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剑青莲魄百神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生于一个大家族,堂祖父及其子曾是太尉,父亲曾是洛阳令,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周瑜在记载中身材高大长相俊美,被世人称为“美周郎”。十分精通音律,即使宴会上酒过三巡,只要曲者有失误纰漏,他都会回头看一眼曲者,于是歌谣中便有了“曲有误,周郎顾”,成为当世美谈。

当年孙坚讨伐董卓的时候,家人住在寿春。当时的孙策在江淮一代很有名气,周瑜便去拜访,意气相投便成为很好的朋友。在周瑜的建议下,孙策带着母亲弟弟等就搬到了舒县,周瑜还将路南的大宅院让给孙策他们住,登堂拜母,即使财物都是互通有无,不分彼此,两家十分交好。

公元191年,孙坚战死,孙策带家人搬离了舒县。195年周瑜去拜见当时为丹阳太守的堂伯父,正好当时的孙策从袁术处换得兵马南下创立事业,就写信给周瑜相邀。周瑜得知后就派人去接孙策,二人相见,孙策大喜说:有你帮助,大事就成了。当时丹阳出名的民风彪悍,兵员的战斗力很高,但是很难约束,周瑜却在丹阳征集了很多兵马帮助孙策,打败了笮融、薛礼,逼走了刘繇,声势一时浩大。后来孙策的兵马已经有了几万人,孙策便让周瑜回丹阳去驻守了。不久后,袁术派自己的堂弟袁胤取代周瑜的堂伯父周尚当了太守,周瑜就和周尚一同回了寿春。袁术发现周瑜很有才能想网罗周瑜,但周瑜却看出袁术不会有大作为,就请辞到居巢县当了县令,想借机回江东地界。在居巢县征粮时结识了当地富豪鲁肃,结交为了推心置腹的好友。

公元198年,周瑜跟鲁肃同回吴郡正式加入孙策势力,得到孙策势力中无人能比的厚遇,那年周瑜只才二十四岁。因孙策也是俊美的长相,吴郡人便称他二人“孙郎”、“周郎”。因为周瑜在庐江地区声名极好,孙策就派周瑜防卫北方南下重要的枢纽的牛渚。199年帮助孙策攻打荆州时兼任江夏太守,12月攻下皖城,俘获了袁术及其部下的家小亲族,其中就包括乔公的两位女儿,绝世美女大乔小乔。次年周围平定后周瑜留下驻守巴丘。

公元200年孙策被刺身亡,时年26,将基业交给最不被当时人看好的孙权。周瑜没能第一时间回来见孙策最后一面,很多人担心以周瑜的名望,会回来夺权。可周瑜回来后率先对孙权行礼,令那些不看重孙权的文武宾客们安心辅佐新君。当时江南的一些边缘地区还没依附孙家势力,在周瑜的统领下,东吴势力日渐壮大孙权非常信任周瑜,争江夏时拜为大都督,后来周瑜又推荐了好友鲁肃,之来鲁肃也受到了孙权重用。

公元202年,曹操官渡之战胜袁绍后声势一时天下震动。曹操以朝廷的名义给孙权下责令书,让孙权交一名人质,以表明依附。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却没有什么结果,于是独带周瑜去见母亲商议此事,周瑜以当时利弊和形势给孙权分析了不要惧怕曹操,得到了吴国太的认可,劝孙权不要依附曹操。不久江夏黄祖的部将甘宁前来归降,周瑜跟吕蒙都推荐他,甘宁也得到了孙权的重用。公元208年,秋,曹操南下荆州,刘表之子刘琮投降,曹操声势浩大,写书信招降东吴。朝堂之上一派投降的倾向。周瑜率先反驳,认为曹操北方虽然安定,但西北的韩遂马腾尚未归附,曹操远征必然要防备西北,加之天气已经进入冬季,北方人到南方水土不服,必然战力不济,所以恳请孙权一战,带兵驻守夏口。时刘备被曹操大败,带兵南逃,在当阳县遇到鲁肃,随后刘备派诸葛亮面见孙权,孙刘联军成立。曹军初到,因已经发生瘟疫战斗力很差,第一战就败给了周瑜,只能退到江北驻扎。周瑜跟曹军隔江对峙,手下老将黄盖献火攻之计,诈降曹操,赤壁大火导致曹军大败成就周瑜千古军功。败逃的曹操留曹仁驻守南郡,周瑜率军攻打南郡,跟吕蒙救下了被围困的甘宁,之后带兵过江,亲自在战马上督战,结果被射中右肋,受了重伤,只好退下阵来。曹仁听闻周瑜病重,就想率兵进攻,周瑜强撑重病,装作身体无事巡视军营,曹仁得知后就放弃了。赤壁之战后,周瑜升为偏将军,驻守江陵。周瑜看出刘备并不会屈居人下,建议孙权分化刘关张的关系,请刘备自己到吴国来。可孙权却认为不易在这个时候残害同盟就没有采取这个建议。

公元210年,益州刘璋势力长期受汉中张鲁势力的骚扰,周瑜亲自到吴城面见孙权,提议先攻取西川再北上灭张鲁,联合西凉的马超,之后从荆州出兵攻击曹操,以取得有拿下北方的态势,制衡曹操。得到了孙权的认可。周瑜得令后回江陵收整行装,然而天妒英才,行至巴丘之时周瑜因病重不治,没能继续他辉煌的人生。年仅三十六岁。孙权亲自戴孝为周瑜举哀感动群臣,一应费用都由官方负责。后孙权称帝时,常与群臣说:如果没有周公瑾我是不可能做到皇帝的。

周瑜一生,初入世没依靠多大的权势,凭能力召集战力卓越的丹阳兵,帮助义兄孙策平定江东,孙母视周瑜为亲儿子一般。深明大义,倾心辅佐孙策的弟弟孙权,建立威信成就大业。在军中除了跟程普外均为交好。推荐了鲁肃甘宁吕蒙等人才。二十四岁就纵横天下,赤壁一战成就千古,佳配小乔深通音律也是千古美谈,被后世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和羡慕。只可惜天妒英才未能书写更多的辉煌,实在惋惜。平心而论,周瑜是三国时期出类拔萃的将才,具有统帅一方的大略,被称为儒将典范,鞠躬尽瘁,重信守义,豁达大度,誉满天下。若只论这短短三十六年的成就,连三国第一人曹操也不敢言胜。


有腔调的猫


周瑜,字公瑾。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臣,也是那个时候最著名的战略军事家。他从小酷爱军事,能文能武,在音律上也有建树。他不仅武艺高强,也是一个风度翩翩的才子,而且周瑜与其挚友小霸王孙策,还分别娶了江南著名美女为妻(孙策娶了姐姐大乔,周瑜娶了妹妹小乔)。这段佳话与后来的“赤壁大战”等一起被后人津津乐道,传为美谈。用北宋苏轼的一首词来形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的这首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的词,把人们带入三国那个江山如画、雄伟壮观的历史沉思之中。从《三国志》中看出,周瑜出生显贵家庭,遇事沉着,敢于担当且智勇双全。挚友孙策死后,周瑜不计个人得失仍然全身心的辅助孙权打江山。公元208年9月,时任东吴左都督兼“孙刘联军”总指挥的周瑜,率领约32000名将士(东吴3万、蜀汉2000),在长江赤壁水域迎战南侵的曹操83万大军(实际约17万人马)。周瑜利用曹军战术上的漏洞,审时度势,果断的采取“火烧连船”的方法,一举击败曹军,大获全胜。“赤壁之战”标志着东吴、蜀汉和魏曹三国鼎立的正式形成,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不久,周瑜在率兵攻打南郡的过程中不幸被毒箭所伤,但他并没退兵,毅然坚持上阵指挥作战,最后攻克南郡。公元210年,周瑜箭伤稍有恢复即又领兵出战,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因箭伤复发,医治无效而去世,卒时年仅36岁,一代将星就此陨落。关于周瑜的死亡,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另有一种说法,描写周瑜心胸狭窄,是被诸葛亮“三气”后怒火攻心,在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后气绝身亡。周瑜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实际情况是,根据斐松之在《三国志》的描述,周瑜并不是气量狭小,小鸡肚肠之人,而是一个光明磊落、英俊潇洒、才华横溢、胆识过人的一代豪杰,尤其在谋略和军事决策上有着超常的能力。周瑜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顶梁柱,这根栋梁倒下后吴国无人可以替代。


手机用户57085878114


周瑜,字公瑾,三国时期吴国的大臣,追随于孙策后又辅佐孙权。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一个刚愎自用,特别高傲的人,而历史中记载的周瑜是一个精通音律,温文尔雅的公子,曾经也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公子,只是后来家族没落了,就投奔了孙策,效忠于孙策孙权两兄弟,守护着吴国


浅忆——守约


感谢提问。“三国”时期的周瑜,这个问题的提出其实混淆了一些概念,《三国志》是记录三国的历史史书,其中对于周瑜的介绍很详尽,“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由此可见,周瑜善兵事,重情义;“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由此又可以看出周瑜有度量,善于与人相处,明大局。其它方面不再赘叙。

《三国演义》则是演义类小说,七分实,三分虚,而且为了故意衬托诸葛亮,故意把周瑜写的心胸狭窄,小肚鸡肠,却是一种演义笔法,当不得真!


杨仔42769766


周瑜字公谨,人称美周郎,题主问三国周瑜那只能是历史上的,三国演义小说中的形象却是作不得准的。

“瑜长壮有貌姿”~陈寿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淡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范成大

从历史记载及文人雅士对他的评价来看,周瑜出生世家,不但身长体健、相貌堂堂、儒雅风流、少年得志坐拥娇妻美眷,而且胸有韬略、运气爆棚、上马管军、下马安民、器量宽宏,兼之与小霸王孙策是总角之交,惺惺相惜基情无限,简直就是完美无缺的人生大赢家。可惜,上天是不允许这么完美的人物存在的,于是36岁便英年早逝,可叹一代人杰,死得不明不白,与霍去病差不多,总是笼罩着一层迷雾,或许真的是天妒英才吧。


轻舟泛夜白


问题应该是问历史上的周瑜是怎样的一个人,虽然人们喜欢周瑜是因为《三国演义》,但却把艺术化的周瑜等同于真实的周瑜了,真实的人都应该是中性的,而加上道德修饰后就被艺术化了,也就被人们或喜欢或厌恶,或褒扬或贬斥,这是为了教化劝善,有利社会进步,这就是艺术的价值,拿周瑜来说,在《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个儒雅风流的"儒将",羽扇纶巾,谈笑胜敌,资质风流,仪容秀丽,年少情切,也是个情种,又说他性急好胜,心胸狭獈,但又精神灵异,多谋能断,立不世之功而英年早逝,据我看,要想真正认识周瑜,就只能分析一下历史书中对他的的那点少的可怜的记录,否则别无办法,通过几件事来看看他是怎么一个人?周瑜年青时就结好孙策,孙坚讨伐董卓时,周瑜就慕名求访孙策,孙权第兄,建立了深厚情义,那时他们尚未从政,以此可见,瑜是个热衷功名,渴望建功立业的人,英雄相亲,以后孙坚战死,孙策救兵报仇,约周瑜来助,周瑜从叔叔丹阳太守周敬处借得一支军队加入,二人合兵,先后在江苏,逝江,安微,江西四省驰骋,击败了笮融,刘勋,刘瑶等人,周瑜是个长于用兵的人,但才不在政治,所以愿意择主而事,孙氏弟兄,就是周瑜选定的领导,周输有兵以后,没有粮草,就去找朋友鲁肃,周瑜说服了鲁肃,借到了鲁家的大量粮食,解决了军需,从此可见,从借兵到借粮,借来一个江山,可知周瑜不但会打,还会游说,具有外交天才,周瑜还知人善认,他把鲁肃推荐给孙策,后来证明鲁肃确实具有战略观,他提的联刘抗曹是正确的,周瑜还力荐吕蒙与降将甘宁,这二人果然辅佐孙权,建立霸业,周瑜还是个革命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变节,曹操曾派他的同学蒋干前来劝说周瑜归顺曹操,周瑜反而戏耍蒋干,当年周瑜曾给袁术做过县官,袁术认.为他是个人才,让他离开孙策跟自己,周瑜最后弃官跟了孙策,组兵助策,还有曹操下江南,孙权的手下,大都主张归顺,只有程普,黄盖不愿投降,鲁肃更是分析加苦劝,还是劝不动孙权,于是请回来周瑜,周瑜一劝,孙权就拿定了主意,并拔刀砍几说…谁再说投降,有如此案!这说明周瑜既是非凡的外交家,又是坚定的革命家,不但如此,孙权当政以后,下表臣服曹操,曹操让孙权送自己的儿子为质,孙权不敢不听,又不愿送儿子,于是问计于周瑜,周瑜说,现在的吴非常强大,人口多,物资丰富,足可自守,只上表,不送子,他如来攻,我君臣一心,他们的事还很多,所以不用怕,经周瑜一劝,孙权并没有质自己的儿子,否则以后就不能联刘抗曹了,周瑜的战略战术,也是不错,就是猛打猛冲,不给对手机会,所以赤壁之战刚结束,周瑜就亲自攻打南郡和夷陵,经过几场大战,周瑜不顾负伤,带伤出征,虽然打跑了曹仁,但透支了生命.,真是得不偿失,此时本该休养一段时间,养好身体总结战法,但他立刻带兵去攻巴丘,实在偷袭刘备,结果被人识破,连伤带气,连带久疲,于是中途殒命,他主要是累死的,急于成功,待不得明日,生命中包含的能量是一定的,人就象一盏灯,灯的油量也是一定的,火苗大,照的亮,但时间短,火苗越小,照的越近,但时间越长,人也一样,就那么大个块头,过度使用,内部新陈代谢跟不上,所产能量不够使用,最后完全停产了,人也就完了,所以说适度是健康之母,周瑜还是个音乐天才,善通音律,谁弹错一个音,他也能听出来,据说好多能歌善弹的女子都争相为他弹奏,不但说明他通晓音乐,很可能是他长的高大帅气,风度迷人,综上所述,周瑜是一个革命者,军事家,风流的外交家,音乐天才,干劲有余,稳健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