麼安排的疏密遠近。如果他們這樣算計安排,估計也成不了大書法家。

如果書法作品都可以這樣計算,都可以這樣分割,那麼我想,這些書法作品就不是藝術了。我們之所以隔了幾千年,仍然去欣賞他們、讚賞他們的書法作品,是因為這些書法作品都是藝術,都是不可以被製作出來、被計算出來的。

所以這些書法大家,歐陽詢、王羲之、顏真卿、趙孟頫、蘇軾,他們寫書法作品,就是在寫書法作品,他們不會割裂筆畫、結構、章法這幾個部分之間的關係,他們就是很自然、很流暢的書寫。

而我們學習書法的過程,也要這樣!

四、掌握平衡

但是,我們說,讓初學者去學習過於複雜、筆畫過多的字,實在是強人所難。這也是很多初學書法的人辦不到的,那該怎麼平衡二者之間的關係呢?

我覺得可以遵循以下幾個步驟進行學習:

第一、選字臨帖

選字臨帖,就是挑選幾個有代表性的字例進行學習。選字的時候,我們應該選擇那些筆畫比較少的字,這些字,因為筆畫少,可以很好的鍛鍊我們的筆畫,讓初學書法的我們筆畫得到鍛鍊,同時也不會讓我們完全割裂了筆畫和結構之間的關係,一舉兩得。

第二、由簡到繁、由難到易

比方說我們學習歐體書法九成宮,開頭幾個字,“九成宮醴泉銘這幾個字,其中比較有學習價值的,是“九成宮這幾個字,當然不是說醴泉銘這三個字沒有學習價值,而是這幾個字筆畫較多,對於初學者來說,先學習簡單的,九、成、宮這幾個字,有助於我們筆畫的學習。等到有一定基礎,回頭攻克“醴泉銘這幾個字就很容易了。

第三、從筆畫到、偏旁、結構的過渡

在選字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個字都有學習的重點,而這個重點也往往是一個字的主筆,比方說九成宮這幾個字,九的主筆是橫折彎鉤,也就是第二筆是我們學習的重點。成字的戈勾是我們學習的重點,宮字的寶蓋是我們學習的重點。

這些從字的一個筆畫,到主要筆畫,到主要偏旁,到結構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我們學習書法、臨帖的一個基本過程,也是較為科學的過程。相信只要經歷了這三個過程,學習書法,也不是很難了!


松風閣書法日講


《點橫豎撇捺基本筆畫先摹後臨,筆畫單字結合體會具體寫法》

書法,臨帖與筆畫筆法研究練習並不矛盾。基本筆畫“點、橫、豎、撇、捺”可以先練,然將筆畫放入對應文字中練習。結合整字練習才能體會筆畫具體寫法。

一、選練相關筆畫,配合這些筆畫組成的字練習。在臨帖中練筆畫,在練筆畫中練字

書法,以一人之力獨立百年時間,特別難以有所成就。但在理論上,任何人都可以自己獨自分析筆畫寫法(筆法)技巧,多筆畫結構佈局原則,再從這些技巧入手完成一個書寫體系。只是有了前人的經驗,為什麼不借鑑呢?

臨(摹)帖學習筆畫寫法,也並不是要求我們要一口氣掌握了所有筆畫書寫技巧,再來臨帖學習結構,然後再書寫整字。

對於一個人而言,只是時間有限,成千上萬個漢字,在"一字一畫”的教訓面前,就怕還沒研究完結構技巧筆法技巧,百年已統耗盡。學習了"橫”這個筆畫筆法,那麼寫"一二三”這樣的寫出來就夠了。如果再學習領會"豎"的寫法,再寫"十土幹士"又可以了。就這樣延申即可!

二、最初單獨臨寫、摹寫楷書基本筆畫,臨帖不忘記心中熟記一個標準筆畫表;

摹寫筆畫是為了臨筆畫,摹字是為了臨字。臨筆畫最終都是為了寫出整字來,通過多寫多臨,心中記住一張標準筆畫表,有利於出帖,不至於無帖不能書寫。

臨摹帖其實是一種向前輩"偷師取藝”的快捷方法。

基本筆畫可以組合為複雜筆畫,筆畫還可以組合為偏旁部首字根。

比如一個筆畫可能出現在不同部首偏旁字根中,那還可以集中臨習一下這個字根的不同字,理解筆畫在不同情部的變化。

圖:通過臨寫不同,有時一下子可以理解筆畫不同書寫的意義

筆畫雖然有通用形態與常規書寫技巧,但它肯定是偏旁部首與文字的筆畫,在具體某個字中才能確定筆畫較好的寫法。

三、臨帖不忘楷書筆畫一畫三段寫思想,楷書帶有強烈的工筆書法性質,只有精緻的工整筆畫,才能顯示書法精工價值;

筆畫總是被分“始段起筆”“中段毛筆”“末段收筆”,對於折筆畫還多一個“折筆段”。折筆實際相當於半個收筆與半個起筆技法的組合。

有了一畫三段寫的思想,可能一筆畫的難點就會定位到收筆段上或是起筆段,這樣難點突出了,問題也就更容易解決了。

總之書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又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臨帖學習結構佈局經驗又輔助了筆法運筆的理解。

四、初學者別忘記摹帖的優勢,摹帖甚至可以為高手糾偏

書法入門之際,可能拿筆都還緊張,甚至動不動就肌肉顫抖。筆畫也可能總是寫不到位,讀帖也讀不出要素,此時就可以以摹帖的方法突破。尤其對於初學者特別實用,摹像了,再臨像了,筆畫或是整字有也就被你你“庖丁解牛”了。

實際書寫中,筆法因結構不同需要做有機調整,結構又因筆法不同進行筆法調整。沒有不變的筆畫筆法,也沒有不變的書法結構。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4849431415935715890, "vid": "fe97f38c73804f39bad56113c1038b9e\

創新炎黃


1對於初學書法的朋友,如何入門一直是非常關心的問題。

2有的老師說先練習基本筆畫,因為好字的組成就是由基本筆畫組成的!但是也有的老師說應該先臨帖。其實兩種說法都不對,我認為要一邊臨帖,一邊練習基本筆畫,臨帖和練習筆畫相結合,意義才更大些!



3因為單純的練習筆畫,不結合字帖上的字,時間長了就失去了筆畫的實用價值。只有臨帖,結合字帖上的字練習,才能更好的體會這一筆怎麼寫,那一筆怎麼寫。如果不結合臨帖,只是練習筆畫,時間長了也會感覺到累,降低學習書法的興趣!


4我們學習書法主要是學習書法的法。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自己書法水平的主要手段。所以一定要注意臨帖,因為古人的法主要體現在帖上。

5綜上所述,初學者學習書法要一邊臨帖,一邊練習筆畫,臨帖和練習筆畫相結合的方式,才能非常有效的。謝謝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喜歡我或者想和我一起交流學習書法的朋友關注我!


風雅書法


臨摹是學習書法(毛筆字)的主要手段,首先應該從楷書、隸書或篆書等靜態的書體入手,如果從楷書和隸書入手的話,肯定是先練習基本筆畫的寫法,筆畫是漢字的最小單位,每個漢字都是有不同形態的筆畫所組成,筆畫寫不好何談結字,所以,進入臨摹前,先練習基本筆畫,把基本筆畫寫好,就為下來的臨摹打好了基礎。臨摹實際上是由“臨”和“摹”構成,“臨”是字帖放在旁邊照著寫,“摹”是用透明的白紙蒙在字帖上描或有線條勾出空心字,然後填實,也即“雙鉤”或“描紅”、“寫仿影”。首先進行一段時間的“摹帖”,基本掌握了帖字的結構規律,然後就可以進行臨帖了。宋姜夔說過“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臨書易進,摹書易忘。”,“臨”與“摹”是各有不同的作用,現在一般而言,多以臨帖為主,摹帖為輔。


書法學習與讀書


個人認為學毛筆字既不是從筆畫入手也不是從臨帖入手,而是從執筆入手,目前常用的為五指執筆法,百度一下有很多圖片教程的,清晰明瞭!然後可以畫些簡單的線條,比如一二三分筆不同粗細的線,粗細交替的線,圓轉的線等等來增強自己的控筆能力,有了一定的控筆能力再去學筆畫就相對輕鬆得多,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弘揚傳統文化,專注書法教學!歡迎點關注,並觀看我的書法教學視頻,也許對您有所啟迪,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