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周瑜是個什麼樣的人?

一劍青蓮魄百神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人。生於一個大家族,堂祖父及其子曾是太尉,父親曾是洛陽令,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市市長。周瑜在記載中身材高大長相俊美,被世人稱為“美周郎”。十分精通音律,即使宴會上酒過三巡,只要曲者有失誤紕漏,他都會回頭看一眼曲者,於是歌謠中便有了“曲有誤,周郎顧”,成為當世美談。

當年孫堅討伐董卓的時候,家人住在壽春。當時的孫策在江淮一代很有名氣,周瑜便去拜訪,意氣相投便成為很好的朋友。在周瑜的建議下,孫策帶著母親弟弟等就搬到了舒縣,周瑜還將路南的大宅院讓給孫策他們住,登堂拜母,即使財物都是互通有無,不分彼此,兩家十分交好。

公元191年,孫堅戰死,孫策帶家人搬離了舒縣。195年周瑜去拜見當時為丹陽太守的堂伯父,正好當時的孫策從袁術處換得兵馬南下創立事業,就寫信給周瑜相邀。周瑜得知後就派人去接孫策,二人相見,孫策大喜說:有你幫助,大事就成了。當時丹陽出名的民風彪悍,兵員的戰鬥力很高,但是很難約束,周瑜卻在丹陽徵集了很多兵馬幫助孫策,打敗了笮融、薛禮,逼走了劉繇,聲勢一時浩大。後來孫策的兵馬已經有了幾萬人,孫策便讓周瑜回丹陽去駐守了。不久後,袁術派自己的堂弟袁胤取代周瑜的堂伯父周尚當了太守,周瑜就和周尚一同回了壽春。袁術發現周瑜很有才能想網羅周瑜,但周瑜卻看出袁術不會有大作為,就請辭到居巢縣當了縣令,想借機回江東地界。在居巢縣徵糧時結識了當地富豪魯肅,結交為了推心置腹的好友。

公元198年,周瑜跟魯肅同回吳郡正式加入孫策勢力,得到孫策勢力中無人能比的厚遇,那年周瑜只才二十四歲。因孫策也是俊美的長相,吳郡人便稱他二人“孫郎”、“周郎”。因為周瑜在廬江地區聲名極好,孫策就派周瑜防衛北方南下重要的樞紐的牛渚。199年幫助孫策攻打荊州時兼任江夏太守,12月攻下皖城,俘獲了袁術及其部下的家小親族,其中就包括喬公的兩位女兒,絕世美女大喬小喬。次年周圍平定後周瑜留下駐守巴丘。

公元200年孫策被刺身亡,時年26,將基業交給最不被當時人看好的孫權。周瑜沒能第一時間回來見孫策最後一面,很多人擔心以周瑜的名望,會回來奪權。可週瑜回來後率先對孫權行禮,令那些不看重孫權的文武賓客們安心輔佐新君。當時江南的一些邊緣地區還沒依附孫家勢力,在周瑜的統領下,東吳勢力日漸壯大孫權非常信任周瑜,爭江夏時拜為大都督,後來周瑜又推薦了好友魯肅,之來魯肅也受到了孫權重用。

公元202年,曹操官渡之戰勝袁紹後聲勢一時天下震動。曹操以朝廷的名義給孫權下責令書,讓孫權交一名人質,以表明依附。孫權召集群臣商議卻沒有什麼結果,於是獨帶周瑜去見母親商議此事,周瑜以當時利弊和形勢給孫權分析了不要懼怕曹操,得到了吳國太的認可,勸孫權不要依附曹操。不久江夏黃祖的部將甘寧前來歸降,周瑜跟呂蒙都推薦他,甘寧也得到了孫權的重用。公元208年,秋,曹操南下荊州,劉表之子劉琮投降,曹操聲勢浩大,寫書信招降東吳。朝堂之上一派投降的傾向。周瑜率先反駁,認為曹操北方雖然安定,但西北的韓遂馬騰尚未歸附,曹操遠征必然要防備西北,加之天氣已經進入冬季,北方人到南方水土不服,必然戰力不濟,所以懇請孫權一戰,帶兵駐守夏口。時劉備被曹操大敗,帶兵南逃,在當陽縣遇到魯肅,隨後劉備派諸葛亮面見孫權,孫劉聯軍成立。曹軍初到,因已經發生瘟疫戰鬥力很差,第一戰就敗給了周瑜,只能退到江北駐紮。周瑜跟曹軍隔江對峙,手下老將黃蓋獻火攻之計,詐降曹操,赤壁大火導致曹軍大敗成就周瑜千古軍功。敗逃的曹操留曹仁駐守南郡,周瑜率軍攻打南郡,跟呂蒙救下了被圍困的甘寧,之後帶兵過江,親自在戰馬上督戰,結果被射中右肋,受了重傷,只好退下陣來。曹仁聽聞周瑜病重,就想率兵進攻,周瑜強撐重病,裝作身體無事巡視軍營,曹仁得知後就放棄了。赤壁之戰後,周瑜升為偏將軍,駐守江陵。周瑜看出劉備並不會屈居人下,建議孫權分化劉關張的關係,請劉備自己到吳國來。可孫權卻認為不易在這個時候殘害同盟就沒有采取這個建議。

公元210年,益州劉璋勢力長期受漢中張魯勢力的騷擾,周瑜親自到吳城面見孫權,提議先攻取西川再北上滅張魯,聯合西涼的馬超,之後從荊州出兵攻擊曹操,以取得有拿下北方的態勢,制衡曹操。得到了孫權的認可。周瑜得令後回江陵收整行裝,然而天妒英才,行至巴丘之時周瑜因病重不治,沒能繼續他輝煌的人生。年僅三十六歲。孫權親自戴孝為周瑜舉哀感動群臣,一應費用都由官方負責。後孫權稱帝時,常與群臣說:如果沒有周公瑾我是不可能做到皇帝的。

周瑜一生,初入世沒依靠多大的權勢,憑能力召集戰力卓越的丹陽兵,幫助義兄孫策平定江東,孫母視周瑜為親兒子一般。深明大義,傾心輔佐孫策的弟弟孫權,建立威信成就大業。在軍中除了跟程普外均為交好。推薦了魯肅甘寧呂蒙等人才。二十四歲就縱橫天下,赤壁一戰成就千古,佳配小喬深通音律也是千古美談,被後世多少文人墨客歌頌和羨慕。只可惜天妒英才未能書寫更多的輝煌,實在惋惜。平心而論,周瑜是三國時期出類拔萃的將才,具有統帥一方的大略,被稱為儒將典範,鞠躬盡瘁,重信守義,豁達大度,譽滿天下。若只論這短短三十六年的成就,連三國第一人曹操也不敢言勝。


有腔調的貓


周瑜,字公瑾。是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吳國的重臣,也是那個時候最著名的戰略軍事家。他從小酷愛軍事,能文能武,在音律上也有建樹。他不僅武藝高強,也是一個風度翩翩的才子,而且周瑜與其摯友小霸王孫策,還分別娶了江南著名美女為妻(孫策娶了姐姐大喬,周瑜娶了妹妹小喬)。這段佳話與後來的“赤壁大戰”等一起被後人津津樂道,傳為美談。用北宋蘇軾的一首詞來形容:“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蘇軾的這首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的詞,把人們帶入三國那個江山如畫、雄偉壯觀的歷史沉思之中。從《三國志》中看出,周瑜出生顯貴家庭,遇事沉著,敢於擔當且智勇雙全。摯友孫策死後,周瑜不計個人得失仍然全身心的輔助孫權打江山。公元208年9月,時任東吳左都督兼“孫劉聯軍”總指揮的周瑜,率領約32000名將士(東吳3萬、蜀漢2000),在長江赤壁水域迎戰南侵的曹操83萬大軍(實際約17萬人馬)。周瑜利用曹軍戰術上的漏洞,審時度勢,果斷的採取“火燒連船”的方法,一舉擊敗曹軍,大獲全勝。“赤壁之戰”標誌著東吳、蜀漢和魏曹三國鼎立的正式形成,這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不久,周瑜在率兵攻打南郡的過程中不幸被毒箭所傷,但他並沒退兵,毅然堅持上陣指揮作戰,最後攻克南郡。公元210年,周瑜箭傷稍有恢復即又領兵出戰,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因箭傷復發,醫治無效而去世,卒時年僅36歲,一代將星就此隕落。關於周瑜的死亡,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另有一種說法,描寫周瑜心胸狹窄,是被諸葛亮“三氣”後怒火攻心,在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後氣絕身亡。周瑜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實際情況是,根據斐松之在《三國志》的描述,周瑜並不是氣量狹小,小雞肚腸之人,而是一個光明磊落、英俊瀟灑、才華橫溢、膽識過人的一代豪傑,尤其在謀略和軍事決策上有著超常的能力。周瑜是三國時期吳國的頂樑柱,這根棟樑倒下後吳國無人可以替代。


手機用戶57085878114


周瑜,字公瑾,三國時期吳國的大臣,追隨於孫策後又輔佐孫權。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是一個剛愎自用,特別高傲的人,而歷史中記載的周瑜是一個精通音律,溫文爾雅的公子,曾經也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公子,只是後來家族沒落了,就投奔了孫策,效忠於孫策孫權兩兄弟,守護著吳國


淺憶——守約


感謝提問。“三國”時期的周瑜,這個問題的提出其實混淆了一些概念,《三國志》是記錄三國的歷史史書,其中對於周瑜的介紹很詳盡,“會策將東渡,到歷陽,馳書報瑜,瑜將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諧也。”遂從攻橫江、當利,皆拔之。”由此可見,周瑜善兵事,重情義;“初瑜見友于策,太妃又使權以兄奉之。是時權位為將軍,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由此又可以看出周瑜有度量,善於與人相處,明大局。其它方面不再贅敘。

《三國演義》則是演義類小說,七分實,三分虛,而且為了故意襯托諸葛亮,故意把周瑜寫的心胸狹窄,小肚雞腸,卻是一種演義筆法,當不得真!


楊仔42769766


周瑜字公謹,人稱美周郎,題主問三國周瑜那隻能是歷史上的,三國演義小說中的形象卻是作不得準的。

“瑜長壯有貌姿”~陳壽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淡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軾

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范成大

從歷史記載及文人雅士對他的評價來看,周瑜出生世家,不但身長體健、相貌堂堂、儒雅風流、少年得志坐擁嬌妻美眷,而且胸有韜略、運氣爆棚、上馬管軍、下馬安民、器量寬宏,兼之與小霸王孫策是總角之交,惺惺相惜基情無限,簡直就是完美無缺的人生大贏家。可惜,上天是不允許這麼完美的人物存在的,於是36歲便英年早逝,可嘆一代人傑,死得不明不白,與霍去病差不多,總是籠罩著一層迷霧,或許真的是天妒英才吧。


輕舟泛夜白


問題應該是問歷史上的周瑜是怎樣的一個人,雖然人們喜歡周瑜是因為《三國演義》,但卻把藝術化的周瑜等同於真實的周瑜了,真實的人都應該是中性的,而加上道德修飾後就被藝術化了,也就被人們或喜歡或厭惡,或褒揚或貶斥,這是為了教化勸善,有利社會進步,這就是藝術的價值,拿周瑜來說,在《三國演義》中,他是一個儒雅風流的"儒將",羽扇綸巾,談笑勝敵,資質風流,儀容秀麗,年少情切,也是個情種,又說他性急好勝,心胸狹獈,但又精神靈異,多謀能斷,立不世之功而英年早逝,據我看,要想真正認識周瑜,就只能分析一下歷史書中對他的的那點少的可憐的記錄,否則別無辦法,通過幾件事來看看他是怎麼一個人?周瑜年青時就結好孫策,孫堅討伐董卓時,周瑜就慕名求訪孫策,孫權第兄,建立了深厚情義,那時他們尚未從政,以此可見,瑜是個熱衷功名,渴望建功立業的人,英雄相親,以後孫堅戰死,孫策救兵報仇,約周瑜來助,周瑜從叔叔丹陽太守周敬處借得一支軍隊加入,二人合兵,先後在江蘇,逝江,安微,江西四省馳騁,擊敗了笮融,劉勳,劉瑤等人,周瑜是個長於用兵的人,但才不在政治,所以願意擇主而事,孫氏弟兄,就是周瑜選定的領導,周輸有兵以後,沒有糧草,就去找朋友魯肅,周瑜說服了魯肅,借到了魯家的大量糧食,解決了軍需,從此可見,從借兵到借糧,借來一個江山,可知周瑜不但會打,還會遊說,具有外交天才,周瑜還知人善認,他把魯肅推薦給孫策,後來證明魯肅確實具有戰略觀,他提的聯劉抗曹是正確的,周瑜還力薦呂蒙與降將甘寧,這二人果然輔佐孫權,建立霸業,周瑜還是個革命意志堅定的人,不會變節,曹操曾派他的同學蔣幹前來勸說周瑜歸順曹操,周瑜反而戲耍蔣幹,當年周瑜曾給袁術做過縣官,袁術認.為他是個人才,讓他離開孫策跟自己,周瑜最後棄官跟了孫策,組兵助策,還有曹操下江南,孫權的手下,大都主張歸順,只有程普,黃蓋不願投降,魯肅更是分析加苦勸,還是勸不動孫權,於是請回來周瑜,周瑜一勸,孫權就拿定了主意,並拔刀砍幾說…誰再說投降,有如此案!這說明周瑜既是非凡的外交家,又是堅定的革命家,不但如此,孫權當政以後,下表臣服曹操,曹操讓孫權送自己的兒子為質,孫權不敢不聽,又不願送兒子,於是問計於周瑜,周瑜說,現在的吳非常強大,人口多,物資豐富,足可自守,只上表,不送子,他如來攻,我君臣一心,他們的事還很多,所以不用怕,經周瑜一勸,孫權並沒有質自己的兒子,否則以後就不能聯劉抗曹了,周瑜的戰略戰術,也是不錯,就是猛打猛衝,不給對手機會,所以赤壁之戰剛結束,周瑜就親自攻打南郡和夷陵,經過幾場大戰,周瑜不顧負傷,帶傷出征,雖然打跑了曹仁,但透支了生命.,真是得不償失,此時本該休養一段時間,養好身體總結戰法,但他立刻帶兵去攻巴丘,實在偷襲劉備,結果被人識破,連傷帶氣,連帶久疲,於是中途殞命,他主要是累死的,急於成功,待不得明日,生命中包含的能量是一定的,人就象一盞燈,燈的油量也是一定的,火苗大,照的亮,但時間短,火苗越小,照的越近,但時間越長,人也一樣,就那麼大個塊頭,過度使用,內部新陳代謝跟不上,所產能量不夠使用,最後完全停產了,人也就完了,所以說適度是健康之母,周瑜還是個音樂天才,善通音律,誰彈錯一個音,他也能聽出來,據說好多能歌善彈的女子都爭相為他彈奏,不但說明他通曉音樂,很可能是他長的高大帥氣,風度迷人,綜上所述,周瑜是一個革命者,軍事家,風流的外交家,音樂天才,幹勁有餘,穩健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