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中美英法俄不能繼續造原子彈?

我問你噠


首先,核武器不等於原子彈,目前世界上的主要擁核國家(聯合國五常),都擁有的是威力更大的氫彈,原子彈是小朋友玩的東西。

其次,五常也並非不能繼續製造核武器,只是不願意而已。

目前的世界核武器儲藏量極不均勻,美國和俄羅斯擁有九成以上的核武器。實際上,這兩位老哥因為冷戰時期天天想把對方核平掉,現在的數字已經是大大削減之後的數字了,而中國的核武器數量只相當於他們的零頭。

各大國不願意繼續製造的原因用一句話解釋就是——沒必要,而且太TM貴了!

根據美國公佈的數字,僅僅2015年,為了維護(注意是維護)美國的核武庫,就足足花掉了兩百多億美金,到了2017年這個數字已經飆升到了400億(核武器老化和技術進步)。400億美金是什麼概念?兩千多億人民幣!夠造好幾艘航母了,這些錢就什麼都沒幹消耗在日常保養中了,好在中國的核武器相比之下數量很少,花費不多。

但悲慘的是俄羅斯,俄羅斯的龐大核武庫比美國還誇張,雖然他的維護費用沒有美國多(實在是花不起),但是也是一筆天文數字。俄羅斯經濟一直不景氣,極其有限的軍費又要用來維持這些核武器,只能算是打腫臉充胖子了。



更重要的原因是,沒有必要造那麼多核武器。

核武器什麼時候最有威力?

答:在發射架上最有威力。

由於各國都對核武器的威力心知肚明,世界很多國家雖然都擁有核武器,但有核國家彼此都不敢輕舉妄動,核武器的威懾作用遠大於實際殺傷作用。如果有哪個瘋子無視核武器的可怕威力毅然開戰的話,那麼你擁有多少核武器都沒有意義,畢竟幾十枚核武器已經足以造成毀滅性的殺傷。

那麼有人問了,美國和俄羅斯為什麼擁有那麼多核武器呢?

第一個原因是冷戰遺留,現在的各自幾千枚跟冷戰比起來簡直是毛毛雨,冷戰的時候美蘇各自擁有幾萬枚核武器,而且隨時準備發射出去,那個時候才是真的危險。冷戰結束後,雙方約定共同削減,削減來削減去削減到今天,還剩下這麼多。

那麼他們為什麼不削減到幾百枚呢?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一直想保持最大的核優勢,他總想保持核武器數量上碾壓的第一名。而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後,經濟崩潰,軍力銳減,常規軍力的大幅下降無法維持舊有的地緣政治秩序,所以數一數蘇聯的遺產裡,最有價值的還是留下的核武器,索性留著一起跟美國耗。

不過,隨著世界主要國家溝通的逐步增強,相信核武器數量會不斷減少,卻永遠不會消失。核武器對世界和平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這些殺人於瞬間的惡魔,卻也是拯救人類的天使。


小約翰


題主的說法有些問題:美、英、法、中、俄不能繼續造原子彈,這是錯誤的說法。五常是世界上唯一五個合法擁有核武的國家,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還有半島的國家都屬於非法擁有國,這四個非法的都能造,合法的五常又怎麼會不能造?再有一個問題是:原子彈只是屬於核武器中的一種,另外,五常都在繼續造核武,只是核彈頭數量沒怎麼增加。


氫彈爆炸,絢麗吧?那意味著——死亡

現在,五大常任理事國不再繼續擴大核武規模,也就是說不再隨意增加核彈頭的數量,絕非是“不能繼續造”,完全是兩個概念。那東西就像我們吃的感冒藥一樣是有期限的,過期就不能用了。不造,怎麼保持核彈頭數量?五常裡英、法、中的做法是保持現有的核武數量,對核武進行改進、升級;而另外“兩常”俄羅斯與美國則是簽了《削減核武條約》,在想辦法降低核彈頭的保有量,根據條約兩國的核彈頭減至2200枚。


美、俄削減核彈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數量太多,早已經超過了實際需求,加之維護費用太高,削減至一定數量就成了這兩國想做的事。俄羅斯核彈頭數量有7000枚,美國擁有6900枚。1000枚核彈就能毀滅人類,要那麼多有什麼用處?根據美國發布的信息,美國一年用以維護核武的費用就高達400億美元,這可不是個小數目。兩方面的原因加在一起,兩國一拍即合,都同意削減核武器。

因為恐怖的核平衡,反而使得世界上很難出現類似於一戰、二戰這樣的世界大戰了:核大國之間誰也不敢輕易發動戰爭,開戰的後果,任何一個國家也無法承受。英、法、中採取的策略就是確保擁有二次核反擊能力,使敵人不敢妄動。核武改進、升級方面包括:提高彈頭的突防能力、提高分導多彈頭數量、精確打擊能力,提高發射平臺的生存能力、增加其隱蔽性、多樣性等等。依現在五常的核武突防能力來看,現在的反導體系根本沒什麼用處:不過就是解決了有無的問題。至於攔截成功率?還遠達不到實戰的要求。



題主的這個問題是錯誤的,也就不存在為什麼了。可以把題主的問題改成:為什麼這幾個國家不再多造核武器?

答案很簡單:因為沒用,沒這個需要。核武只是一種戰略武器,起到的是威懾、嚇阻作用,並不具有實用價值——現在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把核武投入戰場,後果難以想象。核武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核武卻是萬萬不行的,不僅要有核武,還得保證它的先進性、可靠性,以及確保它隨時能用的狀態,要讓潛在的敵人不敢亂動。


日本是唯一遭受核打擊的國家

能夠確保具有絕對的二次、三次核打擊能力,能夠保證可讓敵國根本無法承受這個損失,並讓敵人知道你有這種能力,這就足夠了,再多就是浪費。你能滅掉我,我就能讓你終身殘廢——既能達到“止戰”的目的,又不用投入太多。

至於有人說是因為《核不擴散條約》,五常才不再繼續造原子彈,這就是扯淡:那不過就是一紙協約而已,在國家利益、國家安全面前,那就是一張廢紙——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因為一個協約而置國家利益、國家安危而不顧,至少五常中還沒有。



儒道之主


感覺題主應該是把原子彈當成核武器的統稱了,其實應該說五常為什麼不繼續造核武器更加適合,因為原子彈、氫彈、中子彈、核電磁脈衝彈等都統稱為核武器,只不過原子彈是指初代核武器,而氫彈則是指第二代核武器,至於中子彈、電磁脈衝彈這些特定功能核彈,則是第三地核武器,而目前核武器只發展到第三代,理論是反物質彈是才是第四代核武器。

言歸正傳,回到題目中,大家應該都知道,目前全世界的核武器9成以上都集中在在美俄兩個國家手裡,算上庫存量的話,美俄兩國明面上的數據都分別擁有差不多7000枚核彈,至於五常中的其他三個國家,明面上數據加起來也還不到1000枚,這裡面的實力差距是很大的,而且美俄兩國的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是最完善的(我們國家也具有初步的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只不過比起美俄兩國來說還有較大差距,而英法兩國主要核打擊能力只有海基)。

所以,就給人一種錯覺,覺得我們核力量跟美俄兩國差距太大了,現在有錢了就應該多搞些核彈出來,畢竟這真的是好東西,但是我們要知道,核戰爭的代價是非常大的,大到沒有一個國家能承受,因為一旦爆發核戰爭,就意味著世界局勢重新洗牌,全人類回到石器時代,這種傻事有人會做麼?畢竟從現在的局勢來看,雖然大家一直在吵吵鬧鬧,但是再怎麼看全世界都是圍繞著五常轉的,利益的最大獲得者就是這五個核大國,他們手裡的核大棒是穩固他們地位的最有效手段,換個角度想想,你本來活的好好的,會突然拿刀去砍人,然後被槍斃麼?正常人都不會啊,活著不好麼?

所以啊,在今天這種局勢會爆發核戰爭的概率太小了,小到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核彈有就行了,數量多少其實差不多,反正打不起來。萬一,我是說萬一真的打了起來,不管是捱了一發核彈還是捱了一百發核彈,結果都一樣,那就是全面核戰爭爆發,因為任何一個有核國家在遭受核打擊以後都不會無動於衷,肯定會把自己手裡的核彈一次性全部丟出去,不管是有核國家還是無核國家,都會遭到毀滅性打擊,畢竟我們都已經涼了,肯定把全人類拉進來陪葬,沒有誰能置身事外,所以,這時數量多少重要麼?沒有炸到的地方,美俄會給你來上幾發的,放心!

最後再來說攔截的問題,我只能說以目前人類的技術,還做不到攔截洲際導彈,尤其是分彈頭的,別看美國的反導天天吹的很厲害,那是相當於作弊,是有提前通知的,核戰爭你覺得會提前通知?而且美國中段反導只是針對單彈頭,成功率還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攔截彈根本分辨不出目標究竟是脫離後火箭發動機還是彈頭,幾百公里外的紅外數據顯示是一樣的,因此所謂的導彈攔截系統,目前針對洲際導彈還真的沒什麼辦法,尤其是帶有分導式彈頭的。

你覺得美國東海岸能承受100枚核彈麼?這100發過去,美國佬基本上就完了。

▲w88核彈

再嘮叨幾句,現在核大國的都是氫彈,因為想要把核武器往彈頭轉換,就必須有小型化技術,而核武器小型化就必須具有氫彈技術,比如世界上最先進的氫彈,美國佬的w88,質量600多斤,長1.7米,直徑0.55米,也就兩個煤氣瓶疊起來差不多大,但是爆炸當量可達47.5萬噸TNT,所以,別再說美國、俄羅斯沒有氫彈了,原子彈是做不了那麼小的,懂不?還有,核戰的時候只要往莫斯科來一發就行了,因為剩下的事情俄羅斯會搞定的!


哨兵ZH


不是不能造,而是不願意造,因為太費錢了

1985年冷戰高峰時,全世界總共有68000枚能夠立即投入作戰的核武器,但到了30年後的2014年則只有4400枚核武器能夠立即投入作戰,核武器總數也下降到了不到2萬枚。

從數量上可以看到,現在各擁核國家的核彈頭總量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在不斷減少,單是2017年就比2016年減少了460枚。

不過全球核彈頭的減少主要來自於美俄兩國,因為這二位仙人所擁有的核武器佔到全世界的核武總量的93%。

在冷戰時期美蘇曾經制造了大量的核彈頭,將整個世界搬到了個火山口上。

但在冷戰結束之後,爆發核大戰的可能性變得微乎其微,巨大的核武庫反而成為美俄兩國沉重的負擔,因為維護核彈頭是一筆十分巨大的開支。

這首先對於經濟窘迫的俄羅斯十分不利,本來家裡就沒錢,還得天天給這些竄天猴做保養,而且還不能放!

由於保養不到位,俄羅斯的核彈頭不用削減就自動天然的失效。於是俄羅斯干脆表個高姿態,拉上美國一起削減核彈頭。而美國也不願意在這些鐵疙瘩上不斷地撒錢,就積極回應了俄羅斯的倡議。

2002年時,美國和俄羅斯簽署了《美俄裁減戰略攻擊武器條約》,雙方同意未來將核彈頭的庫存減少至2200枚以下。

(世界上的擁核國家)

除了美俄兩國,其他擁核國家的核彈頭數量都非常少,最多的中、法兩國也不過在300枚左右,是最基本的核自衛底線,沒有削減的必要。但鑑於現在的國際安全形式,各國也沒有大規模增加核彈頭數量的動力,畢竟這玩意兒太費錢。

先不說核武器自身的造價,單是美國每年花在維護核武庫上的費用就高達400多億美元!要知道中國2018年的全年國防預算為1900多億美元,直接佔到中國軍費的1/5。

這些錢不光要用於核彈頭的的維護,還要保養需要各種運載工具,否則打起仗來,這些核武器不能在自家點吧!

相比之下,這些運載工具似乎更加費錢,美國僅一架B2戰略轟炸機的造價就高達24億美元,這不是一般國家能負擔的起的。

(B2比同等重量的黃金價格還要高)

如同燒錢一般建立的核武庫,平常也用不上,更重要的是大家也不想用!所以現在除了美俄兩國在不斷削減以外,其他擁核國家的核彈頭數量都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數量上,沒有增加的必要,也沒有誰願意去觸發新一輪的核武競賽。


千佛山車神


我國的核武庫中大部分儲備的是氫彈,我國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大量儲備氫彈的國家,因為其他國家無法掌握于敏構型的氫彈,他們不能儲備氫彈,只能在戰時製造,而我們平時就可以把氫彈儲備起來戰備值班,也因此不再需要大量製造原子彈了。

我國的核武庫是以氫彈為主的,因此雖然數量不算很多,但是質量和爆炸當量卻很高。


至於其他的美英法俄四國,他們倒不是說不去造原子彈了,而是他們在不斷的核武器更新換代中,已經不造過去老舊、笨拙的原子彈了,改為小型化、精確化、可導引的小型核彈頭,這樣的武器威力其實並不比原子彈小,甚至還要比早期的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的威力大出十倍不止,但是這樣的核彈頭已經不能單純叫做是原子彈了。

圖為美國升級B61核炸彈的電視畫面。


但是,如果從純理論的角度來講,但凡不是氫彈和中子彈的核彈,如果是核裂變的爆炸方式,那麼就是一顆原子彈,而就算是他不叫氫彈,如果採用的是核聚變的爆炸方式,那麼他也是一顆氫彈。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原子彈在各個國家都還在生產之中,只不過科技含量已經更高了。

核武器已經發展成為精度很高的現代化導彈武器了,圖為鋯石超音速反艦導彈,他也有核裝藥型的。


五常都有大量儲備的核武器,大規模製造核武器也已經停止了,只是就現有的核武器進行更新換代和升級,比如美國就在近期進行了對B61核航彈的升級,使之具備更強的鑽地能力,所以,不繼續生產原子彈的說法也是錯誤的。


海事先鋒


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中國用幾億人的生命證明了落後就要捱打的至理名言。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全民族上下團結一致共同抵抗日本。倘若不是美國在1945年於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日本投降日期還不知道要拖延多久。



▲美國投放的原子彈

兩顆原子彈的爆炸也震驚了全世界,不僅消滅了日本法西斯主義,而且也奠定了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緊接著全世界陷入了整體冷戰,局部熱戰的情況。而其中一場熱戰,就爆發在中國家門口。

我們被威脅了——迫不得已的計劃

新中國成立之後打的第一場戰爭,就與美國在家門口打了一仗。當時新中國剛剛建立百廢待興,然而既然打到了家門口我們就不能慫。 在這場戰爭中,我們粉碎了敵人一次次的進攻。然而美國面對遲遲攻打不下的窘況局面,多次揚言要動用原子彈。也正是因為美國此次的威脅,讓我們下定了決心,一定要研發出核武器。


▲戰爭

製造的拍板定決策

製造原子彈最重要的是原材料鈾礦,但是由於中國之前的比較落後,一直沒有發現比較適合的礦藏。當時查閱國內所有資料,發現有兩處具有放射性物質的記載。一處是偽滿洲時期日本人記載的遼寧海城,另一處是廣西富鍾縣。

戰後簽訂條約的第二年,在高之林的帶領下,與蘇聯專家拉祖特金共同前往東北海尋找。在一番辛苦探尋之後,終於發現了大約800公斤的鈾儲蓄量,但是這些遠遠不夠。當探查到廣西位置時,終於在這裡發現了大規模的礦藏,一時間如獲至寶立即上交國家部門。在送往北京的第二天,就被我們上層高度重視。

1955年1月14日的下午,周恩來就把李四光和錢三強等四人過來商討原子彈製造所需內容。第二天下午的4點,一間小房間裡面聚集了毛、周、鄧、彭等重要人物,在經過了將近四個多小時的討論下,終於拍板決定大力發展核武器。


▲開業之石

其實在1952年編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時候,就關於在軍事尖端力量上,考慮過是否要發展原子彈,但是還沒有拍板最後決定。在1953年錢三強帶領著26名科學家前往蘇聯進行學習,回國之後就向上面反映一定要大力發展核武器。

中國艱難的製造路

在1954年國慶節期間,我們邀請了赫魯曉夫來訪中國。緊接著舉行高級會議,在會議的尾聲中,我麼提出了對發展核武能有興趣。不知道兩家能不能商量一下,希望蘇聯能夠給予一點幫助。

當赫魯曉夫聽到這個消息後,很直白的回答道:中國現在的條件還太落後,搞這個東西太費錢。我們是社會主義的大家庭,只要有一把核保護傘就好了。這東西做好了,還要儲存,用不了多久還要過時重造,還不如去搞好經濟。(其實說白了,蘇聯並不想我們去造原子彈。)



▲赫魯曉夫

雖然蘇聯不建議中國製造原子彈,但是最後還是給予了中國一定的技術支持。當時我們主要的方針是自力更生,爭取外援。自力更生就是靠自己的力量發展核武器,而爭取外援則是靠蘇聯給我們建造了七千千瓦的實現性原子能反應堆,以及另一處濃縮鈾工廠。

然而實驗進行到一半,中蘇關係突然惡化,蘇聯撤走了絕大部分自己的實驗人員,實驗一度陷入幾乎停滯狀態。雖然蘇聯方面中途撕毀協議,但是我們全部科研人員憋了一口氣——你們不幫我們,我們自己來。用常人根本無法想象的毅力,終於成功營造出了原子彈。

從1956年中國製定12年遠景規劃開始,到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僅僅用了八年的時間,就跨出如此巨大的一步。但是這八年時間是用無數科研人員心血,在條件極度艱苦的情況下完成的。如果沒有這些人,相信中國現在還是被欺負的狀態。


▲錢三強

核武器這麼厲害,為什麼大家都不繼續製造?

正如之前赫魯曉夫所說,研發核武器會花費相當多的錢財。從一開始鈾礦藏的探測,到後來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在1957年給出的報價是107億人民幣。 當年與美國打架才用了62億,一顆原子彈的製造就相當於我們打了兩場戰爭。但是我們不用再犧牲鮮血,反而是真正的站了起來。

再者核武器的製造真的很費錢,核武器不是說製造出來就可以永久保存使用,他其實是有保質期的。它的保質期並不是指核燃料,而是指其輔助裝備。這些裝備的使用年限也就十幾年時間,過了這段時間就幾乎報廢需要重新造。


▲實驗

而且每年還需要進行大規模的維護,單獨維護這些武器就是一筆天文費用。最近幾年的俄羅斯一直在發愁,怎麼處置過期的核武器問題。

其實更為重要的是核武器的威力,如果真的單獨要比破壞力,核武器算的上上等,但是絕對不是頂尖。核武器之所以厲害,關鍵是核武器所攜帶的核輻射。所以一般情況下不會動用核武器,既然用不到那就沒必要造這麼多。

我們中國現在的情況就是:我們擁有核武器,我們承諾不率先使用核武器,但是隻要有人敢用核武器,我們加倍奉還。


史之策


路過也做個回答,世界上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就是5大常任理事國。其他國家擁有核武器,均為非法。包括現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還有未公開的以色列。只是已經擁有了,作為美俄兩個核大國不再對其採取經濟制裁政策,也就算是默認了。


原子彈只是核武器當中的一種,不是5大常任理事國不能在造原子彈,而是大家在保有一定數量的前提下,提高質量,那自然就需要更新換代。更新換代就意味著還可以繼續製造核武器。只是各個核大國對核武器的保有不在是追求數量優勢,而是追求質量優勢。

當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的長崎和廣島投下來兩顆原子彈,就讓世界看到了原子彈的威力。對原子彈的巨大震懾效果讓人們逐漸開始對核武器產生了心理恐懼。隨著五大常任理事國逐漸擁有核武器。美蘇作為當時兩個最大的核大國開始謀劃限制越來越多的國家擁有核武器。



於是1967年出臺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從而限制了世界其他國家擁有核武器。但是隨著冷戰正酣,雙方擁有核彈頭的數量越來越多。足夠毀滅地球n次。於是雙方達成了削減核彈頭的協議。最終到目前俄羅斯擁有7000枚核彈頭。而美國也擁有6900枚核彈頭。而其他國家都是在百枚級別的。可是1000枚就足夠毀滅地球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就是說核彈頭太多了也沒用,這個只是用來做戰略威懾來用。實戰當中,幾乎很難使用毀滅性武器。所以各個核大國,只要保持一定量的核均勢即可,而不再追求製造大量的核彈頭。

但是隨著核彈頭的儲存時間越來越久,自然也會需要更換。那麼自然會有一些新生產出來的核彈頭,用於更換退役的核彈頭。所以來說,五個核大國還是擁有核彈頭生產能力的,只是保存相對較低的速度而已。



壯觀的氫彈爆炸場面

而且作為核武器是一個龐大的吞金巨獸,製造和保養大量的核彈頭是需要龐大的後備資金作為儲備。這不是一般國家能夠做到的。對於經濟不算景氣的國家來說,儲備核彈頭也是需要龐大的資金,這對於國家財政和軍事壓力也是相對龐大的。自然保持一定數量的核彈頭,擁有核威懾能力就足夠了,沒有必要製造過多的。
核武器足以毀滅地球上的生靈。


這就是核大國之間達成的一種戰略平衡,而不必過多的去製造和擁有更多的核彈頭,只是保持一定的更換能力就行。

謝謝友友們的欣賞,希望能給大家帶來收貨


淡然小司


原子彈是人類歷史中最恐怖的武器,是真正意義上能毀滅全人類的地獄使者,因為威力太過於巨大,所以人們對這種存在是懷揣著恐懼的。

為了怕出現混亂,所以國際法規定只有中美英法俄等五個國家才能合法的擁有核武器並使用核武器,除了這五個國家之外,其他國家擁有核武器都是非法的。


美國和蘇聯的核武器競爭,以及最後雙方之間的核裁撤

這五個國家中,特別以美國和俄羅斯的前身蘇聯擁有的核武器最多,在冷戰時期,雙方瘋狂地製造著原子彈,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爭。1


當時如果他們引爆手中所有的核彈的話,以這些核彈所能爆發出的威力,將能把地球的所有表皮轟炸整整幾十次,威力非常恐怖。

不過在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後,美國和俄羅斯都分別立下協定銷燬了許多核彈頭,這裡面固然有為了安全起見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錢的原因。

保養這些核彈頭所需要花費的金錢雖然這兩個大國都還可以承受,但如果沒有這個必要的話,這筆錢對他們來說就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在現代社會使用核武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有著核制衡的原因,所以現在打仗基本上用的都還是中規中矩的常規武器。

而在冷戰結束之後,為了金錢的考慮,美國和俄羅斯才停止了製造核武器,並銷燬了一部分的核武器,只留下有著足夠毀滅地球威力的原子彈以供不備之需。

而除了俄羅斯和美國之外,其他的三個國家也是如此。

這五個國家,每一個國家所擁有的原子彈,只要他們願意,都是能將地球轟炸一遍的,在很多時候,僅僅這一遍就已經足矣,而製造再多的原子彈又有什麼意義?到頭來還不是徒增金錢的花費?所以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擁有核武器,但不被國際承認的印度、巴基斯坦

不過除了這五個能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外,其他的很多國家都無不在拼命的製造著原子彈。

在這些國家中已經明確知道有核武器,但又不被國際法承認的國家主要有印度和巴基斯坦。

我們都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最大的死對頭,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印度就開始了核試驗,而發現印度研究製造原子彈之後,巴基斯坦也按捺不住了,然後開始研究製造起了原子彈。



最終這兩個國家都成為了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但並不被國際法承認,雖然不承認,但其實也沒什麼太大的用處。

擁有核武器,但自己不承認的以色列和伊朗

除了這些已知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外,其他已經明確知道擁有核武器但又死不承認的國家有以色列。

以色列是一個以猶太人為主的國家,他們的國家範圍只有一個城市的大小,但是在他們的四周卻是無數對他們飽含著巨大的敵意的阿拉伯人。

所以在巨大的危機下,他們也開始生產出了核武器以對周邊國家進行制衡,不過以色列人很聰明,為了不授人以柄,他們對此事是死不承認。

還有伊朗這麼多年來也一直都在拼命製造原子彈,雖然他們不承認已經擁有了核武器,但是美國經過多年的查探,已經將伊朗是為了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有能力,但並不能製造出核武器的日本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國家是最為特殊的,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在國際間所有國家其實都知道日本是擁有製造核武器能力的,日本的科技和工業都非常發達,他們也有很完善的核電站已經對核能的研究。



據很多國家的估計,只要日本願意,他們是能在短時間內製造出核武器的,這一點不僅是國際間公認的,就連日本國內的一些官員也承認了這一點,不過在美國的約束下,他們並沒有生產出核武器出來。

所以說除了五大擁核國家之外,其他不少國家也是擁有製造原子彈能力的,而我們迴歸問題本身,核武器並不是糖果,說製造就製造的,這裡面涉及到的資源、花費非常巨大,只有沒有核武器的國家才會拼命地製造核武器,有核武器的國家基本上是不用考慮這個問題的。


孤客生


這個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朝鮮總統金正恩在新加坡舉行正式會面,並簽署了聯合聲明,將今年春節回來朝鮮一系列“求和平”舉措推向高潮。特金會是朝鮮戰爭之後兩國領導人首次進行正式會面,有力推動半島的無核化,或者說安全核使用。核安全一直是二戰之後全球關注的焦點,在美蘇爭霸激烈化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核武器至多是箭在弦上的狀態,但沒有人敢使用核武,因為他們明白以現在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率先使用核武,很可能意味著自己也會被核武打擊,最終的結果就是地球毀滅。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使用核武,就是二戰末端,美國向日本本土的廣島長崎投擲的兩枚原子彈,至今危害著當地日本人。核武的危害之大,你只需從視頻影像裡騰起的蘑菇雲就能感受到。核武的毀滅性威力,也是目前擁有核武國家不繼續造原子彈的原因之一。

原子彈的造價成本非常高,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這樣一個相對和平的世界裡更多原子彈失去了造原子彈震懾的效果。

這幾個原因使得中美英法俄不繼續造原子彈。

關於二戰美國向日本投原子彈的必要性以及人道關懷,多有討論,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1945年廣島原子彈爆炸之後的場景)


老李有刀


不能造和沒必要造是兩回事,原子彈是被五常玩爛的第一代核武器,現在大家都在玩威力更大更小型化的氫彈。五常的核武庫內都是現代化的三相彈(裂變-聚變-裂變),原子彈只是給那些沒有核武器的小國玩的。

先看好核彈的分類:原子彈、氫彈、中子彈。核彈只是個統稱而已,所以不要把核彈這個概念和原子彈、氫彈這些放在並列位置。更不要把原子彈直接代表核彈和氫彈。

而原子彈是第一代核武器,主要利用核裂變產生能量。但是鏈式反應存在理論臨界質量,而且裂變物質利用率非常低,這就導致原子彈自身體積重量相對較大,當時空投在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自重達到4噸,裝藥60公斤,實際參與反應不到1公斤,爆炸當量1.5萬噸TNT當量。由於原子彈是入門級核武器,所以大國已經不在製造轉為更大當量更靈活的氫彈,而像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這些核入門級國家,因為沒有氫彈技術只能繼續生產保有原子彈。

氫彈也叫熱核武器,與原子彈不同,氫彈由於是聚變反應,在同等質量下聚變反應是裂變反應釋放能量的4倍以上。而且製造氫彈的熱核材料沒有理論臨界體積和質量,所以製作當量更靈活,更容易小型化。下圖美國現役w87三相彈(氫彈)彈頭,底部直徑55.4釐米,高度174釐米,

重量只有275公斤,但是爆炸當量卻達到47.5萬噸TNT當量,這是原子彈根本無法做到的。

核武器小型化對於實戰意義非常重要,小型化的核彈頭就可以做到直接用導彈運載而不是大型轟炸機,而且小型化的彈頭可以使導彈具備多彈頭運載能力。另外由於不存在理論爆炸上限,氫彈可以做的無限大,相比於原子彈的十幾萬噸當量,氫彈可以比較輕易地達到幾百萬噸甚至幾千萬噸爆炸當量。蘇聯的大伊萬在27噸彈體重量的情況下達到了5500萬噸TNT爆炸當量。

至於全球核武器總數,其實目前五大常任理事國已經全部更新為小型化的三相彈頭(加一級裂變型氫彈),即便保留的空投型核武器也是氫彈(三相彈)。舉幾個例子:美國W87/W88熱核彈頭(47.5萬噸)、美國B61-11型空投熱核彈頭(最高30萬噸)。而現代氫彈由於採用的是氘化鋰-6,相比於傳統的氚已經不存在保質期的問題,只需要定期維護更換零部件即可。

至於核武器總數,其實說句很簡單的道理,核武器除了在廣島和長崎使用過之外誰還用過?在歷史上最接近核大戰的美蘇古巴導彈危機雙方都沒有按下核按鈕,對於現代來說核武器與其說殺傷意義不如說威懾意義,世界上保有的核彈頭數量越多整個人類就越危險。而且在美蘇冷戰時期各國擁有的核彈頭早就可以讓人類滅絕好幾次,即便你製造的再說也沒有,最終結果都是人類滅亡。所以世界各國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承諾不轉讓核武器不轉讓核武器技術。而兩個核大國美國蘇聯則簽署了《美蘇限制戰略核武器條約》,將雙方的核武器及運載工具加以限制。

至於你提到錢的事,其實核武器製造需要花錢,但是核武器維護花的錢更多,美國蘇聯當年保有的上萬枚核彈頭其實每年的開支非常大,上面提到的《美蘇限制戰略核武器條約》除了雙方意識到核武器可怕後果之外還有一點就是雙方都希望通過限制對手的核武器數量達到節約自己開支的效果。

所以目前全球整體和平的前提下,五大常任理事國都保持平衡的核彈頭數量,比如美俄從冷戰時期到現在逐步削減核彈頭的數量,而其他三個國家基本是保持數量不變。如果有需要退役的或者報廢的,那麼就生產一枚新的核彈補上即可。

也算是五常之間支配世界保持的默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