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源又有補貼 航企加大對中型樞紐機場爭奪


第一財經


隨著我國人口加速向大都市圈轉移,大城市的航空吞吐量也日益增長。

根據CADAS(民航數據分析系統)數據,並結合公開報道統計,上半年有21座機場的吞吐量突破千萬大關,9座機場吞吐量突破2000萬大關。

其中,2017年旅客吞吐量排名前10的中國大陸民航機場(吞吐量超過3000萬),2018年1~6月旅客吞吐總量均超過1500萬人次,平均增速為7.17%。

上半年,深圳機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速10.6%,在前十大機場中排名第一,其次為杭州增速9.5%。這與深杭兩城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有關。近幾年,兩城的高新技術、信息經濟、現代金融等產業發展較為突出,對航空出行的需求旺盛。

例如,杭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杭州的信息經濟實現增加值1592億元、增長14.7%,增速比GDP高7.1個百分點,佔GDP比重為25.0%,比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

此外,近年來,受時刻容量限制、地面保障資源等多種因素影響,前十大機場中的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大航空樞紐開始步入低速增長階段,四大城市五個機場上半年的旅客吞吐量增速均低於7.5%。

受航班時刻容量的影響,航企也將更多資源轉移至超大型機場周邊的大中型機場。

以北京為例,航企就將更多的資源轉移到周邊的天津、河北地區。數據顯示,上半年,天津機場旅客吞吐量增長了15.7%,在2000萬以上級別的大型機場中,高居第二位;石家莊機場增長33.8%,在1000萬級別的機場中增速位居前列,僅次於南昌。

民航資深專家李曉津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目前京津冀尤其是北京的空域資源非常緊張,中小機場航班也可以飛到石家莊或者天津機場,再通過便利的軌道交通到達北京,未來隨著京津冀航空的發展,也可以先飛到唐山、秦皇島等地再到北京。

去年12月,國家發改委和民航局也聯合發佈《推進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實施意見》,提出優化首都機場航線網絡結構,與北京新機場形成優勢互補的“雙樞紐”航線網絡格局,進一步擴大國際航線網絡覆蓋面和通達性,合理引導國內中小機場通過區域樞紐與北京“雙樞紐”機場銜接。

民航資源網專家鄒茂功曾撰文分析,航空公司在大型樞紐機場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並穩定,必將加大對中型樞紐機場的爭奪。中型樞紐機場有時刻、有客源,同時又有補貼,因此航空公司未來市場主要增長空間將在中型樞紐機場。

擴展到2000萬級別的機場來看,鄭州機場的表現十分搶眼。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鄭州機場累計完成旅客吞吐量1335.60萬人次,同比增長17.8%,增速居全國大型機場第一名;累計完成貨郵吞吐量23.30萬噸,增速12.3%,增速居全國大型機場第二名;累計完成運輸飛行10.2萬架次,增速11.6%,增速居全國主要機場第一名。

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鄭州人口快速增長,城市高速擴張,主要是由於河南人口規模很大,城鎮化水平卻相對滯後,到2017年才剛突破50%,比全國低了8個百分點。目前河南處在城鎮化高速發展的階段,使得各種要素不斷向鄭州集聚。

同時,考慮到較低的物流、運輸以及生產成本,企業在鄭州設點是很好的選擇。耿明齋認為,從全國的發展格局來看,鄭州目前作為交通樞紐、物流樞紐的優勢不斷凸顯,也帶動了產業要素向鄭州集聚。

今年4月,鄭州機場正式升級為4F機場,可起降全球最大民航客機,這使鄭州機場的運行保障等級得到大大提升。同時,通過加密和增開航線,鄭州機場已形成覆蓋全國及東亞、東南亞主要城市,聯通大洋洲和美洲的客運航線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